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187063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发展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发展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发展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发展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发展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发展现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进展现状与前景一、全球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进展概况从世界范围来看,电信业是全球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 尤其是近年来,移动通信一直是全球电信业的要紧收入来源 ,其进 展势头令人瞩目。概括地讲,全球手机产业进展要紧表现出如下特 点:1. 市场持续向好,进展中国家市场高速增长。从2001年开始, 由于受网络经济泡沫破灭、9.11事件以及3G投资决策失误的阻碍, 全球手机产业增长缓慢,200 1 年当年手机销售量出现负增长,2002 年增长率也仅为2. 4 ,与20世纪90年代后期及2000年高达60 的年平均增长率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在经历了一段时刻的低迷之后,全球手机市场自

2、2002年末开始 呈现复苏迹象。2003年,全球手机市场更加活跃,出现大幅增长。依 照国际数据公司(IDC)发表的统计报告显示,2003年全球手机销售 量为4.18亿部, 2004年达到6.74亿部, 2005年增长到8.25亿部。 据分析,其要紧缘故是新兴与进展中国家市场的需求增长,同时,手 机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也在成熟市场中明显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持 续增长的态势。目前,手机销量增长的势头仍在持续。应当指出的是,目前全球各个地区的手机普及率,特不是众多 进展中国家的手机普及率还特不低。截至2004年,越南、柬埔寨、尼日利亚等进展中国家手机普及 率均在5以下。然而,我们也从中清晰地看到,尽管进

3、展中国家手 机普及率专门低,但增长迅速,增长率大都在50以上,这意味着手 机市场还有巨大的进展空间。2. 技术含量不断提髙,照相手机、3G手机前景宽敞。随着移动 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已不仅仅是一个对话工具,而是成为一 种集话音、数据、图像于一体的多功能个人通信终端。因此,照相 手机、3G手机等髙技术含量的手机,正在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2005年,照相手机出货量为3.65亿部,同比增长62。如按全 部手机出货量来计算,照相手机普及率达到45 。可能到2009年, 照相手机出货量将比2005年增加1.5倍,年出货量达到9.1亿部。 同时,3G手机的市场也在迅速扩张。2004年3G手机的出货量

4、只占 全球手机出货量的4%。可能,2006年3G手机全球销售量可达1亿 部, 2008年将增至2亿部。3. 手机市场竞争激烈。2003年前,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 西门子、阿尔卡特等手机制造商占全球手机市场的2/3。然而,受到 日、韩手机的挑战,两年时刻里西门子和阿尔卡特就退出了前五名 的位置。现在,全球五大手机制造商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 电子、LG电子(600602)(行情,资讯)和索尼爱立信,占有了全球手机 市场75%的份额。4. 产业链垂直化分工日趋明显。一是美国在手机芯片制造领域 优势明显。每颗手机芯片的价值约为25美元50美元,占手机成本 的50%70%,也是手机生产价值链中利

5、润最髙的部分。目前,全球 手机芯片市场价值在数百亿美元。庞大的市场要紧集中在美国,如 美国德州仪器和英特尔等公司,同时微软也积极与手机芯片要紧供 应商结盟,并为手机制造商提供芯片解决方案和参考设计。二是日 韩手机产业凭附加功能、外观设计而崛起。日韩路线比较相似,在 技术上没有优势,但凭借设计打开了局面。其共同点确实是重视用 户的需求,重视手机应用内容的开发,还兼具日韩电子产品一贯精 巧、周密的特点。目前,日韩的手机从外形上差不多超越了欧美手 机。因此,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端于欧美,然而在2.5代移动通信, 尤其是非语音业务的拓展上最成功的却是日韩。三是韩国和中国成 为全球手机的要紧制造基地。目

6、前,韩国和中国的手机制造能力已 超过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近年来,手机跨国厂商纷纷将生产业务 外包给台湾地区及亚洲地区的其他制造商,使这一地区产量迅速增长。自2002年以来,中国差不多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国,其中 2005年手机产量达到3.03亿部,约占当年全球手机产量的36.8 据业界资料统计表明,韩国制造的手机销量也极为可观,全世界销 售的每4部手机中就有1部为韩国制造的。5. 零部件供应问题凸显。由于手机生产商都希望生产出具有最 新功能的手机,因此市场对新型零部件需求特不大。但是,许多零部 件制造商现有的生产线技术相对落后,只能生产已有的定型产品, 无法满足“手机功能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7、此外,由于一度受到行 业萧条的阻碍,全球半导体产品供应商近年来几乎没有增加投资和 扩张产能,因此,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复苏,需求大于供给的矛盾凸现 出来。二、我国手机产业进展现状及特点目前,我国手机产业在市场快速进展的拉动下,持续保持了高 速增长的势头,不仅独资、合资企业接着保持了较好的市场业绩,国 产品牌手机也取得了整体性突破,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资企业一统国 内市场的垄断局面,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 我国作为全球手机制造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随着我国移 动通信运营业的快速进展,手机产业规模接着扩大。2005年,我国的 手机产量3.0367亿部,同比增长30,销售3.0386亿部,同比增长 31.

