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一语文试卷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196417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高一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高一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高一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高一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高一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高一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高一语文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皖江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语 文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9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意全对的一项是()A、沁(xn)园春百舸(g)峥嵘(zhngrng) B、瞋(chn)目 厚遗 (wi)秦王C、颓圮(q)方遒(qi)岁月稠(chu) D、青荇(xng)浪遏()濡(r)缕2选出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 ) ( )A辽廓意气峥嵘 侠肝义胆B. 漫溯荒芜侵蚀伶牙利齿C慷慨荡漾眩耀贪得无厌D枯槁彷徨斑斓刚愎自用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总经理李长顺殚精竭虑,知难而进,

2、带领济钢坚持实施精品战略,以“产品出不了国门,就出不了厂门”的原则为指导,敲开了国际钢材市场的大门。B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C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D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表示较长停顿,“/” 表示较短停顿)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 )A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作品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B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C被刘知已称为“著述罕闻,古今卓绝”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相传为战国初年左丘明所作。D战国策是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它以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

4、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心想事成”是近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祝辞,它不仅普遍用于节日,而且被广泛用在书信里,还经常见诸于报端,成了一种“廉价礼品”。B这个学院根据学生基础不同,采取分流教育法,保证学生毕业后全部推荐安置工作,使学生无后顾之忧。C我们从古今中外卓越的伟人身上,都可以找到某些成功的偶然性,但他们每一个人才学广博,勤于劳作,又体现了成功的必然性。D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道路交通的改善,公交服务质量的提升,为百姓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7. 依次填入下而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

5、。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 , , 。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问了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A B C D译文:事情没有办成功,于是就想生擒你。8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偶然 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不必讶异, 你记得也好,更无须欢喜 最好你忘掉,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在这交会时会互放的光亮!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

6、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更富有诗味。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9、阅读卞之琳的诗,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A.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B.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

7、,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C.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D.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三、文言文阅读10下列文言文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王方还柱走 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贰:两次B、焉用亡郑以陪

8、邻陪:陪伴C、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略微D、大行不顾细谨行:作为1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13、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B、越国以鄙远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倚柱而笑,箕踞以骂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D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C. 起,立而饮 因人之力而敝之 D.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皆白衣冠以送之15选出下列译文正确的一项(C )A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译文:派使者来告诉大王

9、,希望大王任命他(指燕太子)。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译文:秦国的土地减少了而晋国却有利可图,您一定要考虑这件事。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译文: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他。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一)(共12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

10、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今行而无信 B、愿大王少假借之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7、下面“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2

11、分) (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2分)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邻之厚,君之薄也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A、 B、 C、 D、19、下面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微斯人,吾谁与归?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D、何陋之有?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汉六年,人

12、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岀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岀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

13、梦。”上因随以行。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高祖崩。吕媭常以前陈平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曰:“陈平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陈平闻,日益甚。吕太后闻之,私独喜。面质吕媭于陈平曰:“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顾君与我何如耳。无畏吕媭之谗也。”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