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253938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无痕润物无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育无痕润物无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无痕润物无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无痕 润物无声【内容提要】我们提倡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无痕”意识的探索。无痕教学把自己的教育意图潜藏起来,“不露痕迹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应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无痕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无痕教学训练,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关 键 词】教学 无痕 意识 训练我们都喜欢听特级教师,尤其是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的课。因为他们的课堂是一种启迪感化,循循善诱,心灵交流的过程;他们的课堂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浓;课已完,意未尽”的教学真谛,他们的课堂“行云流水”,每个教学环节都折射出“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教学功底。这犹如武林高手般“踏雪无痕”,我们权且

2、称之为“教学无痕”吧!这种“无痕”考验得是教师的功底,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说说的:“教学无痕,而教师的用心处处有痕”。“不露痕迹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在“无痕”的课堂中,我们看不到矫揉造作的牵引;我们领略的是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与洒脱;品味的是“匠心独具”的谋划。这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多花时间,多下功夫,多舍精力,“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语)达到无痕而教的境界。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语文教学过程的流畅,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课堂上师

3、生如话家常,如览胜景,一切都应在自然中曲径通幽。我们提倡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无痕”意识的探索。一、课堂教学中的无痕意识1.师生真情交流至于“无痕”。这堂课起始,师生没有直接走进文本而是走过了这么三步:说两句古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说今年怎么过“五一”;学生说今年怎么过“五一”。这就是走进文本前的放,它起到三个作用:一是拉近距离,活跃气氛;二是走进教材,做好铺垫;三是体会幸福,接近角色。这一段流程,以师生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为基础,发自内心,实际上由“放”转入“收”,学生已经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站到了文本的门口,由“放”到“收”到进入文本,没有明显的界限,是师生真情交流赢得了两

4、者之间的这种“无痕”境界。2.学生率真描绘至于“无痕”。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补充文本对春天的描绘,模仿奶奶的语气对儿子说一番动情的话,用描述性的语言说奶奶在儿子背上的真切感受等,学生进入角色,说得那样率真,这里似乎“走出”了文本,是“放”。但它确实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文本阅读,是对文本的合理补充延伸,这样的放收结合,这样的以“跳出”的形式实现的“进入”,是用教材教的教育思想的体现,而这又是学生在自主率真的描绘中完成的,这样的“无痕”境界是最有价值的。3.学生的情感内化至于“无痕”。学生对“国际家庭日”徽号的解读,为国际家庭日所做的亲情设计,说得争先恐后,说得那么真诚朴实,这里师生走出了文本,

5、似乎很散,放得很开,但这是一种“由文本延展,延展中有文本”的艺术,学生感人的真情设计,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这堂课情感积累内化为实际行动,“知情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没有一丝被动勉强,没有一点伪情矫情,最后水到渠成的回到文本,走出与走进,放与收如此得心应手,充分显示“无痕语文”的魅力。二、无痕教学的训练点“无痕”就是不留痕迹。那么,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无痕”的课堂呢?笔者以为,“无痕”的语文课堂就是教师在“教”,但看不出是“教”,学生在“学”,但感觉不到在“学”。师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身心始终是愉悦的。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形成是在不知不觉中水到渠成的。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对

6、这样的课堂的形象描述。“无痕”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去孜孜不倦追求的。如何创设“无痕”的语文课堂呢?笔者向大家介绍自己在探索路上总结出的三种方法。1.互换角色帮老师解答问题老师“教”、学生“学”,在许多老师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学生在这样被动的学习模式下有多少兴趣可言呢?我们不妨互换一下角色,让学生来当老师,将老师要教的东西以“帮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呈现,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欲擒故纵猜猜老师的心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结果,很多老师尤其是新教师,不知道语文课该怎么上了。让学生个

7、性化阅读吧?课堂成了一盘散沙,教师难以掌控。按教师的思路学吧?学生又成了被动的接受。能不能将教师的教学思路不留痕迹地融入到学生的个性阅读中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的第二招:“欲擒故纵”。即让学生猜猜老师的心思,如老师的发现,老师的问题等。学生表面上是在猜老师的心思,实则是在交流自己个性化的阅读成果。而好奇心与求胜心会使学生对这样的活动乐此不彼。学生猜中了,教师就可以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入自己的教学思路。猜不中也无妨,因为学生的求知欲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但在学生看来,这并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学习内容,而是他们自己发现的。因此学习的兴趣特别浓。这就是“无痕”的魅力。3.藏而不露在玩中学习语文“玩是

8、孩子的天性”。许多孩子一听说学习就头疼,那还能提得起兴趣?我们不妨把“学习语文”变成“玩语文”,在教学时将学习的内容,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隐藏起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实践证明此招能大大降低学生在学习中的畏难情绪。不知不觉中,却已将语言训练、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文情怀的熏陶感染,浑然一体,水乳交融。学生就是这样,在浑然不知中,接受着语言的训练,这样的训练深入人心,又不露痕迹。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追求无痕的过程,尽量不要显现大风和大雨的景象,需要春风和春雨的滋润效果。在“无痕”的课堂中,我们看不到矫揉造作的牵引;我们领略的是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与洒脱;品味的是“匠心独具”的谋划。这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多花时间,多下功夫,多舍精力,这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所说的:“教学无痕,而教师的用心处处有痕”,这应该是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无痕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