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暮夜却金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176436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震暮夜却金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杨震暮夜却金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杨震暮夜却金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震暮夜却金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震暮夜却金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严于律己 清正廉明 北师大版第十一册语文杨震暮夜却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杨震暮夜却金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拓展阅读课文,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一个人,从小到大,为民为官,白天黑夜,有人无人,都能严于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规范,有口皆碑。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言文,反复吟诵,对照译文粗通文意,理解杨震却金的教育意义。2.通过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语言

2、,能够对“高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自觉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3.教学中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一下,让学生谈谈对当今社会中“慎独自律”现象的感受。教学重点: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联系实际体会“慎独自律”的深刻内涵。教学准备:收集相似的小故事(正面反面的都可以);查找有关杨震的生平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质疑,初识杨震1.导入:同学们,你心目中的“好官”是什么样的?生畅所欲言。师适时引出杨震。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杨震暮夜却金读课题,质疑: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预设:杨震是何人?“却金”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在暮夜却金?这体现杨震的什么品质?3.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到的有关杨震的资料。不

3、完全的话教师补充。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华阴人,少时聪敏而且好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后因德高望重,学识渊博,许多人拜他为师,跟着他做学问。50岁时,经朝廷大将军举荐,杨震开始步入仕途,升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他做官清正廉明,后被提拔到朝中历任太仆、太常和司徒等职,颇受朝廷重用。任职期间,曾举荐茂才王密担任了昌邑县令。后因受奸人诬陷,杨震蒙受冤屈而死,后沉冤昭雪,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建了“四知书院”。4.交流作者:本文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范晔:南北朝时代南朝史学家。他博学经史,善为文章,精通音乐。著有后汉书。此书与班固的汉书,司马迁的史记、陈寿的三

4、国志并称为“四史”。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言文和译文,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遇到的生字词。却:推辞、不接受。 金 :当货币用的真正的金子。 迁:升官。之:到去。 故:过去。 举:推荐。 使:让。茂才:优秀的人才。 令:县令。 谒见:拜见、请见上级。遗:(wi)赠送 故人:老朋友、老熟人,指杨震自己。君:你。 者:知道这件事的人。 愧:羞愧。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3.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4.全班齐读,做到正确、流利。三、体会中心,再识杨震1.学生默读思考:王密为什么要暮夜给杨震送礼?2.指名回答,交流后指导朗读: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结合王密的目的猜测;结合着当时王密的内心理解

5、。3.杨震为什么不接受王密送的金子?重点抓住杨震的语言来理解,并引导学生揣摩当时杨震的神态、语气,动作等,加深对人物的深入理解,体会杨震的高贵品德。学生自读杨震说的话小组内练读在全班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当时的情景有感情的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杨震的神态、动作、语气。(神态是非常严肃的、严厉的、可能还有一点失望;动作语气可让学生上来边说边作边演。)学生再来读课文,并说说你认为杨震是个什么样的人?(严于律己,不贪不占,光明磊落,清正廉明、两袖清风等)4.经过杨震的教育,你认为王密会怎样想,怎样做呢?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感悟杨震的话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学习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6、四、联系实际,理解“慎独”1.首先学生体会什么是“慎独自律”?(在没有别人在的情况下也能严格要求自己。)2.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的一些资料,深入体会“慎独自律”的重要性。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在他们的心目中,有远远重于金钱的东西,那就是廉正无私、严守自律的人格品质,他们是品格高尚的人。3.谈自己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当面对着对自己的恩人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交流:怀抱感恩之心,向恩人表示感谢,也可以为自己的恩人做事报答他。但做事不能违反法律或良心。在恩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送黄金给恩人实际是陷恩人于不义。我们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正确处理问题。这是学生将来能否立足于社会,做一个高尚的人的关键,同时也是文本与现实结合的关键之处。五、拓展延伸,交流故事1.学生上台讲述自己搜集到的小故事。预设:悬鹅示众一钱太守陶母退鱼两袖清风的于谦毛泽东清正廉洁廉洁自律的孔繁森2.学生交流感受,欣赏漫画,再次感悟“清正廉洁”的重要意义。教学板书:杨震暮夜却金何也?严于律已清正廉洁何谓无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