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复习要点 (2)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273343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复习要点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十二章复习要点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十二章复习要点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十二章复习要点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十二章复习要点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复习要点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复习要点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题: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到两缝、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纹中心位于图中O处,现将光源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位置,则( )(A)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B)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C)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D)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2如图所示,折射率为,厚度为e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折射率分别为和,且,若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薄膜上,则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为( )(A); (B);(C); (D)。3两个直径相差甚微的圆柱体夹在两块平板玻璃之间构成空气劈尖,如图所示,单色光垂直照射,可看到等厚干

2、涉条纹,如果将两个圆柱之间的距离拉大,则范围内的干涉条纹( D )(A)数目增加,间距不变; (B)数目增加,间距变小;(C)数目不变,间距变大; (D)数目减小,间距变大。4如图所示,用波长nm的单色光做杨氏双缝实验,在光屏P处产生第五级明纹极大,现将折射率n=1.5的薄透明玻璃片盖在其中一条缝上,此时P处变成中央明纹极大的位置,则此玻璃片厚度为( B )(A)5.010-4cm; (B)6.010-4cm;(C)7.010-4cm; (D)8.010-4cm。根据杨氏干涉条纹分别原理可以知道,没有盖玻璃的时候,此处比中心零级多了5个波长,盖上以后,是0级,就是0个波长,变化了5个波长。此时

3、光程差变化为,原来没有盖上的时候,经过此处走过的光程是厚度h的空气,光程为h,现在盖上玻璃以后,走过的光程是nh,变化了nh-h个光程,于是变化的光程差,就应该等于干涉级的变化造成的波长的变化,所以(n-1)h=5,所以厚度就为h=10,5.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B )(A)使屏靠近双缝; (B)使两缝的间距变小;(C)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D)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x=D/d6 若双缝干涉实验中,用波长的单色光照射,在离缝屏上测得两侧第五级明纹中心间距离为,则两缝的间距为 。双缝干涉在屏上形成的条纹是上下对称且等间距的,故中央明纹两侧第

4、五级间距求得x5X-5=10x=12.210-3m 由Dd得 dD1.3410-4m7. 用白光垂直照射一个厚度为,折射率为的空气中的薄膜表面时,反射光中被加强的可见光波长为 。8. 在牛顿环实验中,当用的单色光照射时,测得第1个暗纹与第4个暗纹距离为;当用波长未知的单色光照射时,测得第1个暗纹与第4个暗纹距离为;则所用单色光的波长为 nm。9.在空气中有一劈尖形透明物,其劈尖角,在波长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下,测得干涉相邻明条纹间距l=0.25cm,此透明材料的折射率n= 。10. 用很薄的云母片(n=1.58)覆盖在双缝实验中的一条缝上,这时屏幕上的零级明条纹移到原来的第七级明条纹的位置上。

5、如果入射光波长为580nm,试问此云母片的厚度为多少?设云母厚度为h,原来不加云母的时候,光在空气中传了h,所以原来这段的光程是h,现在传播的时候,经过了h厚的云母,光程是nh,比原来的h多了nh-h的光程,这个时候零级条纹移动了7级,所以这个光程差的变化,引起了7个光程差的变化,所以:h(n-1)=7所以0.58h=7*550所以h=6.638m=6638nm11. 利用空气劈尖的等厚干涉条纹可以测细丝直径。今在长为的劈尖玻璃板上,垂直地射入波长为600 nm的单色光,玻璃板上31条条纹的总宽度为5mm,则细丝直径d为多少?将待测细丝放在两块平板玻璃之间的一端,由此形成劈尖形空气隙,以波长为a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玻璃板,则上表面形成干涉条纹,相邻两条纹所对应的空气隙厚度之差为半个波长。 若矩劈棱l处的厚度为d(即细丝的直径),单位长度中含的条文数为n,则 d=nla/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