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炮泥和封泥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18932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炮泥和封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件)炮泥和封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件)炮泥和封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件)炮泥和封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件)炮泥和封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炮泥和封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炮泥和封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炮泥和封泥(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炮泥的分类和作用2、掌握对炮泥封泥长度和质量的要求(二)教学时数:(三)教学方法:讲授、(四)教学重点:掌握对炮泥封泥长度和质量的要求(五)教学内容一、炮泥的分类和作用,炮泥是用来堵塞炮眼的。炮泥的质量好坏、封泥长度及封孔质量等,直接影响爆破效果和安全。矿井下常用炮泥有两种:一种是粘土炮泥,另一种是在塑料圆筒袋中充满水的水炮泥(简称水泡泥)。1、粘土炮泥的优点和作用(1)能提高炸药的爆破效果。当炸药爆炸时,炮泥能增加眼口的抵抗力,使炮眼内聚积压缩能,提高冲击波的冲击力,阻止高压的爆生气体从炮眼喷泄出来部分应用,同时还能使炸药在爆炸反应中充分氧化,放出更多

2、的能量,使热量充分转化为机械能,从而达到理想的爆破效果。(2)保证爆破安全。炮泥的阻塞,使炸药在爆炸中充分氧化,达到零氧平衡,可以减少有毒气体的生成,降低了爆生气体逸出工作面时的温度和压力;同时还由于炮泥能阻止火焰和灼热固体颗粒从炮眼内喷出,减少了引燃瓦斯、煤尘的可能性。2、水炮泥的优点和作用(1)消焰、降温。当炮眼内的炸药爆炸时,水炮泥内的水由于爆炸气体的冲击作用便形成雾状分布在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量,起到降低爆温缩短爆炸火焰延续时间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引爆瓦斯或煤尘的可能性,有利于煤矿生产安全。(2)灭尘和减少有毒气体。水炮泥形成的水幕,能灭尘、降低和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有利于井下作业环境的改

3、善。经实际测定,使用水炮泥,煤尘浓度可降低50,二氧化碳含量可以减少35,二氧化氮以减少45,因此,水泡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炮眼充填材料。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炮眼封泥应用水炮泥,水炮泥外剩余的炮眼部分应用粘土炮泥或用不燃性的、可塑性的松散材料制成的炮泥封实。二、对炮眼封泥长度的要求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炮眼深度和炮眼的封泥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炮眼深度小于0.6m时,不得装药、爆破;在特殊条件下,如挖底、刷帮、挑顶确需浅眼爆破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炮眼深度可以小于0.6m,但必须封满炮泥。 (2)炮眼深度为0.61m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炮眼深度的1/2。 (3)炮眼深度超过1m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0.

4、5m。 (4)炮眼深度超过2.5m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1m。(5)光面爆破时,周边光爆炮眼应用炮泥封实,且封泥长度不得小于O.3m。(6)工作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面时,在煤层中最小抵抗线不得小于0.5m,在岩层中最小抵抗线不得小于0.3m。 如果炮眼无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实,当炸爆时,就不能阻止爆生气体从炮眼逸出,炮眼内形成不了足以破碎、抛掷岩石的有效功;同时,炸药在爆炸时氧化不充分,从而影响了爆破的效果,增大一氧化碳的生成量。此外,高温、高压的爆生气体和炽热的固体颗粒自炮眼内喷出,直接与巷道中的成瓦斯、煤尘接触,能引起瓦斯和煤尘的燃烧和爆炸。在反向爆破时,有可能使一些尚未爆炸反应完全的炸药喷

5、出眼口。 因此,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无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实的炮眼严禁爆破。三、对炮眼封泥质量的要求为了保证封孔的质量,封孔时必须使用质量合格的炮泥。(1)黏土炮泥是用具有不燃性和可塑性的松散材料制成的。它是由比例为1:3的粘土和砂子,加上含有2%3%食盐的水拌和搓制而成。炮泥应干湿适度,过干或过软都无法使炮泥有足够的可塑性和强度。 (2)水炮泥是将水注入筒状聚乙烯塑料袋并封住口而制成的充填材料。其长度一般在300mm之间,直径略小于炮眼直径。作炮眼封泥用时,塑料袋内应有足够的水量,对漏水的水炮泥不得使用。 (3)严禁用煤粉、块状材料或其他可燃性材料做炮眼封泥。这是因为:这些材料不是可塑性的不能起到堵塞炮眼的作用,无法使炮眼堵塞严密,阻止不了爆生气体的外逸,容易造成“放空炮现象”;这些材料具有可燃性,当这些材料参与炸药爆炸反应时,改变了炸药本身的氧平衡关系而变成负氧平衡,从而产生更多的有害气体并生成二次火焰,引燃、引爆瓦斯或煤尘;炸药爆炸时,将使燃烧的煤炭颗粒等可燃材料抛出,易引燃瓦斯煤(六)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