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19620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通中学九年级物理20132014学年度导学案 编者:四通中学九年级物理备课组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和温度计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温度的概念。 2.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3. 知道摄氏温度的定义及常见温度值。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5、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学习重难点: 了解摄氏温度的规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自主学习】(一)温度:我们把物体的 叫做温度。P47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两只手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完成后小组讨论:“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放入热水中的手,再放入温水中时,会感觉到水是 的;而放入冷水中的手再放

2、入同一杯温水中时,却感觉水是 的(填“冷”或“热”)。因此,单凭手的感觉判断水的冷热是不准确的。(二)温度计:阅读P47“温度计”部分,然后进行试验:自制温度计。试验完成后,回答: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的体积越(选填大或小),这就是 现象。3、把手捂到温度计的液泡上,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这说明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什么?小组讨论后总结:(1)温度计的构造: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三)温度计的刻度原理:阅读P48“摄氏温度”部分,完成以下填空。(1)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把 的温度规定为0,

3、把 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摄氏温度的单位是 。 注意:体会一下摄氏温度规定的含义:如果现在你手里有一支没有画刻度线的温度计,需要你用摄氏温度将刻度线画上,具体的操作方法: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待液面稳定后,在液面位置记下0,然后再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沸水中,因为液体受热膨胀,液面会上升,待液面温度后,在液面位置记下100,然后把从0到100的长度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代表1,记0的位置代表0,记100的位置代表100。并且还可以利用每一份的相同长度画出0以下和100以上的刻度。(3)“-15.6”读作: 或 。

4、(4)人的正常体温是_,我国最高气温是_,最低气温是_,4. 思考并讨论:如果要给我们自制的温度计刻上刻度,如何刻呢?(四)常用温度计:阅读P49-P50“温度计的使用”和“体温计”部分,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温度计的使用前:首先要认清它的 和 ,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过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会出现 现象。如果所测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所测的最低温度,会出现 现象。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方法:(1)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 被测液体中,上不要 ,下不要 侧不要碰 。小组讨论:观察如下使用温度计的操作,判断正误,如果有错误,请指出错误的原因。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

5、后要 ,待温度计的 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停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 相平。(4) 读数时还要注意液柱在零上还是零下,零下的还要从零开始往下读,记录的温度要加“”。3.体温计的量程是 到 ,分度值是 ;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被设计成细管,可以防止水银 玻璃泡;使用体温计前要 ,将玻璃泡内的水银甩回玻璃泡。四、课堂小结: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五、达标检测:1、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 图1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 A.-4 B.-6 C6 D. 16 2、某粗心的护士用体温计测得某病人的体温是38.8,仅用酒精擦拭后就给正常人和39病人测体温,则两次的体温计示数

6、分别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B.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C.体温计每次使用之前都要放在沸水中消毒。D.人体口腔正常温度一定是88. 新|课|标|第网4、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窒温5、.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经过下列5个步骤,请填上正确的顺序_ A.选择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C.让温度计与被测的水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6.20的正确读法是( )A零下20度 B

7、零下摄氏20度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7.冬天,北方的气温最低可达-40,为了测量那里的气温应选用( )A.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 C.以上两种温度计都可以D.以上两种温度计都不行8.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36.90和38.60B.37.50和38.60 C.36.90和37.50 D.37.50和37.509、体温计使用后消毒方法正确的是( )A、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B、 放在沸水中煮 C、用医用酒精檫拭D、 用清水冲洗10.人们常说“今天最高气温

8、是摄氏16度”。其错误在于 。11.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的温度为3,插在l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的温度是97,那么当它插入温水中显示的温度为30,温水的实际温度为 。12.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经过下列5个步骤,请填上正确的顺序_ _ _A.选择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C.让温度计与被测的水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13、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 和认清它的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右图中甲、乙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

9、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水的温度是 。ABCD3020甲 乙3040 14、如下图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冰穹”,该地的气温达零下80以下,用图示的温度计_ 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比0的水冷B可以用体温计测出开水的温度C寒暑表是用来测温度的D用体温计可以测出35以下的温度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的冰与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B-20的冰比-15的水温度高C不能用体温计测沸水的温度D体温计使用前若示数在35以上应先甩几下课后反思: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2)知道晶体

10、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3)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学习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自主学习:一问题引入:1.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这是为什么?.自然界中物质存在三种状态,且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其中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熔化与溶化不同,前者表示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后者表示物质溶化在溶剂中的过程. 二、认识晶体(看课本95页完成下题)(1)你认识的晶体有 、 、 、 。 非晶体有 、 、 、

11、 。 三.探究物质的熔化、凝固特点:1、铜工艺品和玻璃工艺品有不同的制作工艺,铜和玻璃分别属于 和 猜想:晶体和非晶体可能有 (相同或不同)的熔化规律。 2.设计进行实验研究冰块(或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1、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2、照图5-2-5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进行试验,并把所得数据填入表格。(1)实验器材有:铁架台(横杆、铁夹)、 、试管、碎冰。(2)组装实验装置时,试管用铁夹固定,位置尽可能低;根据试管的高度、温度计的长度固定 。(3)将适量的碎冰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

12、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冰的状态变化,直到冰全部熔化2min后停止。时间/min00.511.522.533.544.55温度/状态(4) 如图1所示,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标出记录的各个时刻的温度值,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数据点,得到冰的熔化图象。图1图23.实验表明,冰熔化时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但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烛蜡熔化时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4.图2中 A为晶体B为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总结:问题1:晶体在 时的温度叫做 。晶体 熔点(选填 有 或 没有),非晶体 熔点 问题2: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在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晶体在 时的温度叫做 。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