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导航无线电对接资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169818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导航无线电对接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基导航无线电对接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基导航无线电对接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基导航无线电对接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基导航无线电对接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基导航无线电对接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导航无线电对接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其他军种一样,美国陆军司令部也正在C4I发展框架内推行积极的现代信息技术政策,并 把建立名为“陆军作战网”(Land War Net)的本军种信息指挥网作为自己的目标。根据“在统 一的信息空间内遂行作战行动”构想的基本原则实施计划,该网络在作战区域内可以扩展到 最低层的战术环节甚至单兵。“在统一的信息空间内遂行作战行动”的构想的重点是夺取制信 息权。制信息权概念实质上与提高作战部队的快速发现、评估目标、定下决心及消灭目标的 能力是完全一致的。美国军事理论家认为,凭借综合信息保障,军队将具有更强的打击实力、生存能力、坚持力 和更高的机动性,能够迅速实施战役展开并在抵达作战行动区后立即投入使用,

2、对任何敌人 采取有把握取胜的作战行动。该构想实现后,分散部署的武装力量能通过感知统一的作战环 境图景,进行高度协同的作战行动,以达成军队集团指挥官所确定的各种层次和规模的目标。 形成统一作战环境图景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化数字信息通信保障系统的广泛应用,美军和其他 发达国家军队十分重视该系统的发展。美国陆军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基于现代化数字技术大规模改造其指挥、信息保障 和通信系统,当时的改进计划通称为“数字化部队”。美国陆军从1996年开始组建第一个数 字化师至今,一直主要致力于通过组网确保提高部队的集体防护能力和毁伤能力。其思想很 简单:通过网络通信和信息保障技术联合在一起的部队具有更高的机

3、动性,能将更多的火力 集中打击敌人,同时具有更高的防护水平。同时,毋庸置疑,最复杂多变的作战指挥层次是战术指挥,特别是旅及旅以下部队和分 队。因此美国陆军在实施“在统一的信息空间内遂行作战行动”构想的过程中,计划在指挥系 统的信息通信支持领域解决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仅保留和发展机动通信并在未来取消旅编制 中的通信分队(通信连、排)。我在什么位置?友邻在什么位置?敌人在什么位置?在目前名为,战术因特网”的信息 指挥网络建成后,战术指挥层次将能获得这些最重要的问题及其他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战 术因特网”是美国陆军“陆军作战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后者是美国国防部全球信息指挥 网的组成部分。美国陆军“

4、战术因特网”由两个基础网络上级网和下级网组成。上级“战术因特网”用于确保“旅-营”一级进入陆军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并对前者作战指挥中心提供信息支持。 上级网的基础是NTDR (Near Term Digital Radio)数字化电台,它是未来JTRS(Joint Tactical Radio System)系列无线电台的原型,能确保各旅作战指挥中心数据传递网内高速通信(频率225-450兆赫时可达288千比特/秒,并具有高抗干扰性),网络中每一台NTDR电台都是 一个中继站。下级“战术因特网”用于为“旅-排”层次提供信息支持并将机动平台和单兵联入网内。下 级网的基础是改进后的SINCGARS

5、 ASIP网络指挥通信电台和EPLRS(Enhanced Position Location and Reporting System)定位与数据传输系统的无线电终端,后者装有因特网控制器, 借助于它,装有旅及旅以下部队(FBCB2: Force Battle Command Brigade and Below)自动化 指挥系统软件的计算机终端可以接入无线电网络,同时能保证在数字地图上显示己方部队位 置和其他情报数据的可视化图像。EPLRS无线电网络是下级“战术因特网”高速数据传输的 基础部分,从其问世后就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战术无线电台。实际上它至今是美军唯一实际使 用的机动型无线电数字通信网络

