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盛禾煤炭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瓜州电煤应急储备物流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186823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盛禾煤炭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瓜州电煤应急储备物流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肃盛禾煤炭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瓜州电煤应急储备物流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肃盛禾煤炭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瓜州电煤应急储备物流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甘肃盛禾煤炭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瓜州电煤应急储备物流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甘肃盛禾煤炭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瓜州电煤应急储备物流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盛禾煤炭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瓜州电煤应急储备物流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盛禾煤炭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瓜州电煤应急储备物流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盛禾煤炭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瓜州电煤应急储备物流园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甘肃盛禾煤炭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环评单位: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2012.101、建设项目概括(1)项目名称甘肃盛禾煤炭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瓜州电煤应急储备物流园项目。(2)建设单位甘肃盛禾煤炭物流有限责任公司。(3)建设地点甘肃省瓜州县。(4)建设性质新建。(5)建设内容甘肃盛禾煤炭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瓜州电煤应急储备物流园项目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境内,403342403329;东经954328 954257之间,甘肃盛禾煤炭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瓜州电煤应急储备物流园项目内容包括线路工程(专运线及站场工程(物流园和瓜州接轨站)和

2、物流园区工程。其中铁路专用线自既有瓜州车站敦煌端(西端)北侧咽喉接轨,线路引出后设跨312 国道的1-16m 箱型桥后,引入物流园区核心区设物流园区站,办理煤炭装车兼列车到发作业,专用线正线全长5.391km,正线建筑长度4.933km。物流园区内设计布置了2座储煤场,预留1座位置,2座储煤场储煤能力满足前8年储煤能力的要求, 8年后在预留场地在建1座储煤场,储煤场储煤能力达到18万t,满足8-10年储煤能力的要求。本项目年发运量设计能力:10.00Mt/a。2、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地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方法,项目所在地位于环

3、境空气质量为二类区。项目所在地距离附近水体为疏勒河。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水功能区划的批复(甘政函200751号),本项目所在地疏勒河瓜州段为地表水III类功能区,执行III类地表水标准。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标准,拟建项目评价范围内声环境质量执行2类区标准限值。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5m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b类区标准。(2)现状环境质量评估本环评利用甘肃三新硅业有限公司高纯硅材料精细化加工及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环境监测数据。评价区内SO2、NO2小时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

4、准小时浓度的要求。各监测点的SO2小时浓度标准指数在0.020.098mg/m3之间,评价区各监测点NO2小时浓度标准指数在0.0250.104mg/m3之间,评价区环境空气中的SO2、NO2均达标。各监测点PM10日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在1.472.13之间;各监测点TSP日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在2.63.23。各监测点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限值要求,原因是瓜州地区气候干燥多风、植被稀少,扬尘较大的缘故。地表水体方面,各监测断面各监测因子浓度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限值。疏勒河瓜州段水环境质量良好。声环境方面,各监测点位噪声值低于声环

5、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本项目建设厂址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基本处于背景值。地下水总硬度为类,其余因子为类水质,地下水质量为类。3、评价范围根据导则评价范围确定的相关规定,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拟建锅炉房为中心向东、西、南、北方向各延伸2.5km,共25km2。大气环境评价范围见图1.6-1。噪声评价范围为线路两侧距离铁路外轨中心线200m以内区域,施工场地界外100m以内区域。本项目废水经物流园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综合利用,不外排。地表水现状评价范围为疏勒河瓜州段。生态环境评价:线路两侧各300m以内区域,大型临时工程用地界外100m以内区域。5、评价

6、重点结合项目建设特点,以工程分析中声环境、环境空气、水环境的环境影响及污染治理措施为评价重点。具体内容包括:(1)工程分析:调查分析本项目工艺流程、主要排污环节、主要污染物、原辅材料及公用工程消耗,污染物排放源强,排放特征及达标排放分析。(2)声环境影响分析:预测项目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3)环境空气影响分析:预测项目产生的废气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4)环保措施及可行性分析:对本项目采用的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等污染物处理处置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可行性。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1)工程分析生态影响本项目生态影响主要在施工期,污染流程见图3.1-1。本项目为铁路专运线

7、、配套站场以及物流园区,施工占地面积较大,施工有大量的土方开挖、转运、夯填等作业,施工期间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原有地表扰动、开挖等作业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剧和取料场的生态影响。本项目建成后,总计造成永久性占用土地资源影响面积为65.99hm2,将对区域内的陆生植被产生一定的影响,使该部分土地利用性质发生永久性改变,导致该区域内植被面积的减少,对区域内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影响。项目的建设将造成该区域内生物损失量为404085.5 kg。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工程运行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为燃煤烟气、煤炭卸车、装车作业扬尘以及内燃调机燃油废气。运行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职工的生活污水。运营期噪声影

8、响主要是列车运行过程中机车牵引噪声,机车、车辆与轨道相互作用产生的轮轨噪声,机车鸣笛噪声,机车、车辆制动噪声等。运行期固废的产生主要为职工的生活垃圾、燃煤炉渣。污染物排放和处理废气:本项目锅炉燃煤烟气采用麻石水膜除尘器脱硫除尘排放。运煤汽车直接进入封闭储煤场内卸车。煤场内部设有洒水抑尘以及干雾抑尘装置,及时对装卸过程中产生的煤尘进行抑制,且煤场顶部设有4个22m通风窗,定期对煤场内进行通风换气。煤炭装车过程产生的煤尘采用洒水抑尘装置后排放。废水:生产废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用于煤场降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地埋式一体化废水处理设施,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

