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蝈蝈和蛐蛐》教案(共9页)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27472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7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蝈蝈和蛐蛐》教案(共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蝈蝈和蛐蛐》教案(共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蝈蝈和蛐蛐》教案(共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蝈蝈和蛐蛐》教案(共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蝈蝈和蛐蛐》教案(共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蝈蝈和蛐蛐》教案(共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蝈蝈和蛐蛐》教案(共9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册第六单元蝈蝈和蛐蛐课题:蝈蝈和蛐蛐教材版本: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十册第六课课型:唱歌综合课教学内容:蝈蝈和蛐蛐教材分析: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歌曲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如京戏)、说唱(如评剧)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全曲以“”这样一个乐节为动机而展开。歌曲以内容的情节发展而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8小节,四句组成。每句2小节。介绍两个人物“蝈蝈”和“蛐蛐”,他俩一唱一和开

2、始“吹牛皮”。词曲结合贴切,平稳而带有叙述性。第二乐段是中间带有反复记号的部分,9小节(包括说白的1小节),也是2小节曲调为一句,曲调由第一乐段的动机“”倒逆为“”而展开,以说唱的形式各自吹虚自己的本领。第三段是最后的13小节,由六句组成,基本是2小节一句。(但倒数第5小节的“”是3小节一句)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音乐节奏拉宽,带有戏曲的拖腔味,表现二位吹牛大王,越吹越大,正在洋洋得意之际,音乐突然出现一个前八分休止符,转入另一个情境:“走来一只大公鸡”,用连续七个四分音符:“ ”形象地把公鸡“一口一个”把它俩全吃了。风趣而完满地结束了这一闹剧。歌曲以趣味性与论理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

3、己的想像,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学情分析:本校五年级学生非常喜欢音乐课,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能够用自然地声音、较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演唱。对于老师的指挥手势动作作出反应。具备初步的识谱能力及音乐创造与表现能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在聆听与表演过程中,学生认识蝈蝈和蛐蛐,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遵从“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以聆听为主,从体验入手,使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京剧和京韵大鼓,同时学会演唱京韵儿歌。3、知识与技能目标:表演蝈蝈和蛐蛐,进

4、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利用本课幽默但具寓意的歌词及教师的表演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教学难点:歌曲第三部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琴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师生京腔问好!【设计意图】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沉浸在京剧艺术之中。二、新课教学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今天的状态不错,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咱们刚才的问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生:戏曲的腔调师:咱们这一单元的主题叫做京韵,上节课咱们一起欣赏了两个现代京剧的片段,分别是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洪亮的心;对京剧有了基本的了解。这节课老师又给大家

5、带来一种曲艺,大家来听一听这种曲艺的演唱有什么特点?(播放京韵大鼓的视频)生:有说有唱师:有谁知道这种曲艺形式叫什么?能给大家解释下吗?生:老师,我听过。好像是叫京韵大鼓。又是说又是唱。师:说的好。这种曲艺形式叫做京韵大鼓,京韵大鼓是采用老北京的方言说唱,一边演唱一边敲鼓,最大的特点就是说中带唱,是一种独具我们北方特点的曲艺形式。【设计意图】一段京韵大鼓的视频,直接把学生带入其中,直观的接触这种曲艺形式。通过观看,让学生自己总结其特点,那就是有说有唱,说中带唱。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汲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等戏曲元素创作而成的京韵儿歌蝈蝈和蛐蛐。随着老师的图片先来认识一下它们。这两只小昆虫十分

6、的相像,就像一对小兄弟。绿色的这只叫蝈蝈,黑褐色的这只学名叫蟋蟀,我们北方人叫它蛐蛐。我们通常认为蝈蝈和蛐蛐都是害虫,其实啊,蝈蝈主要捕捉昆虫和田间的害虫,是田间的卫士。蛐蛐主要是吃农作物的茎叶、根部、是十足的农业害虫!2、初次聆听(播放课件)师:这小哥俩碰在一起干什么的?歌曲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生:讲述了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们俩互相说大话,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能浮夸,做一个诚实的人。【设计意图】初听歌曲范唱,对歌曲有个初步的认识,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绪特单。3、 师:这首歌的曲调汲取了北方吸取和说唱音乐的素材创作而成的,是一首非常诙谐幽默的歌曲,下面