6、系统。应该特别指出,EPLRS最初被设想为终端定位与上报系统,其研制工作始于70年代中 期,当时技术进步已经允许研制具有以下功能的无线电网络,即其电台能通过测量其他电台 信号的传播延迟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并借助于网络指挥电台利用这一信息自动生成统一的己 方部队位置图。80年代中期,该系统首先装备了海军陆战队,即PLRS(Position Locat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导航与定位系统,但它不具备传递非定位数据的能力。独创的无线电信号传播延迟 算法是其确定每个终端位置并在全部终端之间交换位置数据的基础。虽然自“导航星”空间无 线电导航系统部署后该无线电定位系统成为备用

7、系统,但它仍是己方部队各部分的最重要定 位工具,特别是在高强度冲突中,当敌人使用无线电电子压制器材导致GPS系统局部受到 破坏时,或在全球性战争中卫星被摧毁的情况下。PLRS系统在其使用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 效能,但考虑到其使用经验以及战术指挥层次对交换非定位信息的需求持续增加,美国陆军 决定对其进行完善。90年代中期,美国陆军研制并装备了具有更多功能的EPLRS系统。在对该系统进行改 进的过程中赋予其传输有一定结构的信息单位的能力,为美国陆军ABCS自动化指挥系统 网的五大基本组成部分之间交换数据提供保障。这五大基本基本组成部分是:AFATDS (Advanced Field Artiller

8、y Tactical Data System)野战炮兵火力自动化指挥系统,BCS3 (Battle Command Sustainment Support System)后勤保障系统,AMDPCS (Air and Missile Defense Planning and Control System)防空/反导计划与控制系统,ASAS (All Source Analysis System) 情报处理与分析系统和MCS (Maneuver Control System)陆军军部队与分队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在旅及旅以下指挥层次,EPLRS与SINCGARS ASIP网络指挥通信电台构成FBCB

9、2 自动化指挥系统中用于交换信息的主要通信系统。这种上层建筑能保证向友邻、上级、下级 作战指挥机构自动化传递数据,同时分送各终端的位置数据,以便近实时地在数字地图上进 行可视化显示。早期型号的EPLRS无线电终端主要功能的实现仅运用了军用技术,数据最大传递速度 为19.2千比特/秒。直到1999年前,组网(5-9版)基础仍是2种EPLRS无线电终端:EPUU (EPLRS User Unit)用户终端和 EPLRS NCS (Network Control Station)网络指挥电台,后者即 AN/TSQ-158(V)4 NCS-E (D)电台,它安装在HMMWV越野车上,任务是进行网络指

10、挥并对用于确保整个网络同步工作的信号进行处理。所有其他EPLRS终端都安装在交通工 具上,也可由人员随身携带。EPLRS NCS网络指挥电台是在PLRS系统的主电台的基础上 研制的,并为自动设置网络初始配置参数和选择无线电通信方向而增加了一系列计算功能。EPUU标准用户终端单价约6万美元,重约10公斤,轻型版重约3公斤,终端发射机 功率能自动调节为0.4、3、20和100瓦。每个EPUU终端中都装有可对通信信号的实际分 配和网内用户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评估情况进行跟踪的软件。在个别无线电通信方向因受到 无线电压制或地形原因而被阻断时,该终端能进行必要的运算重新建立接续。NCS电台能 确保为每个用

11、户终端提供定位、导航和识别服务并对网络进行全面指挥。网络指挥电台的最 新型号是ENM网络指挥电台,它是在有可接入用户终端的PPT并行端口的任何一台便携式 计算机上安装一组软件,具有旅、营级网络指挥的全部功能。标准网络工作频段420-450兆赫被划分为宽3兆赫的8个波道。借助于时分多址技术可 以保证在局域网(连、营、旅)内有大量的通路,按照预定计划和后来由NCS电台修正的 计划,向每个终端分配一个时间窗口用于传递信息。局域网之间相互联通则通过频分多址、 码分多址和跳频技术的融合来实现。确保网络抗无线电干扰的手段首先是通过叠加伪随编码 序列(码分多址)和在8个波道上采用速度为512兆赫的跳频技术来

