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浏览器》的教学反思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179666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浏览器》的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网络浏览器》的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网络浏览器》的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浏览器》的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浏览器》的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浏览器的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介绍: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新课伊始,我打开一些门户网站,让学生观看最新的时事新闻,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最新新闻;并播放几段学生喜欢的Flash动画,告知今天我们就将开始实行网上冲浪,浏览和查阅网上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接着是小组活动,要求每个小组在两分钟时间里写出知道的网站地址和名称,看哪个小组写得最多最好。然后教师通过展示台将各小组写出的网址和名称实行展示评比,纠正错误的网站,并对获得优胜的小组实行表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教师也通过这项活动了解学生对网络的熟悉水准以及部分同学

2、的上网经历。本堂课采用分层教学的思想,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所学。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教材和打开刚才小组展示交流的网站实行浏览观察,思考以下A、B两组问题:A组要求所有学生完成,B组是选择提升部分,基础好的同学应该全部完成,对基础差的同学能够不做要求,其他学生能够选择其中的部分题目来完成。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自主分析,发展学生观察思维水平。A组: (1)要访问WWW,必须借助一个软件浏览器。常用的浏览器有哪些?(2)网址有几部分组成?(3)网络的协议有哪几种?(4)什么叫超链接,鼠标有什么变化?(5)主页和网页有什么区别?B

3、组: (1) 在浏览过程中,如何回到浏览过的前一页/后一页?(2) 如何保存常用网站的网址?(3) 怎样知道最近一段时间浏览器浏览过那些网站?(4) 网页上内容很多,怎样快速找到所需的内容呢?(5) 怎样回到浏览器的主页?(6) 怎样设置浏览器的主页?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如A组的5道题目,请一些基础稍差的同学来回答,教师在点评的时候加以鼓励和表扬;B组的4道题目请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边演示边回答,请其他同学来评议,教师加以把关。因为刚接触网站,学生知道的网站数量不多,而且也记不住很多的网站和网址,故教师能够向学生推荐一些特别的网站,如网址之家:等,学生通过该网站,能够找到自己

4、喜欢的网站。如:进入新闻网站,能够查阅最新的实事新闻;打开音乐网站,能够视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还能够阅读网络小说、观看Flash,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获得满足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为了促动学生主动学习,增强自我管理意识,考核教学目标落实情况,引入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的最后用两三分钟时间,实行学生学习情况的自评、互评,然后教师实行评价作为学习记录。附:教学评价表评 价 内 容满分值自评组评师评网页浏览的熟练水准4分小组合作交流的水平4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水平4分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4分参与课堂回答、展示的水准4分总 分20分注:4分很好、3分较好、2分中等、1分较差。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以自

5、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出发,以提升学生的网页浏览和网络搜索水平为教学目的,让学生在网页浏览和网络搜索的过程中持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探索水平、动手水平和创新水平。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本堂课采用了观察与探究、分层次学习、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既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主动地探求知识,又能让基础好的同学吃饱,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吃得了,还能够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交流,实现知识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对于网页的相关知识、网址的

6、构成、传输协议的分类等理论性的知识,改变过去由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改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小组讨论和探究的形式让全体学生投入其中,积极思索,轻松的氛围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到自己在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主角,是课堂里的主人。对于网页浏览部分采用分层教学,部分题目对接受水平和基础稍差的学生不做严格要求,相信随着信息科技课程的深入,这部分内容这些学生也会掌握。美中不足的是,因为需要学生边浏览网页边思考问题,而少数学生专心于浏览网页,而忘了思考问题,导致无法回答问题。我的初衷是希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但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己想当然,结果留下遗憾。

7、这也从反面说明“眼中有学生”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是多么重要。我认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教师的角色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这在给教师提出全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认为,信息技术课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1.全面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紧紧抓住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的,不应为创造而创造、刻意更改教材内容,要做到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遵循“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知识”的认知规律:自学掌握知识;动手培养技能;应用将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并互相转化。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知识,发现知识,形成技能。毕竟,未经“必然王国的跋涉与历练”,哪有“自由王国的驰骋与翱翔”?2.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创造的“成就感”,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3.教学不能局限于一节课,局限于一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更高、更长远的眼光来处理教材,实现课程的拓展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