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与输出分离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理论影响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265718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存储与输出分离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理论影响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存储与输出分离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理论影响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存储与输出分离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理论影响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存储与输出分离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理论影响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存储与输出分离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理论影响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存储与输出分离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理论影响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存储与输出分离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理论影响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存储与输出别离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理论影响分析计算机的现代信息处理环境对现代会计实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影响对相关会计理论是否产生冲击,是否动摇了传统会计理论根底,我国众多学者为此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颇多。但正反两方观点各异,彼此争论不休,至今尚未达成共识。会计电算化专家杨周南教授在对正反两方观点根本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在信息加工和消费方面,除非将来会计不再具有对经济业务进展综合反映的职能,否那么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没有本质影响1.通过进一步观察和分析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实务的影响过程,笔者认为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仅影响会计实务而不影响会计理论的观点,无视了会计

2、理论和会计实务间的必然联络,较为极端的正方观点和反方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确实有影响,但目前影响的程度还不深,主要表达在会计簿记方法层面。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与传统会计理论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并非“推倒重来,对会计理论没有形成全面性和根底性的冲击,确实是非本质影响。一、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未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本质影响在已有的正方观点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假设和局部会计原那么产生冲击。深化分析,这些影响具有特殊性和短暂性。例如有观点提出,虚拟公司的临时性和构成不确定性冲击了会计主体假设。对于虚拟公司的运行管理,往往更关注关联各方主体的利益分配和费用分摊,

3、为虚拟公司本身划定主体进展核算,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另外,非虚拟公司的经济组织,其组织规模和构成也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也会中止经营,只是较为平稳罢了。真正将虚拟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开展核算,大多是特殊要求下的个案处理,事实上很少能见到以虚拟公司为会计主体的财务会计报告。还有观点提出,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联机实时报告,冲击了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原那么。由于经济业务运行总要持续一定时间,会计信息系统对其的反映,总会产生时间差,会计信息系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实时报告误差较大,必须依靠会计分期报告来加以修正。这种影响是暂时性的。此外,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从未改变哪个国家业已确定的会计要素,

4、也未改变会计程序和会计循环。计算时机计数据处理仍建立在复式记账法根底上,会计科目仍作为会计信息系统输入的根本经济数据元。种种迹象说明,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未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本质影响。二、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存储与输出别离方法对会计记录与报告“工艺产生深层影响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会计软件,详细功能各异,但大多以账务处理模块为核心。并且账务处理模块的数据处理逻辑模型是趋同的,根本上以记账凭证文件和科目余额文件为数据存储元文件,按照手工环境下的会计账簿惯例性格式或者使用者特殊要求,输出会计账簿和报表等会计信息2.计账簿数据文件是非元性数据,往往以临时文件形式存储,存储的数据与记账凭证文件相比,不具全面性,一

5、般不是数据备份的对象文件。会计账簿具有非常强的“虚拟化特征。这种形式得到绝大多数软件开发者的认同,现已形成共识。手工环境下的账务处理流程有多种,其中科目汇总表处理流程似乎和上述计算机处理流程一样。仔细分辨,发现区别很大,执行上述计算机数据处理流程的会计软件,可以生成和手工环境下的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生成的总账一样的总账。严格讲,上述计算机账务处理数据处理逻辑模型与任何一种手工环境下的账务处理程序都不同。进一步分析,发现二者在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关系上存在根本性差异。对于手工环境会计处理“工艺,数据存储与信息输出是一体化的,二者无法别离,只要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一种信息格式,手工环境下的会计系统就要

6、按照这种格式存储数据。一种会计信息输出格式必然决定一种会计信息存储格式,造成数据重复存储。会计信息格式越多,重复存储现象越严重。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下,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数据库系统。按照数据库理论,数据存储以形式/内形式映像方式实现;数据输出根据应用要求,以外形式/形式映像和外形式/应用映像方式实现。二者有关联,但可以互相别离3.上述计算机账务处理逻辑模型就是按照这种形式关系设计的,实现了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的互相别离。会计数据按照唯一的构造存储,根据用户的多种应用要求,会计信息以多种方式输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账务处理层面实现了“数出一门,数据共享。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互相别离,是计算机信

