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合集七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26243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合集七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说课稿合集七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说课稿合集七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说课稿合集七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说课稿合集七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课稿合集七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合集七篇(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稿合集七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时常会须要打算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当怎么写?以下是我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说课稿 篇1一、 说教材1前后联系: 淀粉的踪迹是科教版科学三上的内容,它与“米饭的视察”组成了一个米饭与淀粉单元。本课是继“稻谷的视察”、“大米的视察”、“米饭的视察”等活动后,对米饭的内部淀粉的进一步探究与相识。2教学内容: 本课由二个大活动组成,“找寻淀粉的踪迹”和“淀粉消逝了”。其中第一个活动,是依据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的原理绽开的。它详细又包括以下三个小活动:A在不同配比的滑石粉与淀粉混合物中找淀粉;B

2、“米粉老虎”嬉戏;C在各类食物中找淀粉。3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亲历“找到淀粉到又找不到淀粉”的探究过程,培育学生勤于探究,乐于合作,乐于沟通的科学看法以及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四周事物的科学习惯;(2) 让学生通过对淀粉踪迹的探究,培育学生细致视察,科学记录的探究实力;(3) 让学生通过本科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淀粉与碘酒能发生变色反应,并能依据蓝色的深浅推断淀粉的含量多少;以及淀粉与唾液一起会变成新的东西(糖)等科学学问。在以上目标中,我把情感定位在第一位,这是因为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是以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最核心部分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这也

3、是学习的动力因素。4重难点: 组织学生开展找淀粉的探究活动的过程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淀粉遇到唾液后又会消逝了”,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从学问上看是个难点。二、 学情分析因为本单元是全册的最终一个单元,本课又是本单元里的最终一篇课文,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的实力基础以及学问基础。如米饭里有淀粉,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色;并且学生已经熟识了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器官进行细致视察的探究方式。再加上本课的活动内容生动好玩,所以我认为只要老师组织合理,整堂课里学生自始至终会在比较轻松的情形之下进行学习。三、 说教学方法活动量大,这是本课的一大特点,一堂课里肯定完成不了课文中所支配的全部活动,因此我将有选择性地选取

4、其中的活动作为课堂活动的内容。正如特级老师路培琦所说的,教材本身就好比是一盆自助餐,学生不行能在一堂课里吃下全部的食物。很多活动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的开展探究,老师所要做的是组织好课堂内活动,激发学生课后接着探究的剧烈欲望。本课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纳美国闻名教化家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法”,并同时综合运用发觉法,谈话法、试验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四、 课前打算一堂科学课的胜利与否,活动材料的选取有着很大的确定作用。如何给学生供应有结构的、合适的材料,这是老师在每一堂课前必需细致思索的问题。在本课教学前,我给学生打算了以下材料:1.食用淀粉,2.滑石粉(老师在课前进行配试),

5、3.培育皿(用于放置淀粉及滑石粉,4.滴管,5.碘酒,6.烧杯(将课文中的瓶子改成烧杯主要是因为它的口子大,利于收集唾液。)7.米汤写的“信”、棉签(用于嬉戏引入。)8、课后探讨记录表。五、 教学构思一)激趣导入1嬉戏:出示一封信件,请一学生为全班同学朗读。该学生会置疑,这是一张白纸。此时老师在用碘酒在纸上进行涂抹,让纸上的文字得以显示。这一嬉戏会激起学生高度的爱好,同时也将课文里的米老虎嬉戏结合进去了。2 谈话:这是一封用米汤写成的信。解放前中共地下党员之间就曾用这种方式互通情报,起到了很好的保密作用。3你能用学过的学问说明这一现象吗?学生在前一课里已经了解到米饭里含有淀粉,以及淀粉遇到碘酒

6、变蓝紫色的学问,信任他们会很好的说明这一现象。二)找寻淀粉活动1视察比较淀粉与滑石粉 经过一学期的视察实力培育与训练,至此学生已经能够充分运用感官视察比较两者的异同点。2在滑石粉中找寻出淀粉。1) 学生设计找寻淀粉的方法,猜想试验结果。2)渐渐削减淀粉的配比量,进行找寻淀粉活动。3)汇报沟通。这组试验的操作过程比较简洁,关键是限制好淀粉的数量。三)淀粉找不到了1 在两杯水中滴一滴淀粉糊。2 猜想往第一杯水中滴一滴碘酒后会发生怎样的现象;视察现象。(变色)3四人向其次杯水中吐入唾液,摇摆匀称。猜想假如往里面滴碘酒又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往里滴一滴碘酒,视察视察现象。(不变色)在这里我特殊强调学生在试

7、验之前要先进行猜想,希望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究,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试验。同时这也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对试验过程的参加热忱。4探讨为什么混入唾液后,淀粉与碘酒在一起会不变色?变成了新的物质糖。至此老师已引领学生进入肯定的问题情境内,就应当把学习的主权完全地放给学生。老师也就可以坐下来,倾听同学的发言与质疑,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言论。这探讨过程中学生甚至可能发生争辩,我们应当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氛围,但作为老师在倾听的同时,应当适当地加以限制与引导。另外由于前面课文已经出现了,“米饭中的淀粉在口中咀嚼后会变成有甜味的糖”这一学问点,所以我认为在学生充分探讨后应当让学生明白其次杯中加入唾液,就让淀粉变成

