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18266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一一学前儿童心理学,就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 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2、婴儿传记一一研究者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把这些资料出版,这种方法开创了对儿童发展系 统、科学的研究。3、纵向研究一一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 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4、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5、观察学习一一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

2、进行的学习。6、 替代强化 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7、认知结构或图式一一是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8、 同化与顺应一一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顺应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 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同化及顺应是两个互补的过程,二者的平衡与失衡,促成了认知结构的发展。9、 最近发展区一一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 近发展区”。10、社会生态系统论一一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 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1、气质一一

3、是由神经类型决定的个体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 的个体差异。2、人格一一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对事反应时显示出的特有的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 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3、 阿普加量表一一美国医生阿普加设计的一种快速测定新生儿是否正常的量表。该量表由不同等级组成, 测量的内容包括心律、呼吸、肌肉弹性、肤色和应激反射。4、髓鞘化一一随着大脑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一些神经胶质细胞开始产生髓磷脂,这是一种蜡状物质,它 们把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形成一层髓鞘,这个过程就是髓鞘化。5、补偿性生长一一营养不良的儿童一旦获得充足的营养,一般都会快速生长并追赶上正常的生长

4、水平。1、视觉偏好法一一指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2、视觉悬崖实验一一吉布森等人精心设计了一种装置一一视觉悬崖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3、知觉整合能力一一指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或形式的能力。4、幼儿的记忆策略一一用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括存储信息时对信息的复述、组织、精细加工以及提取信息时的系统检索(再认、重组和回忆),幼儿的记忆策略以复述为主。5、 感知运动图式一一指用来达到目标的活动的表征。这是最先出现的智力结构,包括抓握、抛掷、吸吮、 咬、敲击和踢等。6、 客体概念指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如客

5、体永久性当我们看不到某个物体 时,我们知道这个物体仍然存在。7、单词句一一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8、电报句一一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如“我们跟狗狗一起玩”,会被幼儿表达为“狗狗玩”,因此,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9、妈妈语一一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有许多有趣的特征,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妈妈 语”。1、 移情 指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对他人情绪产生共感的反应。2、情绪理解一一指儿童能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情绪理解包括 对情绪状态的理

6、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3、社会性参照一一当婴儿处于不确定的情境中时,他们就会观察父母对这种情境的反应,并利用得到的 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社会性参照。4、情绪调节是对情绪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行为表现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5、依恋一一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倾向。6、拟合模型指父母的抚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的匹配。7、 自我认识一一指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特征的认识,是对“我是谁”、“我为什么是 这样的人”等问题的回答。8、自我控制一一指对优势反应的抑制和对劣势反应的唤起。9、自尊一一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由

7、此产生的情感体验。10、性别概念一一儿童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认识到性别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特征。1、社会化一一是儿童获得他所在的社会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行为技能的过程。2、家庭功能一一家庭为其成员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以支持他们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 发展。3、隔代教养一一就是有祖辈父母照顾孙辈孩子的现象。4、同伴与同伴互动一一同伴就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社会认知能力的人。年龄相同或相 近的儿童,由某种共同的活动引发,并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是儿童的同伴互动。5、平行游戏一一儿童单独玩,但是他选择的活动自然把他带到别的孩子中间。6、联合游戏一一儿童与别的孩子

8、玩,所有成员进行相似的活动,不一定完全相同。二、简答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答:研究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2、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什么时间?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哪些?19世最(4)答:中世纪以前,人们多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纪末期。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夸美纽斯适应自然的原则;洛克的“白板说”、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有影响力的是婴儿传记的作者达尔文。3、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什么?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

9、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三个理论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4、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答:(1)儿童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2)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3)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儿童具有主体性;(5)儿童本质是积极的;(6)幼儿才能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5、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答: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是:遗传和环境哪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发展 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1、简述遗传力及其研究方法。答:遗传力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群体的某些特征(如智力)的全部变异中,可以

10、归因于遗传差异的比 率。两种方法:选择性育种及家谱研究。7、简述影响儿童身体发育的因素。答: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和激素、睡眠习惯、营养、疾病、受伤、情感。8、幼儿一般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正确地握笔写字,这一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答:三个阶段,(1)涂写;(2)模仿和临摹;(3)流畅书写。1、举例说明同化与顺应。答:同化就是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 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适应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例如:婴儿拿到什么东西都放在 嘴里,这是因为他们把这些东西同化到了吸吮格式中,这就是同化。当孩子看到成人玩不倒翁,认识到 可以用推的方式

