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食用菌质量控制措施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188107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公害食用菌质量控制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无公害食用菌质量控制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无公害食用菌质量控制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无公害食用菌质量控制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无公害食用菌质量控制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公害食用菌质量控制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公害食用菌质量控制措施(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公害桑枝黑木耳质量控制措施为切实加强淳安县食用菌产业协会无公害桑枝黑木耳质量管理, 促进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加快推进可再生性资源的循环 农业发展模式和农业经济建设,协会通过种措施完善质量管理。一、桑枝黑木耳产地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 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桑园基地必须按无公害农产品的管 理技术规程进行管理,严禁不规范施肥和病虫害管理。二、严格生产操作中的卫生管理,生产场地保持清洁卫生。三、严格按照无公害桑枝黑木耳生产规程操作,确保生产的产品 无公害。四、产品质量严格按照无公害桑枝黑木耳质量分级规定,规范产 品采摘标准、统一包装,按质量等级分别包装出售。按质论

2、价,严禁 以次充好。淳安县食用菌产业协会二OO九年三月二十日无公害桑枝黑木耳生产操作规程1 范围DB330127/T 044的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桑枝黑木耳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干 制加工等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无公害桑枝黑木耳的栽培。2 栽培技术2.1 选择良种 经出耳试验,筛选出遗传性和稳定性强、种性好并适合我县栽培的优良品种作为出发菌 种,供生产应用。2.2 栽培时期 根据淳安县气候条件及品种的特性,兼顾蚕桑的生产季节,利用每年的10 月到次年的5月初蚕桑生产的空闲时间进行黑木耳的生产,菌袋宜安排在晚秋蚕结束开始生产,12月 次年2月室内菌袋培养,次年3月上旬排场出耳至4月底采收结束。

3、2.3 工艺流程原料配制一拌料装袋一灭菌(100C812小时)一出锅冷却(无菌条件下)一接种一培养(28C) 3050天一打孔放气一催耳一选场一排场一增湿出耳2.4 原料准备2.4.1 桑枝木屑 选择无霉变、干燥的夏伐桑枝条,粉碎成绿豆或黄豆大小的木屑备用。2.4.2 蚕粪 经发酵、晒干、粉碎备用。2.4.3 其它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2.4.4 原料配方2.4.4.1 配方 1桑枝木屑85%、麸皮10%、蚕粪(蚕沙)3%、石膏或碳酸钙1%、糖 1%,外加石灰0.5%;2.4.4.2 配方 2桑枝木屑 79、麸皮10、玉米芯5、豆杆(壳)4、石膏或碳酸钙1、糖1,外加石灰 0.5;2.4.4.

4、3 配方 3桑枝木屑78、麸皮 10、玉米芯10、石膏或碳酸钙1、糖 1,外加石灰0.5%。2.5 料袋制作2.5.1 拌料桑木屑与麸皮、石膏、石灰拌匀,糖放入容器中加水溶解,然后渐渐加入,边拌边加水, 充分拌匀,含水量 50-55%。拌料时产生球状,块状物要弄碎,干湿度以手紧握料,指缝间 有水印而不下滴为度。装袋厶.U J根据农户采用不同种植方式采用不同规格菌袋,一般采用15cmX55cmX 0.0045cm菌袋。 机器分装袋内,扎紧袋口。装袋时合理安排人员实行流水作业。一般每4人6人为1组, 1人铲料上机,1人装袋,2人4人扎袋口。拌料后至装料完毕的时间间隔不超过4个小时, 做到当天拌料当

5、天装袋灭菌,忌堆积过夜。分装紧实,料与袋壁无空隙,防菌袋拉薄、磨损、 刺破,做到轻拿轻放。2.5.3 灭菌蒸锅内井字形或堆瓶式叠放,每35层应留有间隙,以利蒸汽流通,保证灭菌效果。 灭菌灶容积不宜太大,每灶以叠放1000 袋1500 袋为宜,超过1500 袋灭菌时间宜加长。 常压100r保持8小时12小时,也可采用当天晚上100C保持2小时闷锅中,次日早上开 始100C保持10小时。灭菌开始用旺火,使温度在4小时5小时内迅速上升到100C,如 升火至上气时间过长,易造成培养料酸败,当整个灭菌灶内都充满蒸汽,下部有蒸气逸出, 下部空间达到100C时,即保持温度10小时12小时,此时料袋内温度可达

