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课程标准(DOC 8页)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16974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通信课程标准(DOC 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移动通信课程标准(DOC 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移动通信课程标准(DOC 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移动通信课程标准(DOC 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移动通信课程标准(DOC 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课程标准(DOC 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课程标准(DOC 8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移动通信课程代码:05048适用专业:通信技术学 时:72学 分:4.5制 订 人: 审 核: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5048课程名称:移动通信英文名称:Mobile Communication课程性质:综合素质课程总 学 时:72 理论学时:72 实验(训)学时:0适用专业:通信技术第一部分 课程定位与设计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中专业能力教育模块的课程。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实现的方法,以及移动通信中应用到的知识。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同时也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中要求理论必须掌握。

2、二、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完成对移动通信网的认识、分析等任务;能够独立的完成对通信网络的分析工作。三、前导后续课程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限选课程,其前导课程是信号分析、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等,学生只有在掌握通信原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本课程的理论。四、设计理念和思路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GSMCDMA/GPRS/UMTS系统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了解移动通信的历史及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通信,全球组网

3、,全球个人通信和多媒体通信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严格把握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基本标准,所以在研制前期要充分对学生的基础、起点,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等进行调研、分析,经过校内外专家(包括本校任课教师、兄弟院校教学同行、企业相关人士等)进行探讨分析,确定应用性高职高专人才对本课程的掌握和学习的最低标准或基本标准,然后在本专业实施,对存在的问题或标准的高低等进行修订、改进。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调制方法、工作方式、传播特性、噪声与干扰的产生和抑制、组网技术;理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通信技术

4、,特别是GSM系统的FDMA和TDMA技术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了解最新的无线通信的发展方向和全球个人通信方面的技术。二、具体目标1.能力目标:(1)能够很清楚的对蜂窝移动通信网进行理解(2)在目前最常见的 G 网和 C 网的比较中,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移动通信技术中不通方式的通信方式。(3)熟悉G网和C 网的组网系统,和内部技术。2.知识目标:(1)认识移动通信网的组网形式(2)理解区的基本概念(3)理解各种编码的功能(4)对G 网和C 网进行对比分析。3.素质目标:具备基本通信网分析的方法和认识能力8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知识技能序号单元名称理论教学内容理论学时理论教学要求实验

5、实训项目实践学时实践技能要求说明1移动通信概述1.移动通信发展概况2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了解PDC(JDC)、个人通信、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和当前3G发展概况;掌握发展数字移动通信的原因和数字蜂窝系统的多址方式、调制技术、话音编码技术的原理以及特点;理解AMPS和D-AMPS(工作频段、频道间隔、双工间隔、话音编码、调制技术、多址方式等)。2.数字移动通信发展概况3.数字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问题4.移动通信发展趋势2时分多址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结构编号 2掌握GSM系统的网络构成及各部分主要作用;掌握该系统的编号计划、位置登记、呼叫过程以及鉴权、设备识别技术原理;掌握GSM系统信道定

6、义、分类、作用和突发脉冲序列类型、作用;掌握该系统的帧结构及跳频技术原理和分类;掌握GSM系统的DTX技术;熟悉GSM系统的HO技术以及该系统的接口、协议模型和智能网结构;了解GSM系统的业务网、信令网结构和分类;了解GSM系统的业务种类和频率配置;了解GSM系统的加密技术和SIM卡构成及其功能;了解GSM系统基站子系统的构成、主要功能以及MS的构成。路由及接续业务功能,频率配置 4接口与信令2数字无线接口4交换系统、基站系统、移动终端 83公用无绳电话系统无绳电话发展概况2掌握PHS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理解DECT的工作原理。4码分多址技术原理及扩频通信系统1.码分多址技术原理3掌握码分多址技

7、术和扩频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二者必须相结合的原理;掌握Walsh码、m序列、Gold码的主要特性和产生方法;了解扩频技术的分类和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同步原理。2.扩频通信系统33.地址码和扩频码的生成及其特性34.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同步原理35双模式码分多址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网络结构2掌握IS-95系统采用的多址技术、调制技术、话音编码技术以及IS-95系统的主要特点;掌握IS-95系统的网络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作用,并需和G网相较,找出其异同处;掌握IS-95系统的信道划分和HO分类以及软切换技术(原理、特点及意义);了解IS-95系统的频率配置、业务、网络功能、编号计划、路由及接续。2

8、.蜂窝小区构成及频率配置23.信道划分24.码分系统提供的业务和功能35.越区切换36.码分数字蜂窝移动业务网的编号37.路由及接续36CDMA系统移动台、基站、移动交换中心及常用技术移动台基站设备 4了解IS-95系统的MS和基站设备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IS-95系统常用的分集技术;掌握基站上、下行信道的电路构成及各主要电路的主要作用以及信号流程;掌握瑞克接收技术(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IS-95系统的功率控制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常用分集技术8功率控制6备注:主要知识点前加“*”号;核心实验(训)项目前加“#”。二、情感态度通过第一堂课要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目的,能认识到学习移动通信技术的

9、目的在于理解通信网络的组网和原理。三、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在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策略类别策 略 描 述认知策略1根据需要进行预习;2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3在学习中积极思考;4在学习中善于记要点;5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6积极阅读移动通信有关报刊、搜索和浏览知识的学习资源。元认知策略1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2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3制订简单的学习计划;4把握

10、学习的主要内容;5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6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7经常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资源管理策略1注意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自己的学习;2使用网络工具软件查找主题信息;3注意生活中接触到的通信手段,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4能初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一、教学组织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相关知识,同时要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学、模拟现场教学模式。二、实施条件专职教师应具有双师型工作能力,具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通信组网分析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

11、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施本课程的设备要求包括:本课程实训项目及与之对应的实训设备。三、学习场所理论教学在教室。第五部分 课程考核与评价一、学业考核本门课程为考查课,闭卷考试,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二、教学评价包括教与学的两方面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打分的教师评价表、教学资料的检查、教学督导等三个方面。学生评价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第六部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教学资源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利用幻灯片、教学录像、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教材的选用和使用建议选定教材:移动通信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本教材内容较为全面,案例丰富,适合我院教学要求。推荐书目及参考书1.移动通信技术 魏红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62.移动通信技术 杨秀清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113.移动通信技术 高健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