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研究实施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17421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研究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研究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研究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研究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研究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研究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研究实施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留守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我镇近年来,由于许多大型企业落户淮口,使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大批人员外出经商打工,这些青壮年男女只身在外拼闯谋发展,留下老老少少守护家园。随之而来的是给幼儿园的生源带来了后备军,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由于我镇绝大多数的留守婴幼儿来至农村和下岗家庭,孩子的监护人多数是爷爷、奶奶或叔叔、阿姨;他们忙于工作、家务或农活等,很难与孩子交流、陪孩子玩耍等;从而使这些留守婴幼儿入园后出现许多问题:使孩子很难适应环境,亲情缺失、性情粗暴等;具体表现出反应恐惧、迟钝、孤僻、自闭、不善言辞、攻击性强等不良的行为习惯,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

2、,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而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必须从婴幼儿教育抓起,而农村留守婴幼儿的心理现状却另人担忧。因此,我园课题组特开展农村留守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研究的课题研究,其依据如下:1、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今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

3、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好词好久 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2、婴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幼儿园教育应丰富幼儿的生活,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这就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寻求有效措施,使农村的留守婴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成长。3、农村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所合格的、优秀的幼儿园不仅体现在幼儿园

4、的硬件设施设备和幼儿人数的优势上,而是表现在幼儿园的软件,即幼教是否为当地人民服务解决留守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以及是否考虑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长远规划等问题。二、研究的目标通过课题的研究,针对我镇留守婴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对农村留守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的有效途径,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1、通过调查研究知道本园或本地区的留守婴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要存在的问题。2、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园留守婴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3、 在留守婴幼儿心理问题方面寻求一些有效的措施。4、 对本园的留守婴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辅导。三

5、、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1、研究原则(1)实践性原则研究工作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以改善实践作为重要的研究目标,做到“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2)教育性原则通过该研究工作,教育和转化乡镇农村留守婴幼儿家长、教师对留守婴幼儿教育的重视,同时尽量使研究的方法和措施,要实用和有效,要成为对教师、家长的认识改变有效的教育性行为,做到“研究性行为”和“教育性行为”的统一。(3)效益性原则通过研究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研科研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从而真正促进农村所有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农村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质量,以实现我镇、县、市教育的均衡发展。(4)可操作性原则制定周密计划,研究

6、策略和投入的教育改革措施具体、适当,重视理论指导和对经验的概括。(5)科学性原则遵循科研的基本规范,重视成果表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2、研究的方法:1、抽样调查法:以淮口学区的农村婴幼儿为抽查对象,了解留守婴幼儿的心理现状,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婴幼儿家庭情况,父母外出情况,祖辈或其它监护人的情况,监护人的教育教养方式等调查、分析,进一步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2、个案访谈法: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婴幼儿及家长进行访谈,分析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和干预的方法。3、观察法:对本学区抽样的婴幼儿行为进行重点观察、分析。4、文献法: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我学区留守婴幼儿心理健康现状,有针对

7、性学习、借鉴别人好的干预方法。5、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讨论研究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提高留守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之身心健康成长。四、研究内容1、 农村留守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研究2、 留守婴幼儿自闭、孤僻、攻击性等不良行为的成因及干预研究五、研究过程1、2006年3月9月前期准备及制定计划等工作。对有关文献进行研究。2、 2006年 10月12月在淮口学区内的各幼儿园,了解留守婴幼儿和普通儿童的心理差异,对留守婴幼儿和普通儿童的生活卫生等行为习惯进行对比分析。3、2007年2月6月对留守婴幼儿中的心理问题儿童个别访谈和社会调查,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初步研究干预方法。4、2007年9月1

8、2月对留守婴幼儿中的心理问题儿童个别咨询辅导。5、2008年1月12月对留守婴幼儿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导,并写出课题结题报告。六、研究的保障措施1、幼儿园较完善的科研制度。2、课题组成员素质高,年轻有干劲,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指导能力,在县级以上发表、获奖论文多篇,具备研究的能力。3、幼儿园有团结合作的科研氛围。4、领导重视,能提供适当活动经费。七、课题组成员分工组 长:XX,XX镇幼儿园园长,小学高级教师,县优秀青年教师,县教学能手。负责整体策划和研究所需经费。副组长:XX,XX镇幼儿园副园长,小学高级教师,县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组织策划、培训教师及调查测试、课题审报、结题定稿等工作。组 员:

9、XX:小学高级教师,县优秀青年教师。具体负责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心理调查中指导成员工作,心理问题儿童咨询辅导,结题报告初稿的撰写。组 员:AA、BB、CC、DD等均是小学高级教师,县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幼儿园班主任和教育教学多年,对婴幼儿的心理辅导有较丰富的经验。本次课题研究中主要做的工作是对调查的情况进行收集、统计、对留守婴幼儿的个案调查及社会家庭情况的调查,并探索、寻求有效的婴幼儿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等。科研专家指导组:XX,XX教研室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对我园科研工作进行指导。XX,XX教研室幼教教研员,负责对我园全体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及指导。XX,XX保员,负责对我园留守婴幼儿进行心理测试及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本文转自:金堂教师工作网()原文地址: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