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立达中学2012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262739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立达中学2012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州市立达中学2012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州市立达中学2012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州市立达中学2012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州市立达中学2012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市立达中学2012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立达中学2012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市立达中学201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考生答题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笔,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第一部分(26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脉1u_ 怅wng_ 因地zh_宜 yo_无消息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时光流转,世人对于苏州的认识,也有了分岐。多半游客是来寻那个粉墙带瓦、班驳迷蒙的苏州街巷的,却只觅得一个摸糊的背影,于是遗憾的说,那个苏州早已走远。但也有人说,繁华时尚的现代苏州骨子里没变,依然精致入微,柔润至极,那种苏州的味儿还在。3默写古诗文名句

2、,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晓镜但愁云鬓改,_。 (李商隐无题) 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_破阵子) 金樽清酒斗十千,_。(李白行路难) 无丝竹之乱耳,_。(刘禹锡陋室铭) 荡胸生曾云,_。(杜甫_) 不应有恨,_。(苏轼水调歌头) 陛下亦宜自谋,_,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4名著阅读。(5分) 水浒传中的英雄鲁达为何在五台山出家当和尚?(3分) 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国的两大危机分别是什么?(2分)5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留心观察街上的店名,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它们语言简洁,内涵丰富。请你说说下面店名的含义。 (3分) “好又多

3、”(超市名) “长寿店”(药店名) “文乐书店”(书店名)第二部分(44分)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2分) A 水尤清

4、洌 B 凄神寒骨 林壑尤美(醉翁亭记) 犯寒暑(捕蛇者说) C 不可知其源 D 心乐之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7下面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C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8说说划线句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又有何作用?(2分)9柳宗元在文字最后,用一“过”字来形容环境清冷之程度,请在文中找出一处原句来证明。并结合该句来分析“其境过清”的原因。(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轼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5、。”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何为不去也?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阅读雪一文的片段,完成1113题。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

6、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11“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其中“隐约”一词,谈谈你的理解

7、。(3分)12下面两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试分析它们写法上的不同及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 “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朱自清春)13揣摩文中画线的句子,了解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阅读信任的力量,完成1416题。 某报曾登载过一则短文:整理在德国打工,某天房东要去旅游,

8、请小伙子帮忙照看热带鱼,说着就把房门的钥匙交给了他。房东与他素昧平生,竟然对一个陌生人如此信任,让他又感动又颇有压力。 某次他去买东西,不料已经到了闭店时间,老板说:“先生,你可以继续挑选,不过我要回家了,自动收款机就在出口处。另外劳驾您走时替我顺手把店门关好。祝您晚安!” 读了这两则发生在德国的故事,我不会认为那里的一切都是阳光灿烂,或诸事均坦坦荡荡,墙角处肯定也会有蜘蛛网。但是这两个故事还是深深地感动了我,这个国家的社会风气令人羡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真诚。 1991年我去德国参加华文文学研讨会,会后应歌德学院院长邀请去该院讲学。因经费不足,院长就私人掏腰包,把本应学院

9、邀请的公务活动,变成了他“个人邀请”,因此接送或讲学期间的外出,一概由院长夫妇驾驶私家车出行,接待人员也全由院长的夫人与子女担当。像这位院长这么讲原则,守信用,在有些国家可能是凤毛麟角了。 其实我国古往今来有诸多关于严守信用及对人信任的倡导。“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不论是什么人,有地位的人或德高望重的人也好,平民百姓或只是一般服务人员也好,首要一条,都应当是受公众信任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公众眼里的民族精神与社会财富。 受人信任的人,自己的心灵深处有一个人格法庭。那里虽然没有法警看守,也没有廉价的信誓旦旦,却时刻有一颗滚烫的良心,当然事物有时也会走向反面,并

10、不是所有的诚实都能收获信任,否则唐初诗坛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就不会在狱中唱出:“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毋庸讳言,当今社会有着不可轻视的“不信任感”。有人说,假如雷锋健在,他那些助人为乐的行为,一多半会惹来怀疑的目光。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社会现象。有位德高望重的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诚实的人被欺骗得太多,诚实人也会怀疑诚实。一旦诚实人怀疑诚实,人的世界就会堕落。” 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与友人谈斯坦兹经验的信中说:“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热情。我相信,假如我做到了这一点,一切其余的问题也会随着解决了。”教师对学生如此,其他一切亲情、友情及干群关系,或邻里关系,乃

11、至国际关系,无不如此。彼此有了互信,便可能获得一切,没有互信,便一切都无从谈起。“信任”是一件得之很难失之最易的品行。被信任者即是被信赖者,那也是人生的重要财富,这种财富积累的愈多,做事的成功率愈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信任富翁”愈多,其社会愈安定,愈同心,愈和谐。不论哪个领域、哪个角落,若是产生了信任危机,那么他便距“危机四伏”不太遥远了。 信任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责任,能增强人的自律意识。 (整理:高深来源2012年4月2日解放日报有删改)14文章开头就列举了三个事例,是不是重复?为什么?(3分)15第段划线句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有何作用?(2分)16结合全文,简要谈谈信任有哪些力量?

12、(2分)阅读民工父亲的“幸福”,完成1721题。 (1)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2)突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敲门声,像宁静的湖面扔进了一个石子,打破了这份宁静和惬意。 (3)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屏住呼吸,从猫眼往外看去:只见一个陌生人。他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4)“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5)“什么事?你说吧。” (6)

13、“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7)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8)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9)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

14、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10)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11)“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 这位叔叔住的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12)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13)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