9、T18920-2002)标准要求,处理后污水进入中水池(50 m3),再用于煤堆场洒水降尘。污水不外排。如地埋式一体化废水处理设施故障,污水进入故障暂存池(150m3),待恢复正常后,再进行处理。煤场地面硬化,设置排水系统,渗滤液沉淀后回用。噪声:合理规划及建筑布局、控制铁路两侧用地,合理安排运行时间,尽量昼间运行,夜间不运行,加强铁路管理、提高铁路装备技术含量,加强机车鸣笛噪声控制,建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2)气、水、声、渣环境影响废气影响锅炉烟气:近期SO2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为0.0198mg/m3,占标率为3.92%,烟尘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为0.00184mg/m3,占标率为0.21%;

10、中期SO2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为0.0392mg/m3,占标率为7.85%,烟尘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为0.00368mg/m3,占标率为0.41%。烟尘和SO2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处距离烟囱193m,在此处为荒地,没有村庄等环境敏感点。因此,项目锅炉排放的烟尘、SO2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不大。装车扬尘:近期总悬浮颗粒物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为0.04119mg/m3,占标率为4.58%,中期总悬浮颗粒物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为0.08032mg/m3,占标率为8.92%。项目经喷雾洒抑尘后,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中煤炭工业无组织排放限值要求。内燃调机:近期CO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

11、为0.001283 mg/m3,占标率为0.01283%,NOx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为0.001407mg/m3,占标率为0.938%,SO2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为0.001663mg/m3,占标率为0.12622%。中期CO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为0.002551 mg/m3,占标率为0.02551%,NOx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为0.004207mg/m3,占标率为2.80467%,SO2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为0.003314mg/m3,占标率为0.6628%。废水影响生产废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用于煤场降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地埋式一体化废水处理设施,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

12、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要求,处理后污水进入中水池(50 m3),再用于煤堆场洒水降尘。污水不外排。如地埋式一体化废水处理设施故障,污水进入故障暂存池(150m3),待恢复正常后,再进行处理。煤场地面硬化,设置排水系统,渗滤液沉淀后回用。本项目废水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噪声影响远期车流10列全部集中在夜间的最不利条件并且没有考虑建筑物遮挡等因素,考虑到车流的分配,以夜间5列来进行等效计算。夜间30m处46.5dB,考虑绿化衰减等因素,噪声可以达到本项目距铁路不同距离处均可达到分别的标准限值要求。固废影响本项目固体废物包括生产废物和生活垃圾。油污抹布送锅炉房焚烧,工程产生的其他固

13、体废物属于一般固废。从综合利用的角度和当地的实际状况出发,废旧配件由物资部门回收。生活垃圾、货运废物及污泥等统一运至瓜州县环保局指定的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炉渣、除尘灰渣作为建材出售。对当地环境影响较小。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分析6.1生态保护措施对植被的保护措施:铁路建设破坏的植被以干旱荒漠植被为主,在施工中应加强管理,保护好施工场地周围的干旱荒漠植被,临时设施应进行整体部署,不得随意修建;施工车辆应尽可能利用既有道路,并严格按设计施工便道行走,避免碾压地表植被;加强施工道路的管理、养护;保持路面平整,砂石土路应经常洒水,防止运输扬尘对植被和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临时用地在施工结束后,应尽快恢

14、复其原生功能。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施工过程中的大型临时辅助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永久与临时结合,尽量利用既有场地或站区范围内的永久征地和城市用地,减少占地;其他临时场地、营地、道路的设置等也需要严格控制占地,以减少施工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占用耕地的临时工程、取土场,在施工前应将表层土壤推到一侧临时堆放,待工程完成后覆盖表层以利利用。对生物量的保护措施:绿化设计总体上应以生态效益好的乔木为主,并因地制宜,注重按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科学配置,以上层大中乔木、中下层小乔木和灌木的形式,扩大绿地的复层结构比例。在路基边坡植草绿化,选择根部发达、茎叶低矮、抗逆性好、适应性强、耐贫瘠和伏旱高温、生长能力强的多

15、年生草种,景观上尽量与沿途自然环境相适应;在线路路基段两侧设计绿色通道,使景观与功能相结合,充分发挥其环境效益;对工程永久性用地本着“见缝插针”的原则进行绿化,对于因施工围挡临时占用的绿地,工程后应采取植被措施予以恢复,尽量减小工程对沿线植被的影响。水土保持措施:为减少工程建设所带来的水土流失,针对不同地段路基边坡、隧道边仰坡地质情况及边坡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喷播植草、喷混植生等绿化措施及干砌片石、浆砌片石等防护措施;对特殊路基工点分别采用挡墙、护坡、抗滑桩等工程措施进行防护;对于不稳定边坡,应加强支挡工程设计,同时加强排水措施;加强土石方调配方案优化;取、弃土用地优先考虑复垦,没有复垦条件的,其顶面通过表层土的回填尽量恢复植被,边坡采用圬工挡护或喷播植草进行防护。铁路工程阻隔影响的应对措施:线路从瓜州车站引出后向西南走行,沿线地形相对比较平坦,地面高程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本专用线主要跨越既有312 国道,,消除对公路的阻隔,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公路运输带来的影响,同时满足沿线居民农业生产、运输、生活的需要,家禽、家畜等动物活动和通行。景观保护及恢复措施:景观保护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使景观与功能相结合,充分发挥其环境效益,利用沿线现有景观,将人文、自然及城市景观引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