7、息处理技术对会计“工艺的深层影响,也是根本影响。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别离对传统会计簿记理论影响的一些详细表现如下:1.会计账户类别的减少。传统的会计理论,将明细分类账账簿格式分为三大类,即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假如会计主体有外贸行为,上述分类要在引入非本位币后进展扩展。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会计软件,如用友、安易等软件,一般在初始化模块中,将账户格式或称为科目格式分为四种,即三栏式、复币式、数量金额式,数量复币式。与传统会计理论相比,少了多栏式。会计软件并没有抛弃多栏账,而是将其列入账簿输出格式类别。之所以这样作,是考虑到多栏账与三栏账不同,仅涉及到输出格式的变化,并未引起存储格式的变化。可以通

8、过改变外形式/形式映像方式加以实现。会计软件初始化,本质上是解决数据存储问题,只需解决形式定义问题,无需解决外形式定义问题。至于账簿信息输出,是外形式或者用户应用问题,亦无需在初始化阶段定义。2.跨月记账的出现。所谓跨月记账,指在不结账前提下,非序时的进展记账,如先记3月账,然后再补记2月或者1月账。在会计实务中,可以让本月末的账项调整工作和下月初的收付款业务并行处理,进步核算工作效率。这种方式在手工环境情况下根本无法做到,究其原因,手工环境记账必须通过序时手段记录,以保证信息以序时方式输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下,由于数据存储与输出是互相别离,可以先用非序时手段存储记账凭证,后用序时手段输出

9、账簿信息。3.辅助核算数据的平行登记。目前市场主流会计软件,一般均提供往来、部门、工程等辅助核算功能。辅助核算功能,在会计实务中极有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支持会计管理工作。但手工环境处理以会计科目为元数字,会计科目是层次型数据,随经济业务与之共生的部门等辅助数据,与科目是平行关系,二者存在构造性差异,无法一体化登记并一体化输出,只能通过登记备查账进展标准化处理,核算工作量大幅增加。实际工作往往通过半平行半层次的混合方式处理,以缩减工作量,结果却使信息输出的独立性大打折扣,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会计管理功能的发挥。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下,由于会计数据与信息输出可以别离,可以通过宽口径的形式定义,将会计科目

10、层次特征数据和往来、部门、工程等平行特征数据以捆帮方式,平行存储在计算机文件中。然后根据管理需要,分别输出会计科目、往来、部门、工程等分类信息。并且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灵敏性,可以打破原有的层次关系逆向输出,以“会计科目往来部门、工程层次或者“往来部门、工程会计科目方式输出,以满足个性化的管理需求,有力支持了会计管理活动。4.记账凭证类型与记账凭证电子格式的别离。在手工环境下,分步进展记账工作,对记账凭证进展分类,将特定的记账凭证格式与相应的记账凭证类型相对应,以减少记账凭证的积压和等待时间,流畅流程,进步效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下,记账工作可以采用实时或者批处理方式进展,实际上已经不存在积

11、压问题。单从这一点,记账凭证分类已无必要。为了保存传统会计工作习惯,主流软件仍设计了记账凭证分类功能。但在处理方式上发生变化,认为不同格式的记账凭证,会计数据属性没有区别,不涉及存储格式变化,仅涉及输出界面的变化。记账凭证类型是形式和外形式问题,记账凭证电子格式是应用问题。记账凭证电子格式与相应记账凭证类型可以是多对一关系。同一个类型的记账凭证,可根据用户习惯灵敏加以选择,可以套用多种电子格式。5.记账凭证可转化为普通日记账。我国账务处理程序与西方有所不同,从登记记账凭证开场账务处理程序,目前主流会计软件也是按照这种形式设计的。但如今很多主流软件按照存储与输出别离的原理,已经设计了以表格形式查

12、询记账凭证的功能,表格形式的记账凭证实际上就是普通日记账。综上所述,计算时机计软件的许多功能,都源于数据存储构造与信息输出形式的别离化处理。已经成为计算时机计不能简单模拟手工会计的理论基矗由于别离关系的多样性,使得各种会计软件功能上的微观差异较大,对会计软件的通用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及时加以标准。建议有关部门跟踪这种变化,在充分调研的根底上,修订现有的?会计核算软件根本功能标准?并在适当的时候,出台“计算时机计详细会计准那么。参考文献1杨周南。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导言10.2张瑞君,蒋砚章。计算时机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94-96.3杨冬青,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一数据库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1-1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