6、95C左右。整 个灭菌过程中,当锅内缺水时只能添加热水,忌加冷水。从拌料至灭菌一气呵成,时间越短 越好。上锅灭菌后至100 C时间越快越好,灭菌途中不中断,灭菌后自然降压(温)2.5.4 出锅、冷却事先对堆放冷却场地进行杀虫、杀菌,采用硫磺熏蒸消毒或5%苯酚或过氧乙酸、来苏 儿、漂白粉喷洒墙壁、空间及地面。灭菌结束后等锅内温度自然下降至60C70C方可趁 热出锅,把料袋搬入冷却场,若高于80C出锅易发生料棒胀袋。要求出锅过程轻拿轻放, 搬运工具垫布或麻袋,防止刺破料袋。2.5.5 接种接种前接种箱、接种室或蚊帐式接种罩内采用甲醛或气雾消毒剂,进行空间消毒,双手 及器具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

7、料袋冷却至28C以下,根据不同接种方式,采取不同的 组合。接种箱接种二人组合。接种室或蚊帐式接种罩(塑料薄膜制成),采用 4 人一组,递 料袋、打孔、填入菌种、封口各1人流水作业。每袋接3穴4穴,孔穴直径1.5cm,深1.5 cm2cm,适当增大接种量,整块菌种接入略高出穴面。一般采用套袋、地膜胶水(35cm X 4.5cm长条地膜)等方法进行封口。如采用套袋,则可在接种后套入,也可在出锅时边套 边出锅。要求严格无菌作业。操作人员接种前头、手、衣服应干净,条件许可提倡穿专用工作服、 戴口罩、超薄乳胶手套或指套。接种时,动作迅速敏捷,尽量缩短菌种及孔穴在空间暴露时 间。接种完毕及时清理残留物,每

8、批接完后结合通风换气进行清扫,保持场地清洁杜绝杂菌 污染。室内、帐内少走动。2.6 发菌管理2.6.1 萌发期接种后15天内,室内温度头10天控制在26C28C,使菌丝在最适环境中加快定植 蔓延,占领培养料,减少杂菌污染。 10 天后随菌丝生长发育,袋内温度逐渐上升,一般袋 温比室温高2C3C,因此室温应调节至22C24C。2.6.2 生长期20 天后菌丝分解吸收营养能力最强阶段,菌丝旺盛、健壮,新陈代谢加快,袋温继续 升高,室温控制在22C左右。此时需特别注意堆温,可降低堆层,加大通风。菌丝生长10cm 15cm揭取贴膜或去掉套袋以增氧通气,加速菌丝生长。2.6.3 成熟期40 天后,菌丝进

9、入生理成熟阶段即由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料温逐渐下降,一般在20C左右,经常观察温度变化,主要靠开关门窗来调节,但必须留意关门窗后堆温升高, 避免烧菌。菌丝满袋后待打孔穴排场出耳。2.7 出耳管理2.7.1 耳场准备选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水源方便,无污染源,防涝的田块或草坪、桑园作耳场。若田 间或草坪作耳场,畦床可整成龟背状,宽120cm,长不限,边沟人行道30cm,用小木(竹) 杆或铁丝搭成支架,排成2030cm行距;若桑园作耳场,在修剪后的桑树根交叉部,架上 修剪时较粗桑枝条即可作套种支架。畦床消毒杀虫后铺上干草或稻草,上覆遮阳网,以利保湿和防泥沙沾污耳棒。也可用地 膜打洞覆盖畦床,耳棒

10、不需覆盖薄膜,不需搭建荫棚,露天排场,安装微喷管。2.7.2 排场催耳排场前增大培养室光线,并可根据不同的出耳方式进行不同处理(出耳方式有打孔出耳、 切口出耳、二面出耳、环剥倒栽、吊挂出耳等)。打孔出耳法,用0.5mm粗的钉头制成排状 打孔工具,在耳袋四周打180个左右深约2cm的出耳孔。打孔一周后,见耳孔菌丝恢复,气 温稳定在25C,即可排场。排场时,菌袋均匀排布,间距3cm5cm钭靠在支架上。2.7.3 出耳管理耳芽形成时,栽培场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形成一个干干湿湿不断交替的 生长环境。排场后菌袋早晚各喷一次细水,视子实体生长而加大喷水量,做到气温低时少喷, 气温高早晚喷,中

