文档详情

全要素生产率论文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4KB
约12页
文档ID:508275476
全要素生产率论文_第1页
1/12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解析经济增长是国家的基本经济目标之一,对经济增长的源泉或因素的探索与研 究一直是经济学界的热点现代西方经济学界一般认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 分为三项: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固定资本存量的增长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这 三项可以衡量各个地区的经济运行状况 从长期来看,由于劳动、资本生产要素 投入都受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而全要素生产率却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 点,所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支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唯一源泉 全要素生产率已逐渐成为分析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工具,也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 的重要依据,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进行经济增长源泉分析, 即分析各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确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生产率是指要素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即生产 过程中投入要素转变为实际产出的效率, 是产出除以投入根据研究,对生产所 投入要素选择的不同,生产率通常乂可分为单要素生产率 (SFP )和全要素生产率 (TFP)单要素生产率反映的是产出量与单一生产要素之间的效率关系, 是在生产率研究过程中,将产出量和某一个特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如劳动量或资本量)相比 所得的比值。

常见的单要素生产率有劳动生产率、 资金产值率等,它是传统的社 会经济统计研究中关于生产率研究的唯一指标 但是,应当注意到,单要素生产 率只能衡量一段时间内某一个特定要素投入量的节约, 而不能表示生产效率的全 部变化事实上,生产过程往往需要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同时投入 按照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当我们用劳动来代替资本,并产出同样数量的产品时,资 本产出率会因为资本投入的减少而提高,劳动产出率则会由于劳动投入的增加而 降低由此看来,单要素生产率并不能很好地反映生产率的全部变动 ①全要素生产率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是针对全部投入要素进行测算 ,而不是只涉及部分要素它在一个更广的范围内考察生产率的情况,是总产出与 综合投入要素之比,研究的是在一个经济系统中,所有投入要素加权综合后形成 综合投入的产出效率相对于传统的单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更为全面 地考虑投入要素,从而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衡量全部要素投入量的节约, 反映一个经济系统的宏观综合经济效益,②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总而言之,通过分析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识别经济增长的类型是投入型还是效 率型;通过比较单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可以确定经济政策的控制方向是应该增加总需求,还是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二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的分类许多经济学家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测算方法,不 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归类主要有以下三种分类第一种,是根据是否需要设置生产函数,并对生产函数进行参数估计,可 以分为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③其中,参数方法从生产函数出发,需要明确生产 函数的形式,并进行计量回归,最后通过对生产余值的相关计算来获取全要素 生产率的变化率生产函数是参数方法的关键和首要问题,其好坏会决定最终的 评价结果而非参数方法则绕开了生产函数,不需要明确生产函数的形式,不进 行计量回归,直接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来考虑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 它采用多投入多产出的模型,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生产的效率状况第二种,根据测算原理和角度的不同,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 增长核算法、生产前沿面法和指数法增长核算法,是指通过适当的函数形式表 示出经济体的投入产出关系,并根据要素投入、生产率增长与产出增长之间的数 量关系来推算出TF甘曾长率其计算的基本思路是:寻找一个合适的生产函数形 式(常用的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以及CES生产函数等 总量生产函数形式),利用样本数据进行回归,估算出总量生产函数的具体参 数,得到具体的生产函数,将产出增长率扣除各种投入要素增长率后的残差 , 作为TFP勺增长。

按传统的增长核算法,在假定生产在技术上是充分有效的条件 下,可以得出全要素增长率等于产出增长率与全部投入要素增长率加权和之差而生产前沿面法,在允许有技术无效的存在的条件下,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和 测算生产率生产前沿面法是指以具有投入或产出最优性质的生产函数来构造生 产前沿面,通过生产过程的实际值(投入或产出)与最优值(最小成本或最大 产出)的比较来得出TFP勺方法④根据构造生产前沿面方法的不同,生产前沿面 法乂可分为参数型模型法和非参数型模型法指数”是指一个生产单元(企业、 行业、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总产出和总投入之比 它常被用作衡量 一个行业或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性指标,而TFFffl增长则是科技进步、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提高的综合体现目前,研究不同时期决策单元的全 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一般采用生产率指数理论与方法 ,生产率指数有多种形式,其中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典型的生产率指数是曼奎斯特指数( Malmquist Index )该指数是在Malmqnist数量指数与距离函数的基础上定义的,它被用来描述不需 要说明具体行为标准(例如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多个输入变量和多个 输出标量生产技术。