12、扩展信号频谱。为了提 高各波道的抗干扰能力使用了 FEC直接纠错和网络指挥方法,从而可以改变信息包的直达 方式,以网中的任何一台无线电终端为转发器传递信息包。现役EPLRS无线电终端可用各种方式传递信息:在终端之间建立直接联接或采用组播 的方式。据称波道速度为57.6-486千比特/秒,其中下限(57.6千比特/秒)被视为网络全面 发挥功能的最低必要指标。EPLRS网通常部署在旅一级,最大服务区接近47x47公里。根 据该系统在伊拉克战争的使用经验,其实际最大传递速度不大于450千比特/秒,而且取决于网络构型、地形及天气条件。在必须进行中继传输和相互之间距离增加时,通过能力会下 降,因为在这种

13、情况下时分多址信息窗口之间的保护间隔时间将延长。EPLRS所具备的灵活的网络指挥功能为自动化组网提供了可能,而不必预先获得网内 联接情况和网络对部署区域地形变化、用户移动、敌人施放无线电干扰或用户改变对数据传 递的要求等变化的适应情况。此外,网络指挥结构具有将用户自动接入网络或从网络断开的 功能。支持每个EPLRS局域网连续发挥功能的软件能确保在损失NCS电台的情况下仍能按既 定通信波道传递信息。如果后者因某种原因不能对网络进行指挥,将由师或友邻旅电台自动 接替。此外,提高网络功能的持续性的方法还有:在师后方区域补充部署NCS电台,以便 在任何一台NCS电台按计划退出作战使用意外损失时承担起网

14、络指挥的功能。如果旅在距 离主力较远的地区遂行作战行动,在其网络中可以使用后备NCS电台。目前美国陆军约有1.35万台无线电终端,它们构成了各种功能的旅和陆航分队“战术因 特网”数据传递网络的基础。应特别强调的是,EPLRS系统的无线电终端是确保陆军防空通 报与与目标指示网中情报传递的基础。还有约5000台无线电终端装备美军其他军种和北约 国家部队。空军用EPLRS无线电终端组建的无线电网被称作“态势感知数据链”(Situation Awareness Data Link)。装备EPLRS无线电终端的的F-16和A-10飞机能交换目标指示数 据并在对地航空火力支援时组织协同。海军陆战队团、营一

15、级EPLRS系统可用明语形式传 递指令、进行交互通信和传递视频影像。为了确保在海上登陆作战中对陆战队部队与分队提 供稳定的支持,登陆舰上也装备了该系统。尽管“战术因特网”的建设构想看起来很简单,但美军深知,要进一步完善它还应考虑到一系 列因素。首先,现代化武装力量具有较高的机动性。通常,旅一级部队无论在联合部队集团还是在多国部队集团中,行动时相互之间都距离较远。 为了使战斗力有效倍增,为这种用户提供服务的通信系统应极为灵活,能保证完成最多样化 的任务并为每个用户提供足够的通过机会。其次,无线电通信技术成为商业领域发展特别迅 速的一个领域。因此,90年代中期,EPLRS系统的研制者雷声公司和美陆

16、军战术无线电台 与通信信息计划管理处得出结论认为,通过使用军用专业技术进一步完善该系统是不可能的。 因此,他们对改进该系统提出了最主要的要求,即最有效的办法是使用商业领域的最新通信 技术成果,从软件上而不是硬件上实现系统的全部功能。这一创新观点对用户意味着什么?如果说以前EPLRS无线电技术是完全基于军用专业 技术,限制了提高战术技术性能的可能性,并要求在改进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财力,那么新 结构中则因采用商业领域的现代化无线电通信设备设计观点而具有后者所固有的优势。最新型无线电终端RT-1720和RT-1925的功能配置是在微处理器中充分实现的,并 被转化为信号波形形成程序。这一方法允许在各种无线电台上使用这种波形,例如,采用各 种部署方式的EPLRS无线电终端,“陆地勇士”单兵便携电台,机动型JTRS无线电台及一 系列其他小型和微型无线电台。形成信号波形的程序方法成为其信息网络兼容性及相互协调 的保障基础。在“陆地勇士”单兵CNRS通信分系统的“微光”单兵电台中使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