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虾与蝗虫的比较解剖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19010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螯虾与蝗虫的比较解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螯虾与蝗虫的比较解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螯虾与蝗虫的比较解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螯虾与蝗虫的比较解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螯虾与蝗虫的比较解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螯虾和棉蝗的比较解剖姓名:曹丽 学号:2010504101专业:生物技术摘要:利用比较解剖法,通过对甲壳亚门的代表动物螯虾和六足亚门的代表动物棉蝗外部形 态观察和比较解剖,学习虾类和昆虫的一般解剖方法,理解节肢动物高度发展与广泛适应性 的主要特征:甲壳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昆虫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进一步认识 动物体结构适应于其功能,动物与环境的统一及动物的整体性关键词:螯虾、棉蝗、比较解剖一、引言:介绍两种动物的生活环境与人类的关系螯虾亚目共有5科约400多种。其中海螯虾科(9属38种)和锯螯虾科(1 属2种)为海生类型,其头胸甲前缘与口前板愈合,胸部末节腹甲与前一节相愈 合,第25对

2、步足基节与座节不愈合。种数虽不多,但有些种有重要经济价值。 螯虾通常指淡水产的3科,其中螯虾科产于欧亚大陆和北美落基山以西,共3 属13种;美螯虾科产于北美大陆落基山以东,种数最多,至少有10属260多 种。拟螯虾科主要分布于南半球的淡水中,这科的特征是雌雄都不具第1腹肢, 约14属120种。淡水产的各种螯虾许多种有经济价值,可供食用和观赏,人工 养殖发展很快。棉蝗一年只产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在每年春天五月中下旬出土。数量 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场所。在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 、草原分布最多。危害农作物,所过之处几乎颗粒无收。二、实验方法:比较解剖三、夕卜部形态比较螯虾螯虾

3、整个躯体由体表被覆几丁质甲壳的头胸部和腹部组成,全身有20节,头胸 部13节。头胸甲保护着内脏器官,头胸甲前有一向前延伸的额剑,两边各有3 4个棘。头胸甲背部有4条沿身体纵轴方向排列的脊。双眼有柄而突起。头胸部 有5对步足,第1对为粗壮的大螯,雄性的大螯在外侧有一膜质鲜红美丽的斑块, 第2、第3对步足为螯状,第4、第5对步足为爪状。腹部有7节,虽被覆甲壳, 但节间关联处有纤维膜相连,可灵活运动。腹部第2节至第5节下面都有1对附 肢,称为腹足或游泳足。腹部第6节附肢向后伸展,加宽称尾足,并与尾节组成 尾扇,是螯虾快速运动器官。在头胸部的前端还有3对触角,1对大触角,2对 小触角。蝗虫蝗虫的身体明

4、显地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在头部的前端有一对呈丝状的触角, 从基部到顶端一样粗细,能自由运动,有嗅觉作用。在头部两侧,有一对大眼睛, 是由许多表面呈六角形的小眼构成,叫做复眼,它能观察较远的物体。头部前面 靠近触角地方,还有3个单眼,排列成倒三角形。单眼能分辨光线的强弱和方向。 分别取下蝗虫的口器,依原有次序把它排列在蜡盘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由上 唇、下唇、舌各一片和上颚、下颚各一对组成,上唇在头部的前方,是垂下的一 片板状物,上颚在上唇的后方,是一对黑褐色的像牙齿一样坚硬的东西,适于咀 嚼比较坚硬的禾本科植物的叶子。所有的运动器官都集中在胸部。胸部分3节,每节生有一对分节的足,前面 两对足

5、短小,适于步行,后面一对足非常发达适于跳跃。另外中胸和后胸各有一 对翅:前翅狭长,皮革质,用来保护后翅;后翅三角形,膜质,不用时折叠在前 翅的下面。在胸部第23节两侧,各有一对气门。气门是蝗虫呼吸时空气出入的 门户。腹部第一节两侧有一对稍稍凹陷的半月形薄膜,这是听器。在腹部第18 节,也各有一对气门。用针触碰,就感觉到,腹部跟头部、胸部一样,每个节都 很坚硬,这是外骨胳。如果观察的是雌虫,在腹部末端,可以找到向后突出的产 卵器。产卵时,雌虫用产卵器插入泥土中产卵。四、内部结构比较 呼吸系统螯虾:螯虾的呼吸器官是鳃。鳃位于胸部两侧的鳃腔内,外面有鳃盖保护。 螯虾的鳃有着生在附肢基部两侧的六对足鳃