接下来,我将采用第二种方法,把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分为三大类: 增长核算法、指数法和生产前沿面法,并把生产前沿面法进一步分为参数型模型法 和非参数型模型法三 全要素生产率的三种不同计算方法(一) 增长核算法所谓增长核算法,是指通过适当的函数形式表示出经济体的投入产出关系 ,并根据要素投入,生产率增长与产出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来推算出 TFR其计算 的基本思路是:寻找一个合适的生产函数形式(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等总量 生产函数形式),利用样本数据进行回归,估算出总量生产函数的具体参数, 得到具体的生产函数,将产出增长率扣除各种投入要素增长率后的残差,作为 TFP的增长⑤设总量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t=Ae> kL: (1)其中,¥为实际产出,Lt为劳动产出,K为资本产出,a、6分别为平均资本产 出份额和平均劳动产出份额为估计出平均资本产出份额a和平均劳动力产出份额6,对方程(1)两边同 时取自然对数有:In (M =In (A) + 入 t+ a In (K) + 6 In (Lt) (2)在规模收益不变的约束条件a + 6 =1下有:In(Yt/Lt)=In(A)+ 入 t+ a In(Kt/Lt) (3)估计出平均资本产出份额a和平均劳动力产出份额6后,带入下面方程可以 得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 A/A= △ Y/Y- a △ L/L-(1- a ) △ K/K (4)索洛残差法避开了生产函数具体形式的讨论, 而关注函数的相关性质,使得基于这一模型的技术进步度量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加之索洛残差法计算方法 简便、直观,该模型实用性也很强。

但索洛残差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在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的贡献只是产出增长扣除劳动力和资本贡献份额之后的 “余值”,该“余值”反映了任何导致生产函数变动的因素但是实际上,并非劳动和资本 两种投人以外任何导致产出增加的因素都是技术进步 ,方法中用来计算生产率贡献的“余值”不仅包含了狭义的技术进步,还包括了诸如市场环境的改善、自然 灾害的减少、劳动质量的提高等其它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技术进步贡献力的高 估,这正是索洛余值法的根本缺陷由于索洛残差所包含的因素过于宽泛, 所以不能真实反映现实的技术进步贡献,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转型经济更是如 此二) 指数法指数是分析各种经济变量变化最常用的方法,计算TFFW样也不例外TFP 指数是指一个生产单元(企业、行业、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总产 出和总投入之比它常用作衡量一个行业或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而TFP勺增长则是科技进步、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提高的综合体现假 设考察生产单元基期(S)和报告期(T),X表示投入,Y表示产出,则TFPtt数则 可表示为:TFPst= (yt/ys) / (xt/xs)由此看出,对生产率增长的度量,必须转化为对总投入和总产出增长的度 量。

由于实际中的生产单元,大都是以多种要素投入来生产多种产品,而且各种 投入和产出变化的速度、乃至变化方向都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对总投入指数 和总产出指数的计算,并不像单一投入产出时那样简便易行,而必须使用综合 指数来度量这种复杂变化而在TFP旨数的计算中,主要采用Tornqvist指数Tornqvist数量指是个体数量指数的加权几何平均值,而权重则是基期和报 告期价值额的简单算术平均值,即:QstT4(qit/qis)(uis 3it/2) (1)这里3 is =ps qis /二pis qis,是第i物品在基期s的价值份额,3 it =pt qit / * pit qit是 第i物品在报告期t的价值份额Tornqvist指数一般写成它的对数形式:InQstT = i=1( CD is CD it /2) x (Inqit-Inqis) (2)这种对数变换形式为实际计算提供了方便对数形式下的 Tornqvist指数,是对数形式的个体数量指数的加权平均值由于第 i种物品数量对数的变化,Inq it -Inq is= In(q it/qis) qit /q is-1 (3)代表了第i物品数量变化的白分率。

因此对数形式的Tornqvist指数表现的是 总体数量的增长率Tornqvist数量指数(2),是在度量总投入和总产生数量变化 时,最常用的指数公式;而(3)则用于实际计算同样,Tornqvist指数的计算也可 依靠计算机来实现,可以利用的软件主要有SHAZA"济计量软件包,EXCEL、 LOTUS TFPIP也都可以计算T ornqvist 指数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指数方法具有以下两点优势:1. 对于任意两个时期(企业、行业、国家或地区),只要有它们的投入产出 物品的数量及相应的价格(或是价值份额),利用指数方法就可计算它们之间的 生产率变化,较为简单也易于理解2. 在生产函数已知的前提下,TFP指数可以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规模 效率的乘积假设生产单元在基期和报告期的技术效率不为 1,则yt=*ft (xt), 0〈入t< 1,ft(xt)为生产单元£ (t)阶齐次生产函数将 yt 代入公式中,得:TFPst= (yt/ys) /(x t/x s)=(入 t/ 入 s) x (ft (xt) /xt) / (fs (xs) /xs),假设基期和报告期的投入水平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即xt = axs,则 TFPt=(入 t/ 入 s) x (ft (axs) /ax s) / (fs (xs) /x s)=(入 t/ 入 s) Xa' (t)-1 x (ft (xs) / f s (xs))。

公式右边的入t/入s为技术效率,f t (xs) / f s (xs)部分为 技术进步,而中间部分a£(t)-1为规模效率在应用指数方法时,还有两方面问题 需要注意:一是指数方法本质上届于确定性方法,没有考虑随机因素对TFP勺影 响;二是由于国内的一些客观原因,生产资料和产成品价格的历史数据不完全,这 会影响到TFP勺最终结果三) 生产前沿面法对经济生产有效性进行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了解生产行为无效的根源和程度,以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和目标,就必须要对无效的生产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 , DMU的生产有效性进行评价生产前沿面分析是生 产有效性评价的重要工具它的研究思路是:根据已知的一组投入产出观察值, 构造出投入产出一切可能组合的外部边界, 使得所有投入产出观测点都落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