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材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262008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材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一、背景 深圳市于196年0月实施待业保险制度,192年9月将待业救济范围扩大到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化管理的企业。14年,随着国务院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国务院110号令的贯彻落实,深圳市的待业保险征缴和发放面逐步扩大到全部企业单位和已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其它单位职工。征缴和发放工作量急速上升,原有的使用人工方式管理缴费单位台帐、完成扣费流程和发放流程等方式越来越难以做到实时、准确、安全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原市劳动局组织力量自行开发出第一套待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初期采用单机运行,可实现缴费单位信息和台帐管理,按月生成扣费和发放数据,

2、通过报盘方式与银行进行数据交换、完成基本的统计查询等功能。随后很快实现了网络运行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升级改造,新增业务功能、完善细节管理。按照“以全市就业服务业务为基准,以实现全市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为目标”的工作要求,基本建成了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网点覆盖全市个区、60余个街道、600多个社区以及大量社会培训和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二、主要特点 (一)技术平台始终保持先进水平 为保证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和不断适应就业服务工作形势变化,一方面依托“金保工程”已有技术成果和设备资源;另一方面每年对于失业保险基金和再就业资金

3、中用于信息化建设部分的预算都要进行认真考察和精心规划,力求将有限的资金足额、有效地运用于设备更新、功能升级、运行维护等方面。目前深圳市运行中的深圳市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三层架构,使用a编写,支持市场上的主流浏览器,支持windos系列操作系统;其应用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2Xevr,应用服务器为webspee集群(共有ibm服务器7台,包括台管理机和6个节点机);数据库系统为as400d,编程工具使用wsphrestdo。系统在存储和处理较大数据量时响应速度快,在1000局域网下,业务处理页面响应时间不大于3秒。在广域网环境(adsl、帧中继)下,业务处理页面响应时间不大于8

4、秒。按照部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规范,以落实系统推广工作为抓手,目前已基本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就业服务业务流程和技术标准,形成了“三级管理、四级应用”运行规模,达到了“数据集中、数据唯一、统一管理”的目标。另外,系统还实现了与省厅系统的实时联网功能,可随时上传业务数据,为实现“一点登陆、全国查询”目标提供了技术基础。通过登录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或深圳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网站,可获得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和网上办公等基本业务服务。 (二)业务功能不断完善和精细 随着国家公共就业服务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业务工作需求的不断增加,深圳市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已扩充为九大基本功能模块,依次为:失

5、业信息管理、再就业优惠证管理、求职登记和公益性职介管理、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创业培训和服务管理、再就业援助类补贴管理、再就业资金管理、信息交流、系统维护等。全市数据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中心集中管理,建立了中心数据库。业务管理和数据管理划分为四级,即:市、区、街道和社区。市级能查看、统计全市的信息;区级能查看、统计辖区街道和社区的信息;街道能查看、统计所辖社区的信息;社区能查看、统计本社区的信息。数据维护设市、区两级。市、区两级根据各自业务管辖权限,指定专员分别履行数据维护职责。失业人员登记信息开放全市共享,全市可互查和修改;就业岗位信息根据业务需要有限度共享,开放范围可由信息采集网点决定

6、。 至202X年,系统实现了全部就业服务业务电子化操作,业务数据与社保系统关联,建立了企业信息库和人力资源信息库。具备功能包括: 1、失业人员信息的管理、困难员工的认定和失业证制证; 2、再就业优惠证的管理和制证; 3、再就业基地、劳动服务企业、劳务派遣机构的认定和管理; 、经营性项目岗位、再就业项目岗位以及其他岗位的开发和管理; 5、政府开发的住宅小区和其他公共物业出售或租赁信息的管理; 6、公益性职业介绍管理(含委托招聘和现场招聘),实现网上职业介绍功能和大屏幕、触摸屏等信息发布; 7、职业指导和政策咨询管理; 8、劳务派遣、托底安置和以工代赈信息的管理; 、再就业培训机构、培训课程、培训

7、教师的管理; 10、失业人员参加培训、技能鉴定的管理; 、自主创业服务和小额贷款的管理; 1、再就业资金的管理; 13、统计和查询功能。 至02X年,系统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通过登录就业服务机构网站,居民可进行相关业务查询和办理:用人单位、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培训机构等可获得业务申报、业务办理和结果查询等服务功能。新具备功能包括: 1、居民自主查询技能培训、随岗培训、创业培训、求职信息、岗位信息、个人登记信息等; 、企业业务网上申报。包括随岗培训申请、定向培训申请、技能培训申请、见习培训申请、创业培训申请、创业推广申报、公益性职介申报、临时性工作申报、劳动监察协理员申报、劳动服务协理员申报、单位

8、基本信息申报等; 、小企业贷款管理、劳动监察协管员管理、劳动服务协管员管理等。 目前系统用户涵盖了市、区、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机构网点近00个,社会就业培训服务机构86个,社会劳务代理机构7个,社会创业培训和服务机构17个。截至202年4月底,已通过系统办理失业登记7.3万人次;认定就业困难人员.万人次;累计审批发放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4.4亿元。 (三)具有适应性强安全灵活的用户管理能力和数据接口能力 由于系统采用b/三层架构,支持市场上的主流浏览器,支持windos系列操作系统。因此所有注册用户均可方便地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进行登录,为基层单位灵活便捷地使用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另外,在同一

