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教案3苏教版必修4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17434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教案3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教案3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教案3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教案3苏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教案3苏教版必修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教案3苏教版必修4一、 教材分析 1、 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季氏将伐颛臾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中一篇课文,被列在先秦诸子散文单元的第一篇。它的位置决定了它的重要作用。其次,这篇课文体现了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因此,也具有极高的文学鉴赏价值。 2、 关于本文的先导性知识。 (1) 介绍先秦诸子基本情况:包括生平事迹、后人评价、观点主张,代表作品。 (2) 介绍文中季氏、孔子、冉有、子路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3) 介绍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见课文后的附录。 (4) 介绍本文的时代背景。 3、 布置预习作业:

2、(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2) 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课文,要求做到一一对应的直译,把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上课质疑。 4、 教学目标: (1)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2)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3) 通过分析“仁”在这篇文章中的具体体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 (4) 分析文中冉有、孔子的语言特点。 5、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翻译全文、理解内容、指导背诵、分析人物语言特点。 6、 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的“仁”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二、 教法分析 本篇课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文章,年代久远,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扫清字词

3、障碍,认真朗读课文,借助先导性知识,理解文中人物的关系,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 课上主要以学生的质疑为主,在一种师生共同探究的氛围中完成本课的教学工作。 三、 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会学生自学文言文是文言文教学的最终归宿。在本节课中,老师力图教会学生怎样质疑难点字句、怎样背诵文言文、怎样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四、 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显示一段文字,见教师语),“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寻找智慧摘自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的宣言。”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宣言,这句话是一个外国人说的,一个外国人如此崇拜中国的孔夫子

4、到底为什么?孔子的智慧到底是什么?所有问题的答案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板书: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氏将伐颛臾这篇课文,请大家借助这篇课文进一步理解孔子的“仁”(板书: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 检查朗读 文言文的朗读有三条标准,即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出感情。下面,我请三个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三个段落,请其他同学听他们的读音、听他们的句读、听他们读的是否有感情。 找三个同学朗读课文,之后难点句子请会读的学生带着读,之后,自读全文,之后女生读一二两段,男生读第三段,之后,男女生一起读。 3、 检查译文 检查译文主要采用学生质疑的方式,凡是学生能

5、回答的全部采用学生互答,学生答不出来的教师点拨。文言文翻译凡是能采用直译的一定采用直译,这一条作为师生的共识提出来。 这节课,学生设计的主要问题有: (1)“无乃而是过与?”中的“是”怎样理解? (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怎样对译,分别是什么句式? (3)注解15中的译文选择第一个还是第二个?(第一个为直译,第二个为意译) (4)“既来之,则安之”与现代汉语中的“既来之,则安之”意思一样吗? (5)第三段中“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中的“盖”,字典上有八个解释,能排除,剩下的到底应该选哪个? (6)在学生没有问题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寡”指东西少,“和无寡”中的

6、“寡”指人少,而字典上只解释说“少”,请问,“寡”到底指什么? 质疑结束后,分别找三个同学分别翻译课文的三段,再订正译文中的错误。 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整理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现象,特殊句式等文言文重点知识。 4、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每段内容采用教师先提问内容要点,再按要点提示进行背诵的方式进行。 第一段,本段写了几个内容,孔子反对攻伐的理由是什么?(介绍背景:伐颛臾,冉季向孔子禀告消息:有事于颛臾,孔子反对攻伐的理由: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可伐),且在邦域之中(不必伐),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第二段,冉有的托词是什么,孔子引用那些话,引用那些比喻反驳冉有?(冉有的托词是:

7、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孔子引用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引用盲人的比喻,引用管理物品的比喻进行反驳。) 第三段,冉有道出讨伐颛臾的真正理由是什么?孔子又是怎样反驳冉有的?(讨伐颛臾的真正理由是: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先批判冉有找托词,再提出自己的治国安邦的原则,然后批评冉有违背了自己的这些原则,最后,指出季氏之忧,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分析完每段的内容要点后,按照屏幕上的提示指导背诵。最后,再按照教师给出的三字词语背诵全文。(词语见下) 伐颛臾见孔子尔是过东蒙主邦域中社稷臣夫子欲周任言尔言过谁之过近于费子孙忧君子疾丘也闻不患寡不患贫修文德由与求不能来不

8、能守动干戈季孙忧在萧墙 之后,教师检查背诵:指名背与齐背交互进行。 最后指出:背诵课文,方法很多,例如:朱熹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读几遍,自然上口,便久远不忘。”对于每一位同学,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交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 5、 分析课文中“仁”的具体体现 提问:课文中哪里能体现出孔子的”仁”的政治思想? 归纳总结:反对攻打颛臾,说明孔子反对武力(板书:反对武力)。 引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引用两个比喻,说明孔子提倡做事要尽职尽则、忠于职守,要自知、自醒

9、。(板书:尽职尽则、忠于职守、自知、自醒)。 批评冉有强词夺理,说明孔子提倡为人真诚(板书:为人真诚)。 提出自己的政治观点,说明,孔子提倡以国家为重(板书:以国为重)。 结尾指出季氏之忧在萧墙,说明孔子提倡要有忧患意识(板书:忧患意识) 6、 分析文中冉有、孔子的语言特点,设置情境,进行口语训练 归纳总结:冉有三句话闪烁其辞,观点含糊,应该读出这种感觉。 孔子三次直呼其名“求”,次次各有特点。四次反问句式犹如急风暴雨,劈面打来,使得冉有理屈词穷,毫无招架之力。第三段义正词严的批评冉有态度不端正,批评冉有季路违背了自己的治国之道,慷慨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现场找三个学生模拟当时的对话场面,用现代汉语演绎这场对话情景。 7、归纳总结 结合板书设计归纳孔子的智慧具体表现在哪里: 7、 作业 试用孔子“仁”的思想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