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19469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住I东汉许慎:丨(说文解字。言部)住魏,张揖(杂字)住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周南。关雎) 住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 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 告人也。” “诂”是解释“异言”的,“训” 是“道形貌”的。O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住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段玉裁住说文解句读王筠住尔雅分为:十九篇,第一部汉语分 类词典住黄侃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 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 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 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住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 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 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 非

2、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 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 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 也。”庄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 义界,三曰推因。住b训诂本义是解释古语,后来泛指解释 工作。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b段孟伦训诂学的回顾与前瞻 b训诂原理:从训诂工作和训诂材料中总 结出的文献词义理论。训诂的原则:注意词义的社会性、注意词 义的时代性、释义要联系语言环境、尊重 古训而不墨守古训、古代书面语言的一般 障碍b魏晋隋唐时期是: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 训诂学:以前代训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 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是 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训诂学的用途:指导

3、古文教学、辞书编纂、 指导古籍整理训诂学的内容:(释词、解句、解释语法现 象、说明修辞手法、辨析古书异例、注音、 句读、校勘及其他)旧训诂的弊病:穿凿附会、烦琐寡要、 望文生训、随意破字、增字强释不 解语法b开清代朴学之先的人物是:顾炎武b墨子间诂属于:集解b “集解”两字命名含义不同的一书是:春秋左传集解b释名的作者是:-刘熙b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 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 作。b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隼 工作、考证工作。b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 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 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 相对应的材料。b古代书面

4、语音的障碍:专业性的和一般 性的即语音方面的障碍。一般性的有文字 障碍、词义障碍、语法、修辞障碍。b训诂任务:解释古代文献语言,扫除古 代书面语言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障碍。b训诂的内容:(解释词义、解释文义、 句、解释语法现象、说明修辞手法、辨析 古书异例、注音、句读、校勘及其他 b训诂的基础工作是:解释词义。解释词义包括:解释本义与引申义、解释 古语,解释发言解释文义:对某一句、某一段甚至某一章 的意思加以串释讲解,使原文意思更加明 了。包括串讲大意、分析句读、阐述语法、 显示修辞、申述章旨、考证名物和典章制 度、引证史实和故事、评论原文等。 注音的方法:譬况、读若、直音等。读若:是以某字的读

5、音为标准,指示人们 照这个字的音去读即可知其音的方法。 直音法:用同音字注音。为什么说解释词义是训诂的核心工作?词 是句子组成的基本单位,要懂得句子的意 义,首先要了解词的意义。因此准确的解 释词义,就成了训诂的重要内容。黄侃:“训诂之事,在解明字义。”校勘b随文注释的名称:“传”、“说”、“解”、“诠”、“疏”、“证”、“微”、“诂”、 “注”、“义证”、“正义”等b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 包括三个部分,即音韵学、文字学、训诂 学。b义疏L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 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正义。bl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 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具体说 来

6、,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 奇;二曰重证据,戒臆断;三曰宁阙疑,勿 强解。b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 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 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 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 准语音义的方言等。b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 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 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一 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 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 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b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 体式和条例。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 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 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 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

7、训诂的源流(萌芽时期于先秦、兴盛于两 汉、沿袭时期在魏晋南北朝、变革时期与 宋代、衰落时期元明两代、鼎盛时期清代) b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 训诂学、现代训诂学。b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 义)古代合称“小学”b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 务是I: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b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I 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 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应用训诂学侧重于 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 间的关系等b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 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 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

8、的兴盛与训诂理论 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 期在近现代。b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 化期在两汉。b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 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 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 分立。b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b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何晏。b魏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 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 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 b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主要 原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宋 明理学的需要,二是训诂工具的改进,为 疑古创新提供了客观依据,宋代开创了古 音的研究。b朱熹四书章句

9、集注包括大学章句、 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 注。他兼具汉儒求实与宋儒创新的长处, 代表宋元明最高成就。g明末训诂的讲展主要有:梅膺祚字 汇、张白烈正字通、朱谋玮骈雅、 方以智通雅、陈十元俚言解、张 存绅雅俗稽言、李实蜀语、黄生 字诂和义府。住朱谋玮骈雅开创了以偶释偶的复合 词书体例,方以智通雅则突破了尔 雅的范围,以经史为主,兼含文字音韵 训诂的大型词典。住章太炎的学术著作有国故论衡、小 学答问、新方言、文始。1住十种小学根柢书包括:L尔雅、小 尔雅、方言、说文、释名、 广雅、玉篇、广韵、集韵、 类篇。住章太炎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直训,二 曰语根,三曰界说。b标志着训诂学走向现代的著作是:

10、胡相 安中国训诂学史、齐佩榕训诂学概 论。b为近代训诂学的独立及其科学化做出 过贡献的学者有:沈兼十、何仲英、杨树 达。b沈兼十有关词源和训诂学的著作有:丨 右文说在训诂学卜之沿革及其推阐、 声训论、研究文字学“形”和“义” 的几个方法。b杨树达的训诂著作有:训诂学讲义、 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小学金石 论从、词诠、汉书窥管。b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的体式包括:传注 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征引类、 音义类。b随文释义的任务:确定义项、明确指向、 陈述具体义值。b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包,括:解释词义、 解释句意、讲解语法现象、说明特殊的修 辞表达方法、说明古代制度、习俗等文化 常识。b训诂纂集专

11、书的性质是在随文释义训诂 的基础上形成的,按一定原则编排起来的, 有目的的类聚字、词、义系统的训诂材料。 b十种根柢书中,属于义书的有:尔雅、 小尔雅、方言、释名、广 雅;属于形书的有:说文、玉篇 类篇:属干音书的有L广韵、集 韵。b训诂纂集专书的类型有:集合贮存型、 整理编选型、理论证实型。b考证的步骤一般是:提出考证对象、考 求材料证据、论证。b般考证都由三部分组成,发疑、取证、 释理。b考证的类型分为:证实类和反驳类。 b证实类L对未有结论的问题证明其结 论;对已有的结论考察核实。b证实类考证多因语义不明、证据不足、 论证不详而发疑。b反驳类,对已有的结论提出异议,以证 据推翻之;同时提

12、出新的证据而易以新的 结论。b反驳类考证多因原来的解释没有看到较不能正确理解、讳背语言规律、讳背注例、讳背事理而发疑。b词存在的两种状态:贮存状态和使用状b使用状态态。b贮存状态的词义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 稳定性等特点,体现在历代编纂的辞书中, 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多项的。的词义即个人言语中的具体 意义,意义是固定的,多体现在随文释义 的材料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单项的。 不但有具体涵义和规定所指,还可能带有 说、写者个人经验和感情色彩。b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形训、声训、 义训。b训诂考证的二种方法:以形索义、因声 求义、比较互证。b只有本义才能直接与字形切合,只有本 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b只

13、有笔童才可以以形索义。b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语音线索来明假 借、系同源、考证古书词义的方法。 b语源分为系源和推源两类。b判断一个训诂好坏的标准是:I看是否符 合语言规律、看是否符合文情语境、看是 否符合逻辑事理、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b注释结论是否正确,可以从语言文字、 文情语境、事理逻辑、客观史实等多方面 进行验证。b当今社会,训诂学至少可以应用于文言 教学、辞书编纂、古籍整理三大领域。1. “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2. “训”字说文解释为“说教”,段玉裁 注说“说教才,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 ”“诂”字说文解释为“训故言”,段 玉裁注: “故言者,旧言也,十口人前言也。3. 毛诗

14、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 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4. 古代注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毛诗诂训 传。5. 古代辞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尔雅。6. 黄侃对“训诂”的总称的解释是: “训诂 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 ”7. 训诂学的核心是解释字词。8. 解释语义的专著分为三类:总释群书 语义的。如尔雅专释一书语义的。 如毛诗传义类或毛雅解释部分 词语的。如经传释词方言。9. 音义兼注的专著有陆德明的经典释 文。10. 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毛亨 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陆德明 的经典释文。11. 十三经注疏包括诗经尚书周 礼仪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论语孟子孝经尔雅。12.萧统的文选在唐代的注本有李

15、善注 和五臣注。.关于注音,早期一般用直音法,反切注音。14. 汉魏六朝以来利用“四声别义”这一特点给古书注音。15朱熹的四书集注包括大学章句论 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16. 凡遇原文有误字误读须更正的,使用的 术语是当为(当作)17. 使用之言(之为言)这个术语时,表示 的是声训。18. 揭示同义词内在联系与区别的术语是 浑言、析言。.用来指明文句中的虚词的术语是辞(词)。20. 诗经周南汉广: “汉有游女,不可求 思。 ”毛传: “思,辞也”。辞,指虚词。21. 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如字。22. 下列著作属于俞樾的是群经平议诸 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23. 读书杂志(记)作者王念孙。24. 句读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何休公羊传 注序25. 分析字的形体结构必须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