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取穴法:一点二穴三线四面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269648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特取穴法:一点二穴三线四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独特取穴法:一点二穴三线四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独特取穴法:一点二穴三线四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独特取穴法:一点二穴三线四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独特取穴法:一点二穴三线四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独特取穴法:一点二穴三线四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特取穴法:一点二穴三线四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焦中焦脾胆肝辭上焦上焦肝 胆胃字小/肠心卜点二穴三线四面的取穴法“一点”就是每次只选用一个穴,只用一针,扌L下而达到治疗目的,又叫“一针疗法”十四经只有任脉、督脉是单行穴。其他十二经中每一个穴都是左右对称。每穴都 是两个,但只用一侧的也叫一点”。经外奇穴的四缝、八邪、八风都是八个点, 十宣穴是十个点,十二井穴是十二个点。这都不在“一点”的范畴。若是只选用 四缝、八邪、十宣、十二井里的一个部位,仍然可以叫做“一点”。二穴,则是每次选用左右同名两个穴,或不同名的两个穴。两穴互相配合, 可以加强治疗效果,提高针灸疗效。三线”,是一次选用几个穴位,把选出的穴用虚线连接起来,成为直线、斜线、 横线、

2、周围线四种形式。其中含有辨证施治的巧妙作用。“四面”治疗时取穴多少是根据病情而决定的。把选出的穴距离之间,能够用虚 线连成各种形状的一块面积,从而起到集中攻下主要病位的作用。下面分开介绍。1长一点(一)督脉穴:可增加全身强壮。用“知热灸”于痔疣根部周围灸之,功效甚佳。对 痔痛、脱肛、出血,取侧卧,两膝向前弯曲,使臀部后耸,以针向脊椎方向刺入23寸深,深浅根据病人身体肥瘦高矮来决定,一般深刺效果较好。如便血,第一次针后血量可能增加,以后则逐渐减少。青年肾虚遗精,妇女带下不止,小儿夜尿证及老年人常有矢气或二便失禁等证,针长强一穴往往收到较好的效果。注:知热灸:以极小艾炷如麦粒,放患处,病人说热,随

3、即压灭,再加一炷。 炷数多少,因病而异。虽属直接灸而不化脓,无瘢痕。2命门:前与脐相对,有维持人体生存的作用,故名“命门”。对男女精力减退, 子宫出血、赤白带下均有效。又治痔漏、肠风、咯血、衄血等。也是治腰疼的名 穴,腰痛用缪刺法以命门作为找穴的标志。注:腰痛缪刺:先找命门,画一记号。再遍压腰部,找最痛之点画一记号。由 命门以尺量最痛点与命门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的横直距离,让病人仰卧,以脐作为 命门,量出最痛点的相对处,针入有直达病所感觉。再让病人俯卧,压其痛点消 失,腰痛即愈。无痛点者,不适用此法。3. 神道 :对头痛、健忘、心悸(脉结代)、脏躁、小儿抽风等证均有效。4. 身柱:对癔病、小儿疳疾

4、、癫痫有效。为儿童保健穴,可预防传染病,尤其 是预防流感效果良好。注:儿童常灸身柱,可强身防病。预防流感等传染病,针身柱得气,留针20分钟,行补法3次。每天针1次, 连续3天,颇效。5. 大椎:是治劳瘵发热较快的穴,对呕吐、鼻衄有特效。尤其是治疟疾的名穴。 有激发周身阳经经气、振奋精神、强壮等功效。6百会:是周身诸阳经的总穴。阳虚可补。凡痔疮、脱肛、心悸(脉结代)灸 百会有效。注:治严重的脱肛,可制一无底小凳,病人坐在凳上。艾条灸百会,可见脱出 的肛门逐渐缩入。(二)任脉穴1关元:可用该穴检查病人的元气盛衰。方法:病人仰卧、屈足。医生握拳,按压关元穴,有活动的气体,并有弹力者为元气盛。反之,以

5、拳按压,毫无反应者, 为元气已虚。灸关元可补元气,遇元气虚衰冬季畏寒的病人,施灸多次,不但畏寒症状消失, 且可延续到明年冬季,自觉身强体壮。对小腹常有虚冷感觉的小便白浊、淋漓、 遗精等有显效。2神阙:穴在脐中,通常不能针刺,但可用间接灸,治内脏下垂、脱肛、阴挺等 证。尤其是抢救中风脱证,往往能使病人脱离险境。3中脘:是胃的募穴,对一切胃病,中脘一针,均可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胃中 因有蛔虫而发生剧烈的疼痛,取中脘穴深刺久留,蛔虫即从口中爬出,也是临床 屡次遇到的。(三)十二经穴1翳风:凡属于齿根膜炎的牙疼,不论上牙下牙,针患侧翳风,可以针入痛止, 屡用屡效。2条口:肩关节疼痛,不能上举,在患侧条

