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基本知识:发现、著录、载体、内容与六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18392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骨文基本知识:发现、著录、载体、内容与六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甲骨文基本知识:发现、著录、载体、内容与六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甲骨文基本知识:发现、著录、载体、内容与六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甲骨文基本知识:发现、著录、载体、内容与六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甲骨文基本知识:发现、著录、载体、内容与六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骨文基本知识:发现、著录、载体、内容与六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骨文基本知识:发现、著录、载体、内容与六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甲骨文基本知识:发现、著录、载体、内容与六书学书法画国画 2019-02-19 06:35:00今天我讲一讲甲骨文的基础知识,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发现 与著录,第二部分为载体与内容,第三部分为与六书的关系。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记录了丰富的商代之历史与文明。 正因为它是基本成熟的系统文字可知在此之前必然还有个漫长的发 展过程。我国最伟大的语文学者,无疑就是东汉的许慎(字叔重)。所著说 文解字(简称说文)经过后代无数学者的研究,到清代已成专学。 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许慎是这样说的:“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 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

2、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 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速之迹,知 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这段文字,摘自说文解字叙。 关于伏羲画八卦、神农结绳、仓颉造字等传说,在史料上多有记载。 但均难以征信。总之。文字是人类用以记录语言与历史的符号,便于 记忆与彼此交流,它是先民在漫长的劳动与生活中逐渐孕育、创造、 改正而后达成的一定共识(所谓“约定俗成”)。因此,决不可能是某一 个人所能创造的。先哲鲁迅在所著的门外文谈中说:“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 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 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周公 虽自

3、谦“门外(汉)”,其实说得十分有道理。世界上的古代语言系统,最著名的有i大系:中国的方块字、古巴 比伦的楔形文字与古埃及的圣书字。这-二大系,基本上都从象形字开 始。国外文字多发展为表音性质(如各种拼音文字:托丁文、英文、法 文等);中文虽经历长期、多种变化(原始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 六国异文、小篆、隶书、诏版文、楷书、草书等),但至今仍属方块字(一)发现与著录淮南子以“天雨粟,鬼夜哭”来形容文字之出现令天地为之 震惊。有了文字,才可将人类有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情况 己下 来才可在远隔的人群中进行交流。随之,文、史、法、令、祖先、神灵、占卜等逐渐滋生。所 以我一直认为语言文字为各国、各

4、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在甲骨文发生之前中国大地上必定有过漫长的有关文字的孕育 与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曾在陶器上出现过各种具有原始文字性质 的刻绘符号。这种刻符,有些只是简单的| T 1 4V t2类似几何形的符号,兹以陕西西安半坡新石器时期遗址陶器(绝大 多数是陶片)上的刻符为例(图 1)。其中。有一部分刻符之形虽与后来的 甲骨文相同,但也无法确定两者间的关系。半坡文化距今约六千年, 要比甲骨文早两千多年。有些刻符已有较复杂的象形,兹以山东莒县陵阳河新石器时期遗址(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陶器上的刻符为例(图2)。其首一形, 或释为“旦”,是太阳升在云气之上,云下五峰耸立之象形;或释以 “炅”,意

5、同“热”,从太阳似火会意;也有人不同意是文字,认为 仅是一种祈求“天下吉祥”之符号,今日藏族人中尚有。其后一形。 则有类甲骨文“戊”字的双钩,类似斧形之兵器也。浙江杭州余杭的良渚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的发现 (1936)以及近年 来广及江苏、上海、安徽的良渚文化进展,为我国近现代的重要考古收获。良 渚文物中,以玉器与黑陶扬名天下。在距今 5300-4200 年之前能有 这样精美之文物真是太惊人了。在良渚陶器上也发现很多刻符,既 有较简单的类似几何形的符号,也有较复杂的象形符号。今从李加林、陆玲玲所著的从良渚文化实物求证中国 5000 年文明中,描录 11 个刻符(图3)。其中,也有一些在甲骨文中有

6、类似者。个 廿 T 丈 皿主半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甲骨文,是由清代山东著名的金石家、国子 监祭酒(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校长)王懿荣发现的。王氏于 1899 年因病 服中药,内有一品“龙骨”(应系兽骨的化石)。他发现其上有类似文字 的花纹遂令人大量购来,将有花纹者拣出,后认定为商殷时的文字。 所以,后人称他为“甲骨文之父”。虽然其前一年,已有古董商范寿 轩将甲骨文送至天津,王襄、孟定生研究时也曾想到是文字,但影响 较小,所以至今学界仍定甲骨文是由王懿荣于 1899 年发现的。1999 年正值百年之庆,学界曾大事庆祝。因为王氏于第二年 (1900)“八国 联军”时即壮烈殉国,尚未能有专著发表。王氏所藏

