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专题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17306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英语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英语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英语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英语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英语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英语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英语专题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英语研修专题报告一、研修背景(1)为努力提高我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科英语教学的发展,我们北关中学英语教研组进行课例探讨研究,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对各个教师的课进行点评。(2)课题的提出1.英语作为国际交际语言,培养为交际进行初步的听说读写交际能力,进行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具有现实意义。2.为开拓大家的视野,通过全课题的研究,能使大多数教师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对于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课堂教学是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往往侧重于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从而导致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有偏废。通过本课题研究

2、能正确处理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之间的矛盾。4.对于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的全面发展,需遵循人类学习语言的自然顺序,听说读写发展又应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理解性,输入性的听与读应先于和多于表达性、输出性的说与写。通过本课题研究,科学地处理听说读写在不同年级有所侧重。二 研修过程及方法1.根据一些的不同课型,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身心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2.遵循在口语基础上培养书面表达,遵循在大量输入的基础上进行输出。通过视听说领先,输入足够的语言材料,再利用学到的语法规则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学生的口语基础相对较差,从学生一入初中就尽量得为他们创造口语环境。

3、因此要以课本为基础,进行发散式培养教学,鼓励每一个学生开口说英语。3、充分利用每周两节的听力课,同时做到精讲多练;重视早读时间,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其正确的语音语调,从而培养其听力。4、在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中,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倡积极学习,大力开展小组活动,面向全体,扩大参与面。三、研修问题的讨论英语的听说读写应逐项突破掌握了基本词汇,听、说、读、写逐项突破也要讲究方法。听讲究的是持之以恒和原汁原味的摹仿,这样会给说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自己的风格就是首先从摹仿中得来的。说是与听密切联系的,但是说的要领却与听恰恰相反:它在于你敢不敢张开嘴,大声地、哪怕是错误

4、百出地表达你的思想。张嘴的次数越多,你所犯的错误也就会越来越少。听和说的另外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以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和标准的语音语调为基础的,只有勤于摹仿、不断练习才能够学到一口地道的英语。读的关键在于“跳跃”,在于敢不敢跳过你目前的阅读水平去阅读更高一个档次的文章。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阻力和打击。但是如果坚持做了,英语水平肯定会有所提高。当然跳读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熟练程度,不具备条件而急于跳读或已具备了条件而不去跳读,都是不对的。至于具体条件是什么、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则需要我们自己在阅读实践中结合自己的情况不断地去摸索。写只不过是说的文字表达形式而已,一个人的口语不错,他

5、的作文能力也一定不会低。写与说和听一样,都需要持之以恒。因为你不但在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而且也在锻炼表达能力。 同时也应强调在英语学习中,刻苦努力比学习技巧更为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方法和技巧就是可有可无的。有人说,英语学习是慢功夫,没有捷径可循。这种观点当然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只要不断地结合英语学习的实际、掌握其规律、巧用各种科学良好的方法,就可以使得外语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则可在英语学习中取得重大突破,达到自己的理想境界。加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当今的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

6、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中介桥梁,个人的成长和事业成就也需要外语,学习外国语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听说是口头交际,读写是书面交际,为了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必须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下面就自己的实践来阐述几点认识。一、加强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1、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中学学生学英语时听的一个主要来源是课堂教学,课上教师要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与学的活动,从教字母开始,就要说:this is letter a: this is letter b: whats this in English ? its a book. spell it. would you

7、please read loudly? will you repeat the question, please? etc. 用英语解释英语,用不同的句型转换同一意思的句子.如:which is the way to ? how can i get to ? etc.2、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电化教学,突出听说训练使用电教手段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色彩鲜艳的幻灯片和活灵活现的视频,不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他们能够专注的学习,而且还为他们提供语言情景,通过视听,就能达到理解语言内容的目的。形象生动有趣的色彩画面及优美的音乐配音,自然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画

8、面上的动作和语言使学生对课文已有初步了解,学生不仅理解得快,上口也很快,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学生上讲台借助幻灯片模仿表演及复述课文.这样把视觉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把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使学生听其音,观其形,明其意,语言和形象两者同时作用于大脑,使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作用,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整个身心系统的机能,提高了学习效率.3、让学生参与表演教学交际是语言的最基本功能.听说过程是一个理解和口头表达的交际过程,在交际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表演,进行情景教学,把学生带入仿真的生活环境之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学生们在真实情境中,把课文里的英语真实的和生活结合起来。学生们

9、在情境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促使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有助于英语词汇和实物实景的直接联系。学生们上到了成功的甜头,积极性自然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在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交际习惯也在表演中得到培养.4、强化听写方面的练习听写是要求将有声的课文材料转化成文字材料,它贯穿了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让学生听写句子,单词,也把课文的主要段落和课文中心大意作为学生听写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听的能力完成理解文章,通过听写,学生的听力,发音,语法,拼写和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并迅速落笔的快速反应能力。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加强听说培养

10、,把英语课上成名副其实的实践课。二、加强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除加强听、说训练之外,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为听、说、读、写是有机的互相联系的统一体,他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积极思维活动。阅读也是一种交际活动,是由作者和读者双方参与的一种潜在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仅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接受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直接阅读英语书籍,报刊杂志,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1、抓好课堂阅读教学我在教一篇课文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然后回答问题,评议答案。之后,

11、再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深入理解课文,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接着让学生自己指出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及有用的词组、短语或句型,老师讲解,师生共同讨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2、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中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课外读物不仅能巩固课文中所学的语言知识,还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在平日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1)要快速阅读了解大意。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快速而正确的抓住主要内容,

12、大意,而不能一个词一个词的读。(2)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新词,要通过整句和整文的意思来确定单词的意思,不要停下来死抠,要抓住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培养学生用已学过基本构词法来推测词义。(3)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在教学的过程中,如遇到疑难,我及时引导学生析疑解难,通晓全文,并做概要的讲解让学生名其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并展开讨论,最后确定其深层含义的答案。 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写的能力要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写的训练能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在中学打基础阶段,应当让学生学会写简单的书信,便条,日记,通知,缩写或改写课文,看图作文及命题作文等。因此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教学中。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大纲,坚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听、说、读、写训练,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给与学生正确的指导,就能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和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