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基础研究状况与科学基金未来发展举措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197575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国基础研究状况与科学基金未来发展举措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我国基础研究状况与科学基金未来发展举措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我国基础研究状况与科学基金未来发展举措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我国基础研究状况与科学基金未来发展举措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我国基础研究状况与科学基金未来发展举措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我国基础研究状况与科学基金未来发展举措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国基础研究状况与科学基金未来发展举措的调研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我国基础研究状况与科学基金未来发展举措的调研报告 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战略研究工作方案的部署,我们组织专家开展调研,力求研判国内外科技态势,分析我国基础研究的优势与不足,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科学基金工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成创新型国家奠定扎实基础。 一、全球科技革命与基础研究发展态势 世界近代史表明,每次重大科技革命都会引领社会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变革进步,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并对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兴起,一场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战略竞争全面展开。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移动通讯和互联网技术融合成为信息革命的亮点,物联网广泛应用,智

2、慧城市悄然而至,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生物技术正在孕育重大突破,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研究不断深化,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的社会经济作用日益彰显,脑科学方兴未艾。材料与制造技术日趋绿色和智能化,基于全链条多尺度的材料设计、合成、制备及绿色制造备受关注,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能源技术酝酿转型,到20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用于发电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0%上升到5%。空间与海洋技术不断发展,02X年全球太空开发支出达314亿美元,比202X年增长7%。新一轮科技革命潮流正在对世界及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安全等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全球科技格局深度调整与变革的新

3、形势下,科技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比如,原创成果到产业应用的周期日益缩短。当今,以物质科学为基础,以信息、生命、材料为先导的基础研究催生重大产业技术变革,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化的转化周期明显缩短。科学与技术渗透与融合加速,前沿群体突破精彩纷呈。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以及学科之间界限更加模糊。学科间交叉、融汇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数据科学成为继实验科学、理论分析和计算模拟之后新的科研范式。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合作博弈激烈,创新资源流动加速。发达国家一方面利用知识产权和标准等手段,垄断国际高技术市场,制约和防范新兴国家;另一方面采取“竞争+合作”的方式,力图在新的合作网络中有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保持其

4、主导地位。创新研究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美国推出美国创新战略等重大举措,计划将GDP的3%以上用于科技研发,超过6年代“太空竞赛”的历史最高水平;欧盟提出建设“创新型欧盟”战略,实施地平线20X计划并建议各成员国将GDP的3%作为研究和创新资金。 我国正处在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到202X年实现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决定性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科学基金作为建设科学强国的重要战略资源,应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深化战略研究,积极谋划推动我国基础研究未来

5、发展。 二、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现状与挑战 经过多年积累,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总体上已进入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重要跃升期。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发投入总量世界第二,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增长。近年来,发达国家研发投入的世界份额不断下降,发展中国家份额逐年上升。22我国基础研究投入155.76亿元,20X年达到59亿元,年均增长2%以上。我国包括基础研究在内的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推动全球研发格局形成了美、欧、亚“三足鼎立”之势。 二是科技论文总量世界第二,质量不断提高。据统计,我国科技论文占全球份额从202X年的5.62%已经增长至22X年的15.65%。论文总量202

6、X年以来稳居世界第位,论文10年总被引次数逐年同步递增,202年至202X年9月论文共被引居世界第4位,高被引论文数量占全球0.4%,居第4位。三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日渐形成合理创新梯队。在各类人才计划支持下,基础研究队伍规模逐年扩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从事基础研究的全时人员总量由22年的1.13万人年增长到22年的1.2万人年,体量上已具备美国等科技大国才拥有的基础研究人员规模。 四是学科繁荣发展,逐步从“仰视”向“平视”演进。通过对基础研究的持续资助,我国学科布局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优化,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稳步发展,信息、空间、资环等综合学科受到高度重视,基础医学、

7、农学、材料、能源和工程科学等应用基础学科得到大力支持。部分学科整体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学科之间的融合日益显著。五是重大原创成果呈“星星之火”,蓄积加速燎原之势。我国基础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批诸如铁基超导、中微子振荡、拓扑绝缘体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发现四夸克物质、卡定地质历史时期最大生物灭绝事件的时间和速度等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重大成果有加速产出的趋势。虽然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整体实力与主要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偏少。二是队伍建设中引领科学潮流的大师级人物和世界级科学家匮乏。三是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四是存在体制机

8、制障碍。五是创新文化氛围不浓。六是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例偏低。上述问题,应通过未来基础研究的前瞻部署予以应对和解决。三、科学基金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政策建议“十三五”期间科学基金工作将面临“六期叠加”的紧迫形势。即,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期;中国经济和产业提质增效的全面转型期;国家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突围期;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攻坚期;科技体制和创新体系的深度调整期;基础研究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跃升期。纵观全局、面向未来,我们要增强科学基金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分析机遇,迎接挑战。对科学基金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优化资助格局,拓展项目群和科学中心资助模式 按照基础研究要

9、素分类原则,将原有的“研究项目、人才项目和环境条件项目”3个系列调整为“思想、人才、工具、汇聚”四位一体的协同支持格局。建议设立科学中心,汇聚和培养高端人才,推动产生系统性、高水平重大原创成果。 (二)强化原创激励,促进交叉性、变革性研究一是促进学科交叉与突破。探索建立学科交叉项目的有效评审机制,如“交叉科学研究管理中心”等。二是加强对变革性研究的支持,促进新范式或新领域的诞生。 (三)着眼创新驱动发展,探索需求导向基础研究资助机制 一是完善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问题产生机制与资助机制。开展面向产业创新需求的战略扫描,凝练面向应用需求的科学问题,通过指南引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二是促进建立贯通性研究

10、计划。加强与产业部门的战略协同,适时提出有贯通需求的重大科技计划,加强源头创新的前瞻部署。 (四)蓄积“人才红利”,加快培育优秀青年人才和国际领军人才 进一步提高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高端人才计划的资助强度和规模,加强对青年人才和优秀团队的支持。建议设立“国际领军人才计划”,支持科研水平属国际领先,具有较高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国际科研领军人才,不设年龄限制,采取国际评审方式进行遴选。 (五)推进新型国际化,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是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一是探索到国外设立办事处。二是瞄准重要合作领域,积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计划。三是探索发起组织适合不同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四是全面推进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的国际化。(六)拓展智库功能,加强战略研究 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共同支持建设国家高端科技智库,更好地发挥科学基金的智库功能。深入战略研究,汇聚战略科学家的智慧与共识,结合科学基金工作特点和资助工作定位,集成平台资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科学基金资助战略提供咨询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