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河南名片——豫剧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176216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眼中的河南名片——豫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眼中的河南名片——豫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眼中的河南名片——豫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眼中的河南名片——豫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眼中的河南名片——豫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眼中的河南名片豫剧 河南省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一三班 袁圆圆 我的家乡在新安县西北部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山村。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步伐的不断加快,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村通油路,家家安电话,户户有电 视。自从电视在俺村普及以来,每逢周末和年底,家家户户热闹得就像过节一样!您猜怎么 着?都是梨园春惹的“祸”!因为全村男女老少都爱看豫剧! 为了揭开“豫剧”的迷人面纱,我忙中偷闲,上网想了解一些关于豫剧的背景常识,更 主要的是想在适当时候向同村的老少爷们“卖弄”一番,以证明自己这位豫剧迷更“正宗” 一些。这一查不当紧,着实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豫剧,原名“河南梆子”,是一个

2、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她具有光辉灿烂的成长 历程:从清代乾隆年间诞生开始,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在省内的城镇乡村和平原山区生根、 发芽、开花,结出了累累硕果,而且流传到了全国16 个省区,专业剧团数量最多时达到39 个。到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时,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和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来衡量,豫剧 均居全国360 多个剧种之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宝岛台湾到鸭 绿江畔,神州处处有“戏迷”,家家户户爱“梨园”!全国各地剧种那么多,为什么河南豫剧却超越了地域限制,赢得了那么多的“粉丝” 呢?我个人以为,至少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行头”。金黄色的龙袍,

3、紫或蓝色的官服,女孩的裙子像裤子, 男孩的裤子像裙子。生角中,凡是达官显贵,均脚蹬一双白色高底黑靴,而平民百姓则一律 是一双圆口布鞋;旦角中,凡是王妃贵妇人,三寸金莲上皆穿一双花头鞋,普通民女则是一 双普通的绣花鞋。最有趣的是在女人头上缠一根布条,那就是表示有病了;而男性角色只要 象征性的将马鞭一挥,十万八千里就算到达了。其次是“浓墨重彩”的妆容。不论生旦净末丑何种角色,他们一律都用油彩上妆, 而且画得很浓很浓。旦角一般都是杏核眼,眼线都快挑到了耳根;樱桃嘴,都是那么一点点。 生角画的各有不同,各种各样的脸谱更是五花八门,惟妙惟肖。即使是那些看着素面朝天的 白面书生,其实脸上也还是抹了一层厚厚

4、的肉色油彩呢!再次是他们铿锵有力的唱腔。我觉得这应该是天南海北的广大观众一致喜欢豫剧的深层 次原因。和国粹京剧相比,虽然豫剧的唱腔也是一句十八弯,但京剧的唱腔节奏太慢,有时 甚至如丝如缕,若有若无,时断时续的,而豫剧基本上字字铿锵,句句有力;唱到关键或高 潮处,甚至有不换声气,一气唱出好多句的“绝活”!这种唱腔,既符合河南人民忠厚朴实 的性格特点,又彰显中原地区节奏明快的文化底蕴,就像一个标志性的“中”字就囊括了河 南人的一切一样,只要一提及,就会赢得听众和观众的会心一笑!一提到豫剧,就不能不说说豫剧流派“常、陈、崔、马、阎”中的“常派”和“马派。” 如果说豫剧是河南作为文化大省的一张名片,那

5、么我要说常派创始人常香玉就是豫剧的第一 张名片。在豫剧发展史上,常香玉的名字注定将恒久地散发着她的艺术芬芳,不论是过去、 现在还是未来。她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卓越的表演家和演唱家,堪称对豫剧有着深远影响的一 代宗师。她演出的花木兰红娘断桥大祭桩等都深受豫剧观众的喜爱,可以说, 所有“豫剧迷”也都是“香玉迷”,都是她这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豫剧大师的超级“粉 丝”!而作为洛阳人,出于人之常情的乡土情结,我当然还要说一说“马派”的领军人物马金 凤。一听到“帅字旗,飘入云,斗大的穆字震乾坤”这高亢、嘹远的唱腔,一看到千军竞发、 气势磅礴、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出征场面,国人很少有不知道这出戏的!这就是马派名剧

6、穆 桂英挂帅。观众把马金凤的演唱艺术称之为“常派”。在穆桂英挂帅这出戏中,豫剧艺 术家马金凤塑造了一个既是贤妻良母、又是英勇威武的元帅穆桂英形象。这个形象在戏曲行 当上称为“帅旦”。而帅旦这个行当也是马金凤的创造,她融青衣、刀马旦、武生的行当为 一体,刚柔相济,威武豪迈。马派的代表作,人们习惯称之为“一挂两花”:“一挂”当然是 穆桂英挂帅,“两花”指的是花打朝和对花枪。这些都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剧目。 曾被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誉为“洛阳牡丹”的马金凤是豫剧“五大名旦”中至今唯一仍然活跃 在舞台上的艺术家。对豫剧事业的热爱,对广大观众的喜爱,使她依然保持着艺术创作的活 力。豫剧的剧目非常丰富,哪些剧目和

7、典故能较为形象地代表“豫剧”呢?有人经过大量的 调查和统计,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国内知名度、体现豫剧发展水平、人物形象性与艺 术性、唱腔艺术性与地方性、剧中人物均衡性,比其他剧种领先性、豫剧团演出可能性、老 中青三代认可性等标准,整理出了“豫剧的十五张名片”,也即15 部豫剧代表作,它们是: 花木兰朝阳沟穆桂英七品芝麻官三哭殿洛阳桥甩大辫抬花轿桃花 庵白莲花秦雪梅樊梨花包青天倒霉大叔的婚事打金枝清风亭。随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普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豫 剧和其他剧种一样,也渐渐走进了发展的低谷,面临很大的生存危机。所幸的是,勤劳、勇 敢、智慧的中原人民创造的梨园春

8、,在这个节骨眼上,拯救了豫剧,重新赢得了广大观 众对于豫剧乃至整个戏剧事业的信心。梨园春的最大看点就是擂台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一场场“擂台”打下来,梨园春绝了!火了!名声响了!最终就在大年三十晚上办起了 年度总决赛,和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打起了擂台。现在,您终于明白文章开头那一幕是怎么回事了吧?梨园春举办的戏剧擂台赛, 对于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台下是观众,台上是演员,今天是观众, 明天就可能是演员,邀请普通观众上台表演、打擂,这是梨园春面向大众的一个主要方 面,同时也是人们最关心的一个环节。为此,梨园春被有些人称作是“河沿文化”,这正 说明了梨园春确实是走进了千家万户

9、,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2000 年,我们洛阳偃师人白君选成了梨园春的年度总擂主。说起来他上梨园春 纯属偶然:这一年,白君选到郑州看女儿,由于自小就喜欢唱戏,就掏了10 元钱报名打擂, 结果一路打进了总决赛,当时他创下的场外观众热线电话支持率的纪录到现在还很少有人打 破:8000 多个。之前下岗失业的他,如今在郑州买了房买了车。从2000 年到现在,光是上 中央电视台、各地电视台演出节目就有400 多次了。作为河南人,我为河南的名片“豫剧”能够绝处逢生感到由衷的高兴和喜悦;作为洛阳 人,我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由衷的喜爱和痴迷豫剧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现在,你要是问我河南最出名的文化是什么?我会答:豫剧啊!你若再进一步问我豫剧 唱得怎么样,那我只能回答你一个字:中!辅导教师:于剑涛 荐)2010年 10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