11、午忌喷水。晴天刮风天早晚多喷,空气干燥时增加喷水次数。3 病虫害防治3.1 黑木耳的病害种类危害木耳的病害主要是竞争性杂菌且与制种中暴露出的病菌相似。常见的种类有毛霉、根霉、曲霉、青霉、脉孢霉、绿色木霉、指孢霉、烂耳等3.2 黑木耳的害虫种类我县常见的害虫有伪步行虫、柱枝虫、四班丽甲、蓟马、双线嗜粘液蛞蝓、螨类、跳虫 等种类,还有瘿蚊、线虫、吉丁虫、白蚊等。3.3 病虫害防治措施3.3.1 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重在预防,提倡少用和不用化学农药。如确需选 用化学药剂,则应符合国标有关无公害化学农药的规定,确保产品的无公害性。3.3.2 综合防治3.3.2.1 场地环境 耳场

12、、耳房应选择在向阳避风,通风良好、排水方便的地方,场地应经常进行清理和消 毒,周围枯枝、落叶、腐木等随时清除并烧毁,可喷撒石灰粉、石硫合剂进行消毒。3.3.2.2 规范操作 生产过程中,无论是菌种、原料的选用,温度、湿度的掌控,还是配方、灭菌、接种、 打孔等操作工序,均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以避免原料陈旧变质有杂菌,培养料营养过剩 或酸败,灭菌不彻底而报废,接种不规范、料袋破漏及高温危害而污染杂菌。3.3.2.3 管理科学 定植期间的管理,根据各阶段对温度、湿度、光照的要求,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使之 有利于黑木耳菌丝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杂菌的繁殖。3.3.3 病害化学防治因霉菌感染的木耳可用石

13、灰水溶液清洗感染部位,并喷洒 3.5%来苏尔;因细菌感染的 应洗刷耳后喷 25ppm 金霉素或青霉素;并做到合理喷水,及时采收。防治流耳,可用25ppm的金霉素或土霉素溶液喷雾;对绿霉病,出耳后每3天喷一次 1%的石灰水,有较好的防治作用。3.3.4 虫害化学防治 发现虫害,可根据害虫的种类,适当选用高效、无残毒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也可用除 虫菊、泽漆、青藤根、石蒜等经济有效、无残毒的土农药。发现菌螨,可用 20%可湿性杀螨砜溶液杀虫防治;发现跳虫,可用 0.1%的鱼藤精液或 除虫菊200倍液喷雾;线虫防治,可用0.5%的石灰上清液或0.3%0.5%的食盐溶液喷雾几 次,同时在地面撒少量生石灰

14、消毒;白蚁、耳蚊、耳蝇,可撒放灭蚁灵驱除;害鼠可用人工 捕杀或者毒饵诱杀。4 采收4.1 分批采收当耳片八九分成熟(耳柄变细、耳瓣舒展并略下垂、腹面孢子发生)即可采摘。采摘前 一天停止喷水。春耳、秋耳采大留小,伏耳大小一起采。每潮间隔15天20天,一般可 采3批4批,第二批采后,将耳棒调头一次,使之出耳均匀。4.2 采后清场采收后清理杂质,停止喷水养菌5 天7 天,以利菌丝恢复,第8天开始喷细水,使耳 棒保持湿润,待新耳芽形成后再次喷水出耳。5 干制加工采得的黑木耳除去杂质,太阳下晾晒即可。如采用烘干设备时应低温,勿超过40C, 失水后升温,否则将产生焦化、溏心或自溶。晾晒烘干结合更佳,烘晒时

15、不需经常翻动,以 防形成拳耳。无公害桑枝黑木耳生产区域和规模证明经调查核实,淳安县食用菌产业协会联系的无公害桑枝黑木耳基 地栽培规模 110万袋,主要分布在浪川、姜家、威坪、富文、文昌、 临岐等乡镇,特此证明。淳安县农业局二OO九年三月二十日黑木耳产地环境状况说明淳安县位于浙江西部,东与建德、桐庐接壤,南连衢县、常 山,西与安徽休宁、歙县毗连,北接临安,是著名国家级风景区 千岛湖所在地。我县气候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 量充沛,四季分明。山地林相复杂多样,森林覆盖率达 64.6 , 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水质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全境四周高 山环绕、溪流纵横、空气清新、环境洁净,适宜生态农业和食用 菌产业的发展,为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提供了适宜要求。我县浪川、 姜家、威坪、富文、文昌、临岐等乡镇生态环境优异、无污染,空气 属国家一级标准,土壤、灌溉水等均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的各项生 产要求,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加快推进我县桑枝资源循环农业的发展,实现桑枝食用菌产业 的健康发展,我县集各乡镇食用菌种植大户成立了县食用菌产业协 会,协会会员发展桑枝黑木耳 500 万袋左右。协会以农民生产管理 为主体,加强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各会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严格按县级无公害桑枝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