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八 专题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188856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八 专题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八 专题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八 专题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八 专题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八 专题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八 专题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八 专题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倒幕运动和尊王攘夷运动的异同项目内容倒幕运动尊王攘夷运动不同点斗争力度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幕府统治借尊王之名,行倒幕之实结果最终推翻了封建幕府统治,取得胜利在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相同点背景民族危机加剧;幕府腐朽的专制统治领导者中下级武士性质带有浓厚的尊王思想斗争对象外国侵略者和封建幕府二、明治维新改革的内容和影响措施内容影响政治废除旧体制建立新体制“废藩置县”,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社会新体制,推进了日本近代化的进程,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宣布“四民平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行“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文化

2、提倡“文明开化”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为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人才,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西化军事建立新军队实行义务兵役制日本依靠自身实力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自立,为日本后来的侵略扩张奠定了基础改进军事装备:购买先进武器,建立军事企业,制造先进武器设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日本军称“皇军”,军人接受武士道教育,效忠天皇。军队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三、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的变化明治维新前明治维新后政治上日本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幕府统治被推翻,天皇掌握了政权,大名、武士对地方的统治权被剥夺,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中下

3、级武士掌握了领导权经济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得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深入农村,工场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商业资本发展迅速日本大力发展工商业,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对外关系上日本遭到美、俄、英、法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B

4、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解析:选C本题解题关键在于仔细阅读材料,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19世纪上半叶日本经济发展,商人地位有所上升,但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他们加入到了反对幕府统治的行列中。2日本的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A推行了“殖产兴业”政策 B废除了旧体制C实行了“文明开化”政策 D进行了军事改革解析:选C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最终归纳为“学问为急务”,其实质是在教育、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向西方学习,借以改革日本封

5、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3经过明治维新,日本逐步建立起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这种新的社会体制主要是指()A实行“四民平等”B华族和士族可以经营工商业C取消武士特权D平民可以自由地择业和迁徙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该题涉及的是日本废除封建等级身份制度的变革,封建等级身份制度废除后确立的新体制是“四民平等”,平民有了更多的自由,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废藩置县”对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在于()A彻底结束了日本封建割据的局面B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C有利于明治政府各项改革措施的施行D彻底破除了旧的政治体制解析:选B幕府统治时期的各藩国,是在封建领主

6、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废藩置县”的措施消除了各藩国的封建割据状态,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5木户孝允明确指出:“立国之本,唯在于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唯在于教育而已。”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文明开化”政策的重点是()A培养出国人才 B教育改革C“求知于世界” D派使团出访西方解析:选B教育改革是明治维新最富有远见的改革措施,它为日本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大量必不可少的人才,成为日本崛起为东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6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A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

7、B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C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D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解析:选A“脱亚入欧”的含义是指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落后被侵略的弱国,一跃成为与西方列强一样的资本主义强国。7在1889年日本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1889年日本宪法封建性特点的理解。A项表明天皇是世袭的,并且权力至高无上,是典型的封建性质的体现。B、D两项体现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权限,C项是天皇对军队的控制。8明治政府在吸收和引进西方工业文明的过程中,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模式

8、,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面地加以“移植”和“仿造”,因而在移植初期免不了会有“依样画葫芦”的弊病。产生这一弊病的根本原因是()A当时日本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B当时日本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当时日本对西方文明未有正确认知D当时日本民族危机不断加剧解析:选A19世纪70年代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仍处于低水平,工场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仍占主导地位,故日本在明治维新初期大量“仿造”和“移植”西方文明。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6世纪时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同日本发展贸易。17世纪初荷兰和英国也同日本建立了贸易联系, 同时,天主教会也传入日本,信徒一度达到十几万之众。

9、德川幕府感到自己的统治受到威胁,在17世纪30年代连续五次颁布了锁国令,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活动。材料二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分析,德川幕府在日本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反映的实质是什么?对日本造成了什么影响?(9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材料一从经济和宗教两方面说明了西方对日本的影响,但闭关锁国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日本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需要。第(2)问图片反映了西方大量商品运进日本,反映的实质是日本成为与商品相联系的市场,其影响则是对日本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答案:(1)西方列强采取经济和宗教形式开始渗透到日本社会;幕府

10、统治者害怕西方势力危及自身统治。(2)现象:西方商船把大量商品运进日本,在日本大量倾销商品。实质:反映了日本开始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影响:日本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工场破产,同时国内市场物价暴涨,导致经济混乱,同时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10明治维新为日本的发展清除了障碍,开动了日本帝国的列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秩禄公债(废除封建特权身份的补偿金)分配状况表身份金额(日圆)利率武士(18741876年)16 565 0008%大名(1877年)31 412 4055%大名和武士(1877年)108 242 7857%神主(1877年)334 0508%材料二采

11、用上下分权的政体,设立公会,以施公明正大的政治时,民皆怀其仁德,视朝廷如父母,万民相亲如兄弟,人和悉齐无疑。至此时,武备方面精神万备,故枪炮船舰方始成为真物,操练教阅也方始成为实用。因此即使有外患内贼也决不足患,国家永久太平,王室永久安全绝对无疑。加藤弘之邻草(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对日本封建贵族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变法措施。(9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对于日本社会的构想以及“国家永久太平”的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6分)解析:第(1)问主要从封建贵族的封建特权的限制分析,依据明治维新的措施归纳。第(2)问“构想”从有效信息“用上下分权的政体,设立公会”

12、可以判断;因为日本的传统决定了日本永久太平不可能。答案:(1)影响:经济上获得补偿;但丧失对土地和人民的管辖权;失去封建特权地位。措施: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2)构想:建立君主立宪制。原因:对外扩张,走上军国主义道路。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

13、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改变历法的原因,并概括日本节日改革的特点。(9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历法和节日改革的效果。(6分)解析:本题以日本节日改革为切入点,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这一内容,命题角度很巧妙。本题要注意从日本节日改革中认识其在日本近代化的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答案:(1)原因:明治维新期间,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引进西

14、方文明改造日本的传统文化。特点:以天皇及皇室为中心;努力摆脱传统,不断西化。(2)积极:引进了西方近代文明,改造了日本落后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实现日本的近代化。局限:具有浓厚的专制与神权色彩。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它(明治维新)的确是对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形成转向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主的划时代的社会变革。野吕荣太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历史条件材料二新政府中主要是武士和贵族,没有直接来自资产阶级的代表。1868年的政体书中提到的三权分立,其实是徒托空言,未付实施。周一良关于明治维新的几个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的观点。(6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治维新的局限性及影响。(9分)解析:第(1)问,回答明治维新除旧布新的措施即可。第 (2)问,根据材料“新政府中主要是武士和贵族,没有直接来自资产阶级的代表”“1868年的政体书中提到的三权分立,其实是徒托空言,未付实施”说明其局限性;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其局限性。答案:(1)说明:明治维新通过废藩置县,实行“四民平等”,颁布宪法,承认土地私有,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局限:带有封建残余;保留军国主义。影响:延缓了民主进程;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