6、(自第二对颚足至第四对步足各2 个)和着生在附肢与体壁间关节膜上的11个关节鳃(第二对颚足1个,第三对 颚足至第四对步足各2个)。每鳃中央有轴,轴中有入鳃血管和出鳃血管。轴的 左右生出许多鳃丝,其上分布鳃血管的分支,形成微血管网,以增加气体交换的 表面积。含氧较多的新鲜水流不断从鳃腔后端裂口流入,在鳃腔内进行呼吸,含 有二氧化碳的水流经过前方流出,水流是靠第二小颚的颚舟片以及颚足摆动而促 成。棉蝗:呼吸系统由气门向体内,可见许多白色分支的小管分布于内脏器官和 肌肉中,即为气管;在内脏背面两侧还有许多膨大的气囊。用镊子撕取胸部肌肉 少许,或剪取一段气管,放在载玻片上,加水制成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7、,即可 看到许多气管,其管壁内膜有几丁质螺旋纹。消化系统螯虾:螯虾的消化道分成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前肠包括口、食道和胃。 口在头部腹面大颚之间;胃分成贲门胃和幽门胃。食物经大颚切断、磨碎,入口 经粗短的食道到贲门胃,胃内壁有许多形似小齿的角质突起,形成一特殊的胃磨 构造,将食物磨细后送到幽门胃,该胃前端生有无数刚毛,食物经过滤后进入中 肠进行消化吸收。中肠很短,两侧有一对大的消化腺,称肝胰脏,各有一管道与 中肠相通。肝胰脏不仅能产生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酶,并且也能吸收营养 物质。中肠后面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称后肠,后肠经过整个腹部最后开口在尾节 腹面的肛门。棉蝗:棉蝗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

8、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可分为前肠、中肠和 后肠。前肠之前有由口器包围而成的口前腔,口前腔之后是口。用镊子移去精巢 或卵巢后进行观察。(1)前肠自咽至胃盲囊,包括下列构造;咽:口后一段肌肉 质短管。食管:咽后一段管道。嗦囊:食管后方膨大的囊状管道。前胃:嗦囊之 后,较嗦囊略细的一段粗管。2)中肠又称胃,在与前胃交界处有12个呈指状突 起的胃盲囊,6个伸向前,6个伸向后方。3)后肠回肠:与胃连接较粗的一段肠 管。结肠:回肠之后较细小的一段管,常弯曲。直肠:结肠后部较膨大的肠管, 其末端开口于肛门,肛门在肛上板之下。4)唾液腺1对,位于胸部嗦囊腹面两 侧,色淡,葡萄状,有1对导管前行,汇合后通入口前腔。

9、循环系统螯虾:动脉2条,肝动脉节奏地收缩,血液自心脏向身体前后经7条动脉流 出。向前的5条是:眼动脉1条,触角2条。向后的有腹上动脉1条,胸动脉1 条(有分为胸下动脉和腹下动脉各1条)。血管最后分支成许多微血管,血液进 入组织形成血窦,汇集流入胸血窦,然后进入心脏位于胸部背面后端的围心窦内, 有心孔三对,心孔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心脏能有鳃,经气体交换后,新鲜 的血液经出鳃血管流回围心窦,在经心孔进入心脏。螯虾的血液无色,内含血蓝 素,可携带二氧化碳。棉蝗:循环系统观察取下的背壁,可见背壁内面中央线有一条半透明的细长 管状构造,即为心脏。心脏按节有若干略膨大的部分,为心室。心脏前端连一细 管

10、,即大动脉。心脏两侧有扇形的翼状肌。蝗虫:排泄系统螯虾:排泄器官是一对触角腺,位于第二触角基部。每一个触角腺由一个绿 色的囊状腺体和一个宽大而薄壁的膀胱所组成,又称绿膜。膀胱是一个储蓄囊, 通过一个很短的管而开口于大触角基部。绿腺内的排泄物是一种似尿酸的绿色鸟 氨酸。棉蝗:排泄器官马氏管,着生在中、后肠交界处。将虫体浸入培养皿内的水 中,用放大镜观察,可见马氏管是许多细长的盲管,分布于血体腔中。神经系统螯虾:脑:食道上方,头部最前方较大,发出多条神经;围食道神经:1对 自脑发出,绕至食道腹面,与腹神经索相连。蝗虫:脑位于两复眼之间,为淡黄色块状物。围食管神经,为脑向后发出的 1对神经,到食管两侧。用镊子将消化管前端轻轻挑起,可见围食管神经绕过食 管后,各与食管下神经节相连。腹神经链为胸部和腹部腹板中央线处的白色神经 索。它由两股组成,在一定部位合并成神经节,并发出神经通向其他器官。五、参考文献【1】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25-229、271-272 【2】刘凌云、郑美光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4-46、49-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