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研究视阈拓展思路探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196574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经济研究视阈拓展思路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循环经济研究视阈拓展思路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循环经济研究视阈拓展思路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循环经济研究视阈拓展思路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循环经济研究视阈拓展思路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经济研究视阈拓展思路探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循环经济研究视阈拓展思路讨论内容摘要:本文分析和研究了西方兴旺国家特别是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与理论,剖析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开展形式和理念在我国现阶段的开展状况,并指出在吸收和借鉴兴旺国家开展循环经济经历的同时,应该重视对中国条件下开展循环经济的详细情况和现实途径的研究,拓展和深化循环经济研究的视阈,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开展形式。关键词:循环经济借鉴启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为原那么(减量化redu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y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根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开展载体,以清洁消费为重要手段,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

2、持续开展的经济。构建循环经济的开展形式与体系已成为世界的共识,日本、德国等兴旺的资本主义国家循环经济的开展及其立法理论都走在世界前列。兴旺国家循环经济的立法和理论循环经济思想源于西方,其后经过四十余年从理论到立法再到理论的开展,已有不少兴旺国家完成了循环经济法体系的建构。德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展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而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是循环经济开展卓有成效的国家。分析日本立法理论的主要过程是先在污染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进展综合立法和单行立法,在此根底上再制定循环经济根本法,并根据理论开展再将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扩展到其他特别领域。1970年日本制定了?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该法明确规定了

3、排放工业废物的企业责任。这与当时工业垃圾引起的污染事件屡屡发生以及末端控制的环保理念是一致的。随着环保理念的更新,工业污染控制方式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开展以及对资源综合利用理念的实际运用,1991年出台了?可循环资源利用促进法?。这两部法律分别是污染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综合性法律,指导着污染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其他详细法律的制定。为处理包装与容器废弃物,1995年、1998年日本分别公布了?包装容器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法?和?家用电器回收法?。这两项立法很好地把污染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初步表达了循环经济的理念。在污染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综合立法和详细立法理论之后,随着循环

4、经济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于2000年12月公布了?促进建立循环社会根本法?,这是整个日本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根本法。在该法制定后,日本对?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和?可循环资源利用促进法?都予以修订,以便表达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新理念以及与?促进建立循环社会根本法?相协调。此后又在建筑废物处理、食品回收、政府采购、及报废汽车处理等特别领域分别制定了?建筑及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绿色采购法?及?报废汽车再生利用法?。这样,由根本法、综合性法和特别领域的单行法构成的日本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根本完成。真正表达了循环经济闭循环的理念。其他兴旺国家的许多企业在微观层次上,运用循环经济的思想,进展

5、了有益的探究,形成了一些良好的运行形式。比拟有代表性的有:杜邦化学公司形式。兴旺国家循环经济开展带来的借鉴与启示(一)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势在必行为保持立法的稳定性,应当尽量利用已有的立法。目前我国已公布了?清洁消费法?,这是循环经济立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应大力贯彻施行这部法律;现有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有的关注经济利益甚于环境利益,有的还是以污染“末端控制为基点,难以满足有效防控污染、综合利用资源,开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开展的需求。循环经济是消费、消费、废气物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综合,仅在消费环节进展法律调控是不够的。目前循环经济立法的重点应该是加强对消费领域的标准,制定?绿色消费促进法?,减

6、少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不合理消费对环境资源带来的压力。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废弃物再生利用和最终处置方面的立法,实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控制。循环经济立法要有其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推动循环经济的开展。(二)认识上要走出误区误区一:认为循环经济只是单纯的经济开展问题,无视与整个社会的关联和互动。循环经济并非仅属于经济范畴,而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等一系列可持续开展的根本问题。它从单纯的经济及管理转向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合和优化,旨在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开展的社会。误区二:认为开展循环经济只是单纯地进步资源利用问题,无视生态文明的协调开展。循环经济

7、的理论根底并非仅限于资源经济学范畴,而是建立在产业生态学根底上的更广泛的可持续开展理论与理论。它融资源综合利用、清洁消费、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为一体,强调资源系统与环境系统和谐共生。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创立以保护地球和人类可持续开展为标志的环境伦理和生态文明。误区三:认为开展循环经济只是政府行为,无视市场作用和广阔民众参与意识。目前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本质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也是文化观念和市场价值取向问题。要解决面临的危机,人类必须进展深入的反思和变革。要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标准、市场推进、政策扶持、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误区四:认为开展循环经济主要靠法

8、律等强迫性手段保障,无视经济手段的引导调节和科学技术的核心作用。当前我国的环保法律仍然是基于末端治理或分段治理,过分强调污染发生后的被动惩罚,难以根治循环经济开展面临的问题。所以,开展循环经济还应利用经济手段,在发挥科学技术的核心作用上,打破循环经济开展的技术瓶颈,加快科技投入,支持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继续研发,开发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技术、“零排放技术等,进步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程度和创新才能,加快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误区五:认为开展循环经济仅是工业企业消费问题,无视区域和社会层面以及其它产业的循环经济开展。开展循环经济包括企业、区域和社会

9、三个层面。应在重点行业形成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在重点领域形成假设干符合循环经济开展形式的示范区;同时,也要注重在农业、第三产业等其它产业领域大力推进循环经济,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开展形式。(三)循环经济的施行范围循环经济的施行范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在企业内部应施行清洁消费,减少产品和物料、能源的使用量,减排污染物,加强物质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可持续地利用可再消费资源,表达“3r原那么。第二,在企业之间施行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是指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才能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和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工业。它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消费体系或环节之

10、间的系统耦合是物和能量多级利用。第三,在全社会范围内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建立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和完全价格体系。现今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能满足循环经济的局部需求,在此根底上逐步修改、制订和完善,为循环经济的建立和开展提供完备的法律根据。循环经济的施行还应当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根底,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使市场成为配置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主体,通过完全价格体系的建立,利用税赋转移和补贴转移等手段,保持经济开展的连续性。参考文献:1.孙文营.对循环经济研究的几点考虑j.南方论刊,20222.张思锋.对我国循环经济研究假设干观点的述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23.李克国.中国的环境经济政策j.绿色经济,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