6、口针刺可以使痛减而举臂。二穴同时选用二穴,即扌L两针以取效。(一)四总穴:此四穴为针灸医生临床常用的腧穴,属于“二穴”针刺之法,故 不多作叙述。(二)八会穴:八会穴的膻中、中脘二穴属于“一点”。其它六穴,往往两侧全 用,如用一侧时亦属于“一点”之法。(三)马丹阳十二针。(四)原络配穴法。(五)俞募配穴法。(六)灵龟八法。(七)标幽赋:“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八)席弘赋:“但患伤寒两耳聋,金门听会疾如风。”三线所取穴位在三个以上,纵横斜围,都可以连成一条线。()直线:直线多属同经:1肺经疾患:中府、侠白、经渠。2心经疾患:少 府、神门、通里。(二)横线(纵线):横线由多数经穴配合而组成

7、:1心经疾患:神道、心俞、 神堂。2肾经疾患:命门、肾俞、志室。(三)斜线:1前头部:上星、头临泣、目窗。2胸部:膻中、云门。3腹部: 左期门、滑肉门。右大巨、居醪。(四)周围线:1腕关节:手六原穴。2肘关节,手六合穴。3踝关节:足六原 穴。4膝关节,足六合穴。当然这几个周围线是要有曲折的可以叫周围曲线”。5腰腹周围:带脉绕身一周。神阙、肓俞、天枢、章门、志室、肾俞、命门。四面(一)四神聪,成方形。(二)前顶、通天,成三角形。(三)大椎、大杼,成小三角形。(四)身柱、神道、心俞,成长三角形。(五)两脾俞,两肾俞,成扁方形。(六)两肝俞、两肾俞,成长方形。(七)长强、会阳,成小倒三角形。(八)阳

8、关、志室,成大倒三角形。再谈“三线四面取穴法”笔者在中国针灸发表“一点二穴三线四面取穴法”(见1984年2期)以后, 接到不少读者来信。认为“一点、二穴”叙述较详细,而“三线、四面”过于简 略。因此本文拟侧重谈谈“三线、四面取穴法”。三线取穴法:所谓“三线,是一次选用两个以上的穴位,都在一条线上。可分 为直线、横线、斜线三种方法。(一)直线:十四经都可以运用这种直线取穴法。以肺经为例:中府、云门、天 府,治胸痛,是一条直线;尺泽、孑LR治衄血,是一条直线;经渠、太渊治高血 压和无脉症,也是一条直线。又如任脉:上脘、中脘、下脘,治胃病,是一条直 线;气海、关元、中极,治元气虚、遗精或妇女月经不调

9、,也是一条直线。(二)横线:例如,督脉的神道、膀胱经的心俞、神堂,治神志病,这是一条横 线;督脉的命门、膀胱经的肾俞、志室,5穴并用,或命门、肾俞3穴并用,或 肾俞、志室4穴并用,或命门加一侧肾俞、志室3穴并用,都叫做横线取穴。 又如,肘关节6个合穴同时并用,治顽固的网球肘;膝关节6个合穴同时并用, 治膝关节炎;这也是横线的另一种形式。任脉的中极加经外奇穴子宫,治痛经, 是一种横线。再加维胞治子宫脱垂,又是一条横线。右胁肝区痛,肝经的期门, 加胃经的不容,也是一种横线。(三)斜线:胃经的伏兔和脾经的血海,是一条斜线;足三里和丰隆,也是一条 斜线。三焦经的消泺和大肠经的肘醪,是一条斜线,治上臂痛

10、有效。大肠经的偏 历、三焦经的外关、小肠经的养老,也是一条斜线,治腕痛,等等。的面积。例如:(一)小正方形:膀胱经第一行风门、肺俞,第二行附分、魄户成为小正方形, 治肩胛内疼痛。(二)大正方形:双魄户加双神堂,呈大正方形,治肺心病,或易悲而睡眠不安。(三)长方形:双肝俞加双肾俞,呈长方形,治腰背痛。)小三角形:大椎加双侧大抒,呈小三角形,可增加强壮。(五)大三角形:陶道加双膏肓,则呈大三角形,治肺结核,气管炎亦效。(六)倒三角形:双志室加督脉阳关,呈倒三角形,治腰痛遗精。(七)等腰三角形:三焦经的清冷渊,大肠经的曲池,小肠经的小海,呈等腰三角形,治网球肘。总之,只要熟悉周身经穴和通用的经外奇穴,并掌握其主治功能,就可把一次所用的穴联系起来,形成各种连线,或从虚线构成各不同的面积。既可收到治疗的显效,又组成穴位相连的合理性配伍,似可作为针灸临床医生的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