7、让我们带着对歌曲的理解再来聆听一遍,看看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节发展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二次聆听老师范唱)生:三个部分!【设计意图】:根据情节发展,给歌曲分为三个部分。带着故事,分段学习。4、学唱第一乐段师:歌曲分为三个部分,我们称三个乐段,下面咱们就分别来学习一下!先来看看第一段,你能发现第一段里有哪些音乐记号吗?(跟琴学唱第一乐段)生:前倚音、顿音记号(老师示范有音乐记号的和不带音乐记号的)师:同学们说说看,加上前倚音后乐曲有什么感觉?(戏曲的韵味)顿音要唱得短促轻巧又有弹力,要有一顿一顿的感觉生:(试唱)师:同学们发现了特点一定能唱得更好了,我们一起来唱一下5、学唱第二乐段师:这小哥俩

8、吃饱了肚皮就开始吹牛皮了,听听他们是怎么吹的呢?竖起耳朵听。(板书:老弟呀,嘿嘿的节奏型)师:念得这么好听,那么现在让我们来合作一下,老师唱你们说。 师生合作第一节 师:不错,能不能再说得得意一点,把轻蔑的语气说出来,再一起试试 师生合作第二节 师:恩,同学们跟老师配合得十分默契。现在会说了,那你们会唱了吗?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学习,默契的配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对学习充满了期待与热情。师:注意“听我说你可别着急”,既然是别着急了,你就等等再说,看看要等几拍? 生:两拍 师:让我们来试试,还有哪句歌词不会唱?(教师指导) 师:既然都会唱了,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生:齐唱第二段

9、 师:这一乐段主要表现的是它们俩个相互说大话,很风趣,同学们在唱的时候也要表现得很得意,但是我觉得还可以更夸张一点,我们再来试试。 师:非常不错学唱第三乐段 师:当蝈蝈和蛐蛐正得意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你们听。 播放范唱第三段 师:同学们觉得第一二句有什么特点?生:最后一个字很长。师:你的眼睛真灵,这种字句后的延长在戏曲里叫做拖腔,在京剧里。京韵大鼓里都非常常见,比如上节课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跟着老师来唱一下师:大公鸡来得太突然,蝈蝈蛐蛐还没反应过来就把他们吞落肚子里了。这句话有个小小的“陷阱“你们反应过来了吗? 师:“没想到”的前面恰当运用了一个八分休止符,弱拍起唱,恰到好处

10、地描述了大公鸡来的突然,要把半拍休止出来。 (板书)反复练唱 师:请位同学来唱一下 生演唱。师:其他同学还想来唱唱哪句?(句句攻破) 师:唱得都非常好,我们把第三段完整得唱一下。 生:齐唱第三段 师:非常好,让我们再次完整地欣赏一遍,听的时候请轻轻地在心里哼唱。6,歌曲的艺术处理: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哪些地方具有京剧或者京韵大鼓的特点? 生指出,师逐一贴出装饰音、儿话音、念白、拖腔方面的特点,并分段处理歌曲,实现从会唱到演唱的提升)师:你们太能干啦!正是刚才你们找到的这几大特色让我们这首歌曲更有韵味儿!来一起演唱一遍。生:齐唱,表扬。【设计意图】:逐段的学习,让学生对歌曲完全的掌握。鼓励性的

11、语言,为学生打气。接下来的的情景表演,学生才会有勇气,更积极。敢于站起来,走出来。三、巩固实践 表演展示。同学们,又到了展示才艺的时刻,让我们自由讨论一下,你想采取什么形式表现这首歌曲?(自由讨论)讨论结果:1.分组角色演唱。左边蝈蝈,右边蛐蛐。中间唱旁白2、推荐优秀表演者“蝈蝈、蛐蛐、大公鸡”上前表演,其余所有同学旁白同学们分组来表演 把气氛推向高潮。师:同学们!你们太了不起啦!你们的表现中,京戏的韵味儿表现的淋漓尽致。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学唱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会了一首京韵儿歌。我们不能向蝈蝈和蛐蛐一样说大话到头来却成为公鸡的盘中餐, 他们告诉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做一个诚实的

12、人。 师:恩,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人将京剧元素、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创作出了具有时代性的优秀作品。如: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说唱脸谱,粉墨登场、北京一夜等等。咱们国家有很多的戏曲门类,像京剧(咱们国家的国粹)、京韵大鼓等都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希望同学们多关注我们的民族文化、关注戏曲,希望像京剧等文化瑰宝在同学们身上得到传承和发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一首同学们很熟悉的时代感颇强的京剧新贵妃醉酒。五、听音乐走出教室。(播放说唱脸谱)【设计意图】:从歌曲内容反映的主题与内涵,引出的道理,教育学生。做一个踏踏实实,诚实的人。并且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从而更加有号召力,影响力。以学生们喜欢的流行版京剧新贵妃醉酒片段,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关注与热爱,以及传承和发扬。以京韵开始,以京韵结束。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