8、9;占全球手机产量的1/3以上,比2004年提高了1.7个百分 点。我国作为全球手机制造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我 国手机用户新增5860万户,用户总数达到3.934亿户;手机普及率 迅速上升,2005年每百人移动电话拥有量为30.3部,比2004年增加 4.4部。2. 产品市场格局进一步调整。随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大部 分企业都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断调整企业营销战略,使我国手 机市场格局出现了新一轮的变化。外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国外品牌手机生产企 业凭借其强大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在充分掌握国内市场情况后,一 方面加快新品推出速度,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在产品上全线出击,全 面

9、覆盖高、中、低档产品,并加大了在中低档产品上与国内企业的 竞争。2005年,随着部格外资企业市场份额的快速上升,外资企业的 市场份额达到了59.4,比2004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其中,诺 基亚国内市场份额达到25.8,比2004年提高了10.8个百分点; 摩托罗拉国内市场份额达到8.7;三星国内市场份额达到6.9; 索爱国内市场份额达到3.3。仅这四家外资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 达到44.7,超过全部国产品牌国内市场份额。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市场份额接着下降。2005年,国内品牌 手机原有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增长乏力。要紧缘故是在渠道、价格 和熟悉本土市场情况等原有竞争优势日渐弱化后,资本、技术等方

10、 面的缺陷就成为制约我国国内品牌手机企业进一步进展的要紧因 素。这要紧表现在:产业扩张太快,新款手机上市速度较慢,产品质 量问题较多,以及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等方面。数据表明,国内品 牌手机企业市场份额由 2004 年年底的 44.5下降到 2005 年的 40.6。从排名前三家的国内品牌企业看,2003年其内销总量占国 内市场份额的31.6,2004年下降到22.5,2005年则进一步降至 17.5。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我国手机的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2004年前十家企业生产量占全行业的72.9, 销售占72.8。2005年,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按同比口径计算, 前十

11、家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分不占全行业的78.7和78.4。3.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成本上 升,另一方面手机结构性和时期性过剩,导致国内手机市场价格接 着走低,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外商投资企业接着加大对低端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压缩国产 品牌手机的市场空间,使国产手机生产企业承受着更加激烈的市场 竞争压力。4. 产品更新加快。随着移动通信新业务的不断推出,手机功能 的不断增加、外壳款式不断翻新,促使各生产企业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手机更新周期进一步缩 短。过去那种靠一款手机吃几年,并赖以使企业摆脱困境的局面已 不复存在。5.我国在3G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继TD-SC

12、DMA网络技术标准之 后,中星微电子公司研发成功手机芯片“星光移动二号”,该芯片在 3G时代(600458)(行情,资讯)的手机音乐、手机动画处理方面取得 了突破性进展。东南大学与东大通信公司联合研制的Noah3000手 机芯片,通过了包括通话和数据业务传输在内的系统测试 ,结果表 明该芯片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 WCDMA国际标准要求。这标志着我 国已具备了开发世界移动通信领域三大标准的核心技术能力。三、我国手机对外贸易差不多分析1. 产品进出口高速增长。目前我国手机出口占全球需求量10 以上,手机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第一大产品。2000年出 口2275万部,2005年就达到2.28亿

13、部,同比增长56,相当于2000 年的10倍。同时,手机出口占国内手机总产量的比例持续上升,2000 年为43.3,到2005年增长到75。按金额计算,2001年我国手机 产品(包括手机及其零部件)出口额为52.9亿美元,2005年提高到 316.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56.4。手机产品(包括手机整机及 其零部件)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0以上, 其中,2005年达到了14.5。手机产品进口,由2001年的22.35亿 美元提高到2005年的115.78亿美元,年均增长50.86。2. 出口市场集中于美国、欧盟和香港,但逐渐呈现多元化态势。 进口来源地集中于韩国、日本、中国

14、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等亚洲国 家和地区。从国不(地区)来看,美国、香港和德国是我国手机出口的前三 大市场,2005 年分不占我国手机出口总额的 26.1、24.2和 11.6。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也是合资企业的要紧出口市场。尽 管对东南亚和非洲市场的出口规模不大 ,但增长势头看好,要紧是 国产品牌手机企业正在积极拓展这些市场。从进口来源情况看,我国手机产品进口集中在韩国、日本、中 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2005年,我国自这几个 国家和地区进口的手机产品分不为35.64亿美元、8.98亿美元、 6.52 亿美元、 4.9 亿美元和 3.75 亿美元,共占我国进口市场的 51.64。

15、3. 出口仍以外资企业为主,但民营企业出口增长迅速。2001年 以来,尽管外资企业占比有所下降,但始终占我国手机产品出口总 额的95以上。近年来民营企业手机出口大幅增长,2001至2005 年连续四年增幅都在360以上。2005年,民营企业出口额达到2.7 亿美元,是2001年出口额(30.5万美元)的800多倍,年均增长率高 达446.2。4. 出口来源地比较集中。2001年至2006年,我国手机产品出口 的来源地要紧集中在广东、江苏和京津地区,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 80以上。其中,广东省自2003年以来一直位居第一。2005年,广 东省手机出口80.5亿美元,同比增长37.8,占当年我国手机

16、出口 总额的25.5。5. 目前我国手机产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当中处于末端,核心技 术和关键设备还依靠引进 ,加工贸易仍是手机出口的要紧贸易方 式。尽管如此,但我们从20002005年的数据中也发觉,加工贸易 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反映了我国手机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 增加,技术和结构有所提升,在国际产业链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在逐 步提高。四、我国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前景展望我国手机产业将面临宽敞的外部进展空间。一方面,经济全球 化趋势深入进展,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达国家制造 能力加速向进展中国家转移,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 作。据IDC测算,2006年全球手机市场将增长5%,这将有助于进一 步扩大我国手机产品出口。另一方面,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将接着 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我国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收入的增 加,以及消费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