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2(汇集版)(DOC 26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27284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2(汇集版)(DOC 2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2(汇集版)(DOC 2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2(汇集版)(DOC 2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2(汇集版)(DOC 2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2(汇集版)(DOC 2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2(汇集版)(DOC 2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2(汇集版)(DOC 26页)(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2(汇集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一)一、教学目标: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二、制定依据:1. 内容分析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

2、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2.学生实际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三、教学过程设计时间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6-7分钟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3、指名介绍活动一:认识物体

3、的正面、侧面和上面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25分钟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1、布置观察任务,明确观察要求,指导观察方法,2、教师巡视,注意收集不同的资源3、组织交流与评价随机引发思考:从一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4、引导小结活动二、从不同位置观察盒子,体会

4、观察结果的不同1、学生观察,记录观察结果2、交流观察结果,检验观察方法。3、感悟小结这个大问题的设计是在学生前一次的初步观察体悟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观察,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而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差异资源”又为互动生成提供了可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6-7分钟三、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不断挑战。一、1、从正方体的三个面观察2、观察老师拼搭的两个正方体,想象后与视图连一连二、按要求摆图形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体会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想象与观察结合,学生初步感受图形与视图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12分钟四、全课总结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自我评价四、课后反思重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二)要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体系,教卿首先应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 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进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

6、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 :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很多,远比原来要快、要多,有时可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 因此教师事先想好的教学起点不 定是真实的起点。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3.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

7、只有解决了以上作者工作单位:杨建凡,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紫微小学。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 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 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

8、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 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在设计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1.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2.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 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3.初步

9、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课题名称认识钟表移秀兰溱潼中心小学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 一课时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

10、整时和大约几时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

11、良好习惯。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

12、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1

13、、认识钟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2、教学整时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

14、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学大约几时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三)巩固

15、练习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