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概念总结与名词解释集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177272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化学概念总结与名词解释集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环境化学概念总结与名词解释集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环境化学概念总结与名词解释集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环境化学概念总结与名词解释集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化学概念总结与名词解释集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化学概念总结与名词解释集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温度层结: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方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情况或者说是在垂直地球表面方向的气温分布。它决定了大气的稳定度。2. 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及其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以臭氧为主的二次污染物所组成的混合污染物3. 生长代谢:当微生物代谢时,有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细胞生长所需要的碳,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样的代谢叫做生长代谢。P2324. BCF:生物浓缩系数5.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6. 专性吸附: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受化学键作用外,还受加强的憎水键、范德华力、氢键等的作

2、用。7. 酚酞碱度:该碱度是由水中全部的氢氧根离子和一半碳酸盐含量引起的。用酚酞为指示剂滴定终点(pH8.3)测定碱度。通常与甲基红终点碱度结合使用。8. 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9. 原生矿物: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2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原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它们是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最初来源。10. EC50: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计量和毒物浓度。11. 空气动力直径Dp:与所研究粒子有相同终

3、端降落速度的,密度为1g/cm3的球体直径12. 决定电位:某个单体系的含量比其他体系高得多,该单体系的电位几乎等于混合体系的pE,被视作决定电位。13. 总碱度:总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的总量。14. 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15. 生物富集: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或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其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16. 共代谢:有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唯一的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碳源或能源

4、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降解过程称为共代谢过程。P23417. 生物修复:通过具有降解功能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使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得以去除的过程。18. 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与吸收总光子数之比19. 阈值量(浓度):21. 主动运转:在需消耗一定的代谢能量下,一些物质可在低浓度侧与膜上高浓度特异性蛋白载体结合,通过生物膜至高浓度侧解离出原物质的过程。P30422. 被动扩散: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移的过程,即顺浓度梯度扩散,通过有类脂层屏障的生物膜的过程。P30423. 半数有效剂量(浓度):ED50,是指对受试对象(实验动物或人)半数有效的剂量。24助致癌物:

5、本身无致癌活性,在遗传毒性致癌物之前、同时给予,或当致癌物引起的DNA损伤仍存在给予,能增强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25. 促癌物:某些化学致癌物的致癌性可由于其它本身无致癌性的物质的协同作用而增大。26. 酶抑制剂:一类可以结合酶并降低其活性的分子27. 土壤潜在酸度:土壤潜在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的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13+。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之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只有盐基不饱和土壤才有潜性酸度,其大小与土壤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有关。28. 间接光解:也称为敏化光解,一个光吸收分子可能将它的过剩能量转移到一个

6、接受体分子,导致接受体反应,这种反应就是光敏化作用。1、环境问题人类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一起的一系列问题。2、环境自净3、拮抗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小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4、自由基是指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5、生物富集是指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积蓄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6、化学需氧量在一定体积水中,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7、协同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8、水体富营养化由于生物所需的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引起藻类等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量下降,鱼类大

7、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9、土壤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土壤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10、生物转化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作用实现的转化。11、生化学氧量指在一定体积的水中有机物降解所需要耗用的氧的量。(1)分配系数:在土壤水体系中,土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主要是溶质的分配过程(溶解),即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2)标化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在颗粒物水中的分配系数与颗粒物中有机碳呈正相关,以固相有机碳为基础的分配系数即标化分配系数。(3)辛醇一

8、水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是指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OW正辛醇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它反映了化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迁移能力,是描述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K与化合物的水溶性、土壤吸附常数和生物浓OW缩因子等密切相关。(4)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5)亨利定律常数:通常可理解为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气一水分配系数。(6)水解速率:反映某一物质在水中发生水解快慢程度的一个参数。7)直接光解: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能而进行分解反应。8)光量子产率:分子被活化后,它可能进行光反应,也可能通过光辐射的形式进行“去活化”再回到基态,进行

9、光化学反应的光子数占吸收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9)生长物质代谢和共代谢:生物降解过程中,一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这称为生长物质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共代谢。1. 土壤中两个最活跃的组分是土壤胶体和土壤微生物。2. 物体表面的分子与该物体内部的分子所处的条件是不相同的。物体内部的分子在各方面都与它相同的分子相接触,受到的吸引力相等;而处于表面的分子所受到的吸引力是不相等的,3. 即合称为双电,决定电位层与液体间的电位差通常叫做热力电位,在一定的胶体

10、系统内它是不变的;4. 在非活动性离子层与液体间的电位差叫电动电位,它的大小视扩散层厚度而定,随扩层厚度增大而增加。5. 由于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都很大,为减小表面能,胶体具有相互吸引、凝聚的趋势,这就是胶体的凝聚性。在土壤溶液中,胶体常常带负电荷,即具有负的电动电势,所以胶体微粒又因相同电荷而互相排斥,电动电位越高,胶体微粒呈现出的分散性也越强。影响土壤凝聚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胶体的电动电位和扩散层厚度,在土壤胶体双电层的扩散层中,补偿离子可以和溶液中相同电荷的离子以离子价为依据作等价交换,称为离子交换6.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7. 胶体具有吸附性的原因是什么?物体

11、表面的分子与该物体内部的分子所处的条件是不相同的。物体内部的分子在各方面都与它相同的分子相接触,受到的吸引力相等;而处于表面的分子所受到的吸引力是不相等的,表面分子具有一定的自由能,即表面能。物质的比表面积越大,表面能也越大。吸附性能越强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有一部分为致酸离子,则这种土壤为盐基不饱和土壤。8. 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9.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由植物的生态学特性、遗传学特性和重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所决定。10. 土壤中污染物主要是通过植物根系根毛细胞的作用积累于植物茎、叶和果实部分。由于该迁移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污染物可能停留

12、于细胞膜外或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16. 污染物由土壤向植物体内迁移的方式主要包括被动转移和主动转移两种。17. 现已证明,MT是动物及人体最主要的重金属解毒剂。18. 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是通过扩散和质体流动两个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农药的迁移运动可以蒸汽的和非蒸汽的形式进行。19风速、湍流和相对湿度在造成农药田间的挥发损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生物膜主要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镶嵌组成21一般,脂/水分配系数越大,扩散系数也越大,而容易扩散通过生物膜。22物质在生物作用下经受的化学变化,称为生物转化或代谢。23生物转化、化学转化和光化学转化构成了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三大主要转化类型。24酶

13、是一类由细胞制造和分泌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催化剂。在酶催化下发生转化的物质称为底物或基质25酶催化作用的三个特点:(1).催化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对一种底物或一种底物起催化作用,促进一定的反应,生成一定的代谢产物。(2).酶催化效率高一般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比化学催化剂高1071013倍。(3).酶催化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如强酸、强碱、高温等都能使酶催化剂失去活性。26受氢体如果为细胞内的分子氧,就是有氧氧化,而若为非分子氧的化合物就是无氧氧化。27 就微生物来说,好氧微生物进行有氧氧化,厌氧微生物进行无氧氧化。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微生物转化速率,决定于物质的结构特征和微生物本身的特征,同时也与环境条件有关。28 毒理学把毒物剂量(浓度)与引起个体生物学的变化,如脑电、心电、血象、免疫功能、酶活性等的变化称为效应;把引起群体的变化,如肿瘤或其他损害的发生率、死亡率等变化称为反应。29阈剂量(浓度)是指在长期暴露毒物下,会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浓度)。最高允许剂量(浓度)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高剂量(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