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评课稿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17622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数和倍数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因数和倍数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因数和倍数评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因数和倍数评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因数和倍数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数和倍数评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因数和倍数评课稿徐萍因数和倍数评课稿因数和倍数这一堂课在各个版本中内容和学习目标都存在着差异。今天听了因数和倍数不同上法,结合自己先前对教材认识及设计,现在比较着来谈谈听完课后一些感想。首先我说说这两堂课教学内容上差异。第一堂课安排教学内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因数和倍数,指导学生正确描述因数和倍数。其次安排教学内容是找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第三部分是了解因数和倍数以及一个数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特性。第二堂课先建立了整除概念,理清除尽和整除之间关系,然后在整除基础上认识因数和倍数,最后让学生学会描述因数和倍数。(即4句话:谁能被谁整除,谁能整除谁,谁是谁倍数,谁是谁约数。)接着我来说说自己想

2、法。第一堂课上法比较严谨,通过教师传授和学生练习,相信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因数和倍数并能正确描述,同时也会找一个数因数和倍数,能根据因数和倍数特性解决问题。完成了本课技能目标。在课中,教师让学生说得很充分,并有针对性进行了练习,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了结实基础。在这一课导入中,教师用乘算式,让学生先说一说各部分名称,然后对73=21给出描述性语句“我们说7是21因数,3也是21因数;21是7倍数,21也是3倍数。”这个导入,除了在乘法里出现了因数这个词和本课内容有关联外,其他关系并不大,用这样练习作为切入点,它用处并没有体现。“其次,教师对学生提醒:我们说因数和倍数一般指是整数,

3、不包括0”,在这里,我觉得教师给出定义一定要准确“我们说因数和倍数都是指“0”以外自然数。”说到这个0是否除外问题,人教论坛上还有争议,因此对这个问题暂不考虑。在判断是否能说倍数和因数练习题中,对于加和减题是否能说倍数和因数判断,我觉得没有存在必要。在这里教师设计题“判断84=2,4和2是8因数,8是4和2倍数这句话对错”很有价值,让学生感悟到不管是根据乘法还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数和倍数。第三,在找36因数中,教师对找方法进行了指导,要一对一对有序地找。在这里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学生“找到什么时候停?”让学生自然得出:找到两个因数非常接近时就不用再找了。这样一来对学生又是一个知识层面上提高。第四

4、,在最后巩固练习中,有一题讲到一个数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和是20,问学生这个数是多少。这题是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特性反馈,在这题完成后,我想到了一个练习题“一个数最小倍数是18,找出这个数其他因数”,这样整合特性和找一个数因数这两个知识点。还有一题在数轴上面标出3倍数,在数轴下面标出4倍数,这里出现共同点,这样话能否对公倍数适当地提点一下呢?让学生留点疑问结束课堂教学,为后一课学习埋下伏笔。第二堂课开始教师比较开放,让学生想一个除法算式,然后把这些出发算式归类,分类出除不尽和除尽,在除尽里再分出整除。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教学素材来源于学生自己,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对除尽区分中,教师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除尽,我觉得对学生来说只要会辨别就行了,不需要要准确语言去定义概念。教师给出整除概念不够严密,既然没有向学生说明整除所说数都不包括0,那么在定义给出时,应向学生说明除0以外自然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