9、登录系统界面上,用户还可方便地登录就业登记、劳动监察、农民工培训、招调工等相关业务系统。登录系统按照角色操作权限的概念设计,操作权限是按照业务的实际需要,在系统设计时即已建立操作权限与业务的一一对应关系,用户通过自定义角色,形成角色对应的操作权限集合,通过系统自动建立角色和操作权限的对应关系,完成权限控制操作;数据权限则可实现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逐级管理的业务需求。借助用户管理功能,还可实现针对业务操作或针对业务操作人员的跟踪管理和必要的监控,并能实现绩效管理功能,实时统计、考核各网点和各业务办理人员的业务办理情况及数据分布情况。 系统实现了面向企业和个人的网上办公功能,可实现企业、个人、中

10、介服务机构等各项政策性补贴的网上申报、居民网上查询就业相关信息等服务,居民还可在就业服务大厅使用触摸屏查询失业信息与岗位信息。系统通过与社保局数据库连接,可实时查询个人社保信息;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模块可与专业财务软件接口,自动生成财务管理账目并与银行交换数据;相关非行政许可项目监控数据可直接发送到政府电子监察系统。 (四)具有较为有力的技术支持体系 系统的技术支持体系分为三层。第一层即组织协调层,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信息处、就业促进处和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等单位构成,主要负责信息化建设的规划、预算、组织、实施等工作。系统建设中的业务需求规划、组织招投标、制定基层单位工作人员业务技术培训计划等工

11、作均在这一层面完成。第二层为技术服务层,由系统开发商、外包技术支持机构组成,主要负责面向全市的技术咨询、系统日常维护、响应用户需求、实施基层工作人员培训计划、网点巡查以及临时性后台数据服务等工作。第三层为运行支持层,由区劳动部门和街道技术业务骨干组成,一方面为本区域用户提供基本的技术咨询、数据维护和用户管理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群等方式,及时收集网点工作人员所遇到的问题、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等,形成沟通基层工作人员与上层的快速通道,为及时处理技术问题,改进系统功能提供重要依据,保证了系统在基层单位的稳定运行。 (五)积极开发就业岗位,落实岗位帮扶政策 自去年以来,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部分

12、企业经营困难、岗位减少,失业登记人数急剧上升,为进一步加大了岗位开发的力度,充分发挥了现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优势,及时准确地摸清了失业人员的数据和分类状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先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联合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开发就业岗位,共同组织居民招聘专场,实行岗位援助承诺制度,保证了大部分就业困难人员有岗可上;针对因企业原因导致经两次以上就业服务仍未被录用的就业困难人员,及时纳入临时性公益性岗位安置计划,通过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等方式,集中进行安置。如针对桃园社区失业人员较为集中、普遍就业较为困难的情况,与公安部门协作,在当地派出所成立了深圳市首个“公益性治安中队”,录用桃源社区9

13、9名就业困难人员从事社区治安维护岗位。此举既解决了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问题,又解决了派出所警力不足的问题,大大开拓了社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思路。通过与就业登记、社保系统的数据关联,目前的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跟踪这部分人员的实际就业状况,并主动为他们以及所招用企业提供办理岗位补贴、社保补贴、招用奖励等的各项服务,确保他们按时、足额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 (六)加强技能培训项目管理,积极推广青年见习培训 根据市场需要和失业人员就业特点,已通过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的技能培训项目24个、适应性培训项目225个,涵盖了社会急需的方方面面。下一步计划将目前分散在各技工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的适应

14、性培训考核题库、考核系统、考评队伍等的管理纳入到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之中。 目前纳入系统管理的青年见习培训代理服务机构有6家,培训基地企业16余个,高峰期可同时提供见习岗位约00个。下一步还将把各区新发展的约150家见习基地企业纳入系统管理之中。通过这个管理平台,可以方便地为市内失业青年,高校毕业生提供及时准确的见习岗位信息,接受报名申请,定期组织青年见习推介活动等。还可通过网上办公系统,受理代理机构基地申报、岗位补贴、个人生活补贴申报等,及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每年定期举办“青年见习校园推介会”,平均入场企业10家,可提供见习岗位100多个。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 一是扩充新业务功能,完善公共就

15、业服务信息化体系。完成新增的业务功能开发,重点扩充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未就业登记管理、见习培训管理、创业培训管理、创业孵化园区管理等功能以及针对非失业登记人员群体的自主创业补贴管理、贷款管理、创业实训管理、创业园区管理等功能。 二是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以全市财税制度改革为契机,逐步推进就业服务业务垂直管理和属地化服务,克服长期困扰劳动就业工作的体制性障碍,力争尽快解决就业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事权划分不明确、工作规范不统一、管理指导不到位等现象。 三是配合就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功能更全面、流程更规范、业务更协同、资源全面整合的全市就业管理及服务信息化平台。一方面按照就业管理体制改革要求,设计全新的就业管理及服务业务流程和标准,并固化于信息平台,统一并规范业务运作;另一方面要强化多领域业务协同、数据关联和信息共享,首先,在人力资源保障系统内部,要推进就业与社保、培训、人力资源引进、劳动关系管理等领域的业务协同、数据关联和信息共享;其次,要加强与公安、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建立更具权威性和实时性的企业信息库和居民就业信息库。 四是加快网站建设步伐,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业务受理、丰富服务手段。确保“信息发布到位、服务功能到位”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