7、的甲骨,后归老残游记的作者江苏刘鹗所有。刘氏 于1903年梓行了有关甲骨文的首部著作铁云藏龟。在自序中指出: 这是“殷人的刀笔文字”。该书不仅著录甲骨文,并提及单字55个(其 中 19个与天干、地支有关)。从今日看来误释者13 个。然在创始阶 段有此收获,已是十分不易。经研究而撰成契文举例的清代浙江大学者孙诒让,是考释甲 骨文的最重要人物。其书 1904 年成稿,1917 年才发行。上卷将甲骨 文分成E1月、贞卜、卜事、鬼神、卜人、官氏、方国、典礼8类;下 卷为文字、杂例。文字部分以考释为主,论述较多。因为仍属开创阶 段,错误仍多,但已经十分了不起。据2013年4月在杭州召开的“中 国甲骨文书

8、法高峰论坛”上方增瑞的综述,孙氏已释之字 338 个,基 本正确者137个,占41%。开创阶段有此成绩,实属了不起。浙江著名的金石家、收藏家罗振玉,对甲骨文出处之判定有不小 之功劳。后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委派学者董作宾于1928年 至河南安阳(殷墟)作调查,为之后的正式发掘作准备。翌年,就开始了 发掘,至今未曾间断过。例如:1936年发掘的YHI27甲骨窖穴,就曾 一次出土甲骨一万七千多片。至今发现的甲骨超过15 万片。其上所记 文字约五千字,能释读者仅三分之一(约一千五百字)。其余三分之二, 多属族名、人名与地名。其意约略可辨,其音难以明确。有些字偶一 用之。考释十分困难。已经沉淀了

9、百余年几代学者的研究成果,看来 还得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基本晓畅。董氏提出的10项标准与5个分期, 至今仍是经典。王国维的深入研究,使甲骨文与正史有了明晰的联系,成果非凡。 1917 年,王氏发表了两篇巨著: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 辞所见先公先王续考。他将甲骨文中商王与先公的庙号排成世系表,并将之与史记殷世家中 的记载对比,除个别略有出入外,竟然基本相吻合!在甲骨文研究领域,海内外推重“四堂”。上述罗振玉字雪堂、 王国维字观堂、董作宾字彦堂外,还有就是郭沫若字鼎堂。郭氏在日 本时就开始研究甲骨文,著有卜辞通纂、殷契粹编等。晚年, 他和胡厚宣合编甲骨文合集,于1961年开始编辑,到1983 年出

10、 齐 13 巨册。共收甲骨 41956 片,为迄今最重要的文献。胡厚宣,河 北人,为“四堂”后的甲骨文大家,另有甲骨学商史论丛等。 1992年4月25日,沙孟海书学院在浙江宁波成立,胡先生远道赐临。 我曾赴会,一听他在即前往专访。蒙他老人家多赐教言,至今感激。 哪知 i 年后,他亦归道山矣。今将主要的几种甲骨文字典列述于下:王襄笸金殷契类纂 (1920)、商承祚殷墟文字类编 (1923)、朱芳圃甲骨学文字编 (1933)、孙海波甲骨文编(1934,后于1965 年经唐兰、于省吾、陈梦家、商承祚等改编,以中国社科院 考古所名义出版)、徐中舒甲骨文字典 (1989)。书名兼及其他古文 字者,如徐无

11、闻甲金篆隶字典 (1989)、高明与涂白奎古文字类 纂(2008)等。以字形表形式出现者,有李宗馄殷墟甲胃文字 表(1995)、肖丁甲骨文字形总表 (1999)、沈建华与曹锦炎新 编甲骨文字形总表(2001)等。有些书(如刘氏新编甲骨文)臆说太 多,难以取信。又经他人引用,遂致谬种流传。甲骨文 1899 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市西北五里的小屯村。公元前 1300 年左右,商朝的都邑经历了多次迁徒之后,第 20 代帝王盘庚说 服臣民而迁都于殷。此后,直至殷纣王灭国就未再迁移过。后人即称 其地为殷墟。商朝的甲骨文,以其文字的载体(龟甲与兽骨)而得名,因 系占卜的记录故又名“卜辞”,因系殷商时契刻的史册故

