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17807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将相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相和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将相和教学设计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拟写:江丽娜教材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学情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

2、赵、拒”等生字。(2)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3)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2、过程与方法(1)通过把握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表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与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识大局和大将军廉颇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2)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教学重难点:1、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2、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教学方法:自渎感悟,讨论

3、交流。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3、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教学重、难点: 1、本文的重点是理清“完璧归赵”这一故事的层次,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本文的难点是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同学们,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国家还没有统一,处在战国七雄时期(出示战国形势图),七国有秦、楚、齐、燕、赵、魏、韩,其中秦国的势力最强大,经常欺负其他国家,与他相邻的赵国是一个弱国,经常遭到秦国的威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1、读课题

4、学习3个多音字2、质疑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文中的将是指谁?相是指谁?和是什么意思?通过预设,使学生知道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以及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从题目来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预设:生这篇课文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从不和到和好的故事。)(3)师追问:他们因什么事不和?后来又为什么和好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1、听录音朗读,扫除障碍。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学生学习字词情况。三、设疑激趣、理清文脉。1、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2、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文中的“将”、“相”分别指谁?“和”

5、是什么意思?(预设:“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3、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4、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四、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1、学习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归纳整理:(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结

6、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 秦王凭借什么来骗璧?从哪些词可以看出?3、 赵王接到信后是什么反应?此时大臣们是怎么想的?4、 就在大家都束手无策时,他们想到了谁?(蔺相如)为什么说他能解决这个难题?(勇敢机智)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勇敢机智?5、讨论、交流、整理:用“”画出描写蔺相如语言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蔺相如行动的句子。 语言:(1)“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勇敢)从两个如果说明了蔺相如已经做好了应对秦王的几套方案,从中可看出蔺相如还是位深谋远虑、智慧过人

7、的人 (2)“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3)“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指导朗读:读得理直气壮,语气坚定、态度坚决) 行动:(1)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2)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3)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6、秦王作出让步后,蔺相如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目的是什么?秦王为什么不杀蔺相如呢?7、小结:秦王企图骗取赵

8、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五、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下节课我们再学习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 六、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七、 板书设计:18、将相和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起因:(1-2)秦王企图骗璧完璧归赵 经过:(3-9)蔺相如勇斗秦王 结果:(10)蔺相如完璧归赵 语言:深谋远虑 智慧过人蔺相如 行动:勇敢无畏 不畏强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