11、玩这个玩具时,下次再见到不倒翁,他就可能会试图去推它,而不是把它放在嘴里,这 就是顺应(举例占的分数比较少,可以酌情记忆) 。2、简述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答:共六个阶段:反射练习阶段、初级循环反应阶段、次级循环反应阶段、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三级循环反应阶段、心理表征阶段。3、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思维有什么特点?答:特点为自我中心性、前概念性、泛灵论、直觉思维、分类能力。4、简述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答:儿童早期经验会影响日后智力潜能;家庭环境的质量和特点起决定性作用;父母给予的关爱和温暖 也是重要因素。4、简述情绪表达规则。答:情绪表达规则有四类:最小化规则;最大化规则;面具规则;替代规则

12、。8、简述自尊的起源和自尊的评价。答:自尊最初来源于早期的亲子互动。自尊水平取决于儿童在许多不同领域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包括:(1)学业能力;(2)运动能力;(3)社会能力;(4)外表长相;(5)行为举止。2、简述胎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分娩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答: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共 270天左右,其间,受精卵不断地自我复制,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 程: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分娩过程有三个阶段:宫颈扩张与收缩;胎儿娩出;胎盘娩出。可能的 并发症:缺氧、早产、足月低体重儿。3、简述新生儿的反射。答:在新生儿的反射中,有些反射具有生存和适应价值,如,眨眼反射能在强光下保护婴儿的眼睛;吸 吮反射可

13、以使婴儿摄取营养物质等。还有一些原始反射没有适应性价值,如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等,这 些反射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消失。4、简述神经元的分化、突触和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的含义。答:婴儿的大脑生成了大量额外的神经元和突触联系,来接受各种刺激。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和突触,其功能和联结将逐渐固定下来,而不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将失去其突触,以备将来弥补大脑损伤和支持 大脑发展新的技能。5、简述各脑区的成熟顺序、大脑偏侧化与用手偏好的形成。答:各脑区成熟顺序是自下而上的:从枕叶、颞叶开始到顶叶,最后是额叶。偏侧化:大脑两半球的功 能差异很大,大脑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大脑右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左侧。用手偏好:在脑

14、的偏侧化 基础上,儿童逐渐依赖某一特定半球执行某种特定功能。在此基础上儿童形成了用手偏好。6、简述儿童身体生长发育遵循的原则和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答:原则: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不同步性:儿童身体各系统的发育略有不同:身体各个系统的发育都 有自己惟一的、独特的发育曲线,生理系统的发育是一个不同步的过程。9、简述动作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儿童早期动作发展的个别差异。答:基本趋势:由上至下一一头、颈、上肢的动作发展先于腿和下肢的发展;由近及远一一近躯干的肢 体动作先发展,远离躯干的手、腿等后发展。个别差异:动作发展早晚与早期运动经验有关;还有显著 的性别差异;以及成人的鼓励、期望和榜样示范不同所造成的

15、差异。5、举例说明词义的过度扩张、词义的过度缩小和语言的过度规则化。答:词义的过度扩张,即儿童扩大了单词的外延和使用范围(妈妈的奶,牛奶);词义的过度缩小,是指儿童过于狭隘的使用某一词汇,缩小了单词所代表的概念的内涵(爷爷);过度规则化的现象,如“我大方,你小方”。6、举例说明母亲会有哪些方式对孩子不正确的言语陈述作出反应。答:有三种反应:(1)扩充。以某种纠正的或完整的形式复述儿童的陈述;(2 )重新塑造。以某种不同的结构重新阐述儿童的话语;(3 )澄清问题。表示听者没有理解该叙述,要儿童再次进行交流尝试。1、移情能力的发展经历了哪些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答:第一阶段,普遍移情,出现于出生后第一年;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的移情,在2岁左右出现;第三阶段,理解他人情感而产生的移情,约在23岁产生;第四阶段,理解他人生活状况而产生的移情,是个体进入童年期后期才逐渐成熟的。2、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答:(1)婴儿很早就注意到情绪的某些声音信号,并会给予回应。(2)婴儿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和解释发展略晚。(3) 一岁半以后,婴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有关情绪的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