12、又名“殷 契”。商代的文字以甲骨文为主,另有青铜器上的族徽与文字,陶器、 玉器、石器上的文字等,只是数量很少。著名者,如黾字基、祀字陶 片、束玉丁玉片、“妊冉入石”石刻等。甲骨文为最早的文字,发现于殷墟。这个概念,也许将来会有所 改变。因为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于 1983、1987 年在舞阳县北的贾湖新 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批距今约八千年的甲骨契刻 符号。笔者在中国印一书中,曾极力鼓吹贾湖新石器遗址出土之 陶印为中国印之萌芽,可知十分重要。此外,甲骨文又非商人所特有其后的西周也有甲骨文。 1977 年周原考古队在陕西岐山风雏村的西周初年遗址发掘时,曾发现了 大批的甲骨上刻文字 90

13、3 个,并未见超越殷墟甲骨文之处。但也有两 大特色:一为其字十分细小,须用15 倍以上的放大镜才能看清,被誉为我国最早的微雕艺术;二为有些甲骨文 南三个数字组成,也有由六个数字组成者,称之为“数字卦”,可能 与传说中的周文王创易数、八卦 (三组阴阳爻组成)、六十四卦(六组阴 阳爻组成)有关。甲骨文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也引起各国汉学家广泛的重视, 很快就成为一门热学甲骨学。据徐自学甲骨文甲骨学甲骨书法 论述辑要:“甲骨文”一词,始于1921年陆懋德的甲骨文之发现及学术价值。其后,容庚 (1924)、王国维(1925)、董作宾(1930)、郭沫若(1931)等陆续有以甲 骨文为题之重要文章发表遂

14、成定论。“甲骨学”一词,始于1931年 周予同的关于甲骨学。直到1988年台湾出版张秉权的甲骨文与 甲骨学与1989年大陆出版王宇信的甲骨学通论后才正式建立 起这门学问的整体构思。本书作者(林乾良与李葆荣)都是书法、篆刻家,但对古文字学、金 石学、考古学等有浓烈的爱好。虽然已经有50 多年学习、研究甲骨文 的历史,然而始终还是在“门外” (参先哲鲁迅的门外文谈 )。我 (林乾良)是本书的第一作者,本职是浙江中医学院(今浙江中医药大学) 的教授从事中医药、医史、养生学的研究。早在1961年我从章太 炎弟子潘国贤治小学。他出生于浙江著名的中医世家,曾在章太炎办 的苏州中医学校任教并从章太炎治小学。

15、他曾给浙江中医学院教师 讲过三次课只有我兴趣最浓。他有许多古文字的书籍,特别是郭沫 若的殷契粹编(1937 年日本东京文求堂石印本)及他整理过的章太 炎小学刍稿秘不示人。我和他同在中药方剂教研室。又对老教 师特别恭敬,所以他肯借我。只是说好:他也经常要看.两i天就要还 他过些天可以再借。后来,杭州大学图书馆老馆员、诗人周采泉介 绍我认识生物系老师毛树坚。他收集甲骨文中的生物学资料 (动、植物 与人类) ,有份手稿。承他好意,居然肯借我回家细读并摘抄一些。那 时,关于甲骨文的书籍很少而且价钱很贵。我有二三个孩子,根本 买不起。到图书馆去看吧,浪费整块时间多,且不能借阅。1965 年暑 假周采泉先

16、生帮了大忙。他说服同馆人员,在闭馆后让我将一车书 运走,暑假结束前两天再运还他们。那年暑假,我劝说妻子带孩子回 上海岳母家,让我一人闭门攻读一个半月。由于我以烧饼和面条过日 子,个别邻居还以为我不在家,闹出不少笑话。自1968 年以来,我拜 陆维钊、朱孔阳、韩登安、沙孟海、金越舫为师,又与姜亮夫、邵裴 子、诸乐i、余任天等结忘年交,数十年问获益匪浅。今诸公皆早已仙 逝,缅怀昔年恩泽,不禁泪盈于睫也。(二)载体与内容甲骨文的载体,顾名思义是龟甲与兽骨 (大部分为牛骨 )。龟与 牛其肉可食,其味腴美。食剩之甲与骨,势必大量存在。其质坚, 经烧灼则可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并且可以久存不坏。古人以这种裂纹为“兆”,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