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精神文明建设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195602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村精神文明建设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镇村精神文明建设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镇村精神文明建设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镇村精神文明建设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村精神文明建设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村精神文明建设报告村位于镇北面紧邻县城,人口4680人,党员人,13个村小组,1个中心社区,以果业为主导产业,全村山林面积9685亩,其中脐橙种植面积60多亩,今年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先进村”、“江西省百佳优美村庄”。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在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强化领导机制健全组织保证村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村两委会议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党员干部工作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要求全村党员干部树立不抓精神文明是失职,抓不好精神文明是不称职的工作理念,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二、抓好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今年

2、,为了进一步推动村精神文明建设,村党组织认真广大党员、群众学习精神文明建设相关会议精神,并结合村具体规划,广泛动员和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明确全村未来几年的发展思路和具体规划。同时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及村民代表参加政策理论宣讲活动,使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充分认识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明确了新型文明村的创建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在全村上下营造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三、齐头并进狠抓落实村是个联村联组整村推进统筹示范区建设的村,建设成有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中心社区。该社区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整体规划,统筹考虑社区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及产业发展,确

3、保社区规划编制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田园风貌、社会事业、产业发展相衔接。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既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又彰显乡村文化特色和田园风光。二是适度超前,确保20年内在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上留有发展空间。三是突出生态理念,坚持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广清洁能源,实施全面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村民素质村党支部、村委会始终不渝地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坚持定不移地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学习,加强对公民的“三义”、“三德”、“三观”教育,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

4、奉献”的20字道德规范进村入户;以各种群众喜闻乐见、贴进生活的活动为载体,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道德素质。尤其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贯彻,加上村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的实施以及争做“四有”公民的创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使广大村民的身心、思想受到很好的熏陶。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程度、科技意识、汗毛意识、卫生习惯、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改观,原来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根本改善,农村面貌正朝着卫生、文明、安全、优美、舒适的方向发展。五、社会治安秩序稳定抓依法治村、保社会稳定,这是为提高村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我村一方面在全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引导村民自觉学法、用法、守法;另一方面,坚持依法进行民主选举、突出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搞好民主测评,认真落实“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政治上的权利。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