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教师用和学生用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27162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教师用和学生用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教师用和学生用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教师用和学生用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教师用和学生用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教师用和学生用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教师用和学生用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教师用和学生用人教新课标版(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导学案6理想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导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训练。 理解诗歌的主旨。 2难点: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时】 两课时【预习导引】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整理相关名言 作者:原名余勋坦,四川人,当代诗人,1948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五十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因为国人名字惯为三字,所以将“河”复补。 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

2、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丘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曹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注音: 缀zhu连 脊j梁 可望不可即j 洗 濯zhu 寂寥lio 玷din污 扒p窃 碌碌l终生 诅z咒 解词: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濯洗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

3、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从整体上探究诗歌的脉络第1节讲的是“理想的意义”,2、3两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4、5、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8、9、10、11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4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老师同学交流。【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

4、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检查“预习1、2、3”三、整体感知 1范读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矫正字音,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2正音、正字、释词 3默读: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4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

5、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一)历史意义(2、3) (二)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三)人生意义(8、9、10、11) 四、研讨与赏析 1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

6、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

7、为什么也会“酸辛”? 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五、课外作业 1抄写并识记字词。 2背诵这首诗歌。 3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4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

8、时一、检查作业 1 识记字词。 2 朗读、背诵。 二、研讨与赏析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1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2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

9、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3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4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语言运

10、用 1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2修辞训练 (参见课后“研讨与练习”2)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四、拓展延伸: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一)- 2 -用心 爱心 专心生命是张没

11、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1“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的意思是 生命本身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 。2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重视 3具体说说下列“色彩”的含义,给人以怎样的情感: 绿: ;红: ;黑: (二)时间是一把剪刀汪静之时间是一把剪刀, 生命是一匹锦绮; 一节一节地剪去, 等到剪完的时候,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时间是一根铁鞭,生命是一树繁花;一朵一朵地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1诗中运

12、用两组不同比喻,来表达同一个思想:第一节把时间比成一把剪刀,生命比作一匹锦绮,裁剪的结果是一堆破布付之一炬。第二节将时间比作铁鞭,生命比作一树繁花,击落后的结果是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2诗人运用鲜明形象的比喻,为了说明什么? 人生本来是美好的,可惜时间太残酷无情,随着时间的消逝,生命惨遭摧折。3诗人对“时间”的比喻,可以看作是诗人对当时艰难处境的形象描绘,是他苦闷心情的间接表现。4诗的用韵严格: 第一节是 3、5 句押韵,韵脚是 去、炬。 第二节是 2、5 句押韵,韵脚是 花、沙。5作者在诗中赋予“时间”的含义是什么?暗指当时的黑暗、冷酷的现实6根据诗的内容和形式,运用恰当的比喻,续写一节。 五

13、、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六、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2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教后反思】6理想导学案 (学生用)【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预习】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整理相关名言 作者: 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给加点的字注音: 缀( )连 脊( )梁 可望不可即( ) 洗濯( )寂寥( )玷( )污 扒( )窃 碌碌( )终生 诅( )咒 解词:可望不可即 濯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从整体上探究诗歌的脉络 4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展示“预习1、2、3”成果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