8、了新的物质糖,因此也就不变色了。四)课后活动支配 在更多的食物中找寻淀粉分发碘酒,出示课后探讨记录表,让学生回家接着找寻淀粉的踪迹。把课文中的第三个大活动转到课外,缘由有三:第一,课内活动已经饱和;其次,经过课堂内的基础,学生完全有实力在家里自行完成探究活动;第三,家里有更多的探究材料,有更广袤的探究空间。但这里同样强调试验前的猜想,这将体现在探讨记录表里。综上所述,本课教学的高潮将体现在关于为什么混入唾液后,淀粉与碘酒在一起会不变色的探讨环节上。本次教学活动我的教学特色主要将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上突出以下几点:1)从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实力为动身点。2)重视猜想环节的训练。3)

9、敬重学生的主体地位。4)将科学探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说课稿 篇2对于本课磁铁有磁性的说课稿,我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深挖教学内容,调整探究依次”。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局部。第一局部探究活动1磁铁能吸引什么?让同学先猜想,然后在一大堆物体中用磁铁找出能被吸引的物体名称,说说他们的制作资料。我变更书本上原有的对比式试验记录单而设计成现在的强调主题的样式,主要是要把同学的探讨留意力集中到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制作资料上来,而减弱其他资料的负面影响。在试验后让多位同学来回答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从而来强化同学对概念的驾驭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接着用磁铁吸引里面装有回形针的信封,设置疑问

10、:“老师的磁铁怎么能吸引纸做的信封呢?”从而进入本课教学的其次局部探究活动2磁铁隔着物体还能吸铁吗?让同学上讲台演示磁铁隔着木片、塑料片、玻璃和铁片能否吸铁,发觉磁铁隔着铁片却不能吸铁,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科学概念,并强调“一些”的含义。我要深挖的教学内容,就是磁铁隔物吸铁的现象。其实同学对于磁铁有磁性和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现象早就有所了解,停留在这个粗浅层面上的探究,对于同学和我们科学教学的发展都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我深挖磁铁的吸引实力与隔开物体的多少之间的关系,并实行倒叙的方法,用试验记录单和照片来引导同学对于本试验的设计和假想。通过这张试验记录单,第一要让同学明确须要选择试验的

11、器材磁铁,回形针和40张纸片,并让同学解决纸片的问题利用科学书本。其次要让同学明白试验的操作依次依次是隔开10张、20、30、40张纸片进行试验,并把最多能吸引的回形针数量记录下来。通过这张试验照片,不只要让同学驾驭试验的留意事项,纸要拉平拉紧,要留意页数与张数的区分,回形针要挂直不摇摆,要逐步削减,以减小试验误差等。还要让同学比比照片,在小组内分好工作,2人拉纸,1人挂针,1人记录。这样,经过选择试验器材、驾驭探究依次、留意操作要点、有效分工合作4个步骤,就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效,并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试验安排了。同学运用自身的试验设计,得到试验数据,并综合各组的数据,一起得出“隔开纸片的

12、张数越多,磁铁能吸引回形针的个数越少”的试验结果。当然本环节最主要的目的,不只仅是要让同学得到试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让同学在老师直观、简洁和有效的引导下,形成试验的思路和设计方案,增加同学合理选择试验器材,借助身边事物进行探究,能抓住试验要点并团结合作、合理分工的素养,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实力。我要调整的教学内容,可以认为是本课的第三局部就是用磁铁识别铁制品的环节。教材原来把此环节布置在同学验证磁铁能吸引铁的试验之后,但是教材供应的资料硬币,其成分明显要比铁这单一成分困难的多。我们知道,制造1元硬币的资料主要是铁和镍,而铁和镍都能被磁铁吸引,所以用磁铁吸引1元硬币并不能说明1元硬币就是用

13、铁做成的;5角硬币有两种,均为黄色,同学直觉为铜。虽然老版的5角硬币资料的确为铜,但新版的资料为铁心渡铜。所以看似一样的两个5角硬币,被磁铁测试却有不同的结果一个能被吸一个却不能。磁铁怎么能吸铜?所以简单对同学刚树立的概念发生冲击,而且磁铁能吸引铁心渡铜的5角硬币,不只须要磁铁能吸铁这一概念的支撑,还须要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理论为基础,所以我调换了此环节的.教学依次,在得出了两个概念之后,并利用同学课外去查阅资料,才能让同学理解本环节的教化内涵,才能理顺同学的思维,沿着他们相识四周世界的认知规律而逐步前进。前备后拓、深挖细磨,我力求呈献给大家的,将是一节平实而不是浮夸的,平常而不是刻意的,平视而不

14、是俯视,不是凸显老师的科学课。说课稿 篇3敬重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画风筝,选自黑龙江省信息技术教材其次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课是教材其次课时关于画图的喷枪工具的讲解,并且贯穿以后整个画图教学,是学生能够娴熟、快捷地运用画图的基础之一。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这样设定了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l)学会喷枪工具的运用;(2)驾驭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3)使学生了解雪的形成过程。2过程和方法目标:感受对利用喷枪工具绘图的操作过程,驾驭运用喷枪绘画的基本方法。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创建美、观赏美的实力,激发他们酷爱大自然的热忱。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力。结合教学

15、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教学重点:驾驭用喷枪工具进行涂色的方法。课堂上恰当的教学和学法的运用,能够使教学重点分步递进,教学难点逐步化解,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此,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运用了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区、欢乐教学法,并且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玩中学、学中悟、操作中探究”几个环节走进课堂,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生而言,玩是孩子们的爱好,通过创设情景,布置丰富的任务,让孩子感到学习信息技术并不枯燥,让他们沉醉在欢乐的开心的玩中,更有益于激发学习的爱好;同时在玩中启发学生思索,启发他们进行问题的解决,让他们充分地进行实践领悟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并在学习的探究中进行创新。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一、激发爱好,导入课题:“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爱好作为新课的导入,这样很简单唤起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获得学问,求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