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区别的考虑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16804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区别的考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有关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区别的考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有关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区别的考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有关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区别的考虑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有关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区别的考虑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关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区别的考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区别的考虑(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动成本法论文关于变动成本法的论文:关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区别的考虑摘要: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二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将着重针对分析两种计算方法在理论上的差异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进行实务的知识掌握。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息税前利润;差异管理会计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即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与产量有关的变动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在当期全部转销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变动成本计算法产生以后,相对应地,传统财务会计中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称为完全成本计算法。这就决定了变动成本

2、法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有着很大的不同。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二者存在一系列差异:(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按成本性态分类为基础,把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大类;完全成本计算法以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为基础,把全部成本划分为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不同变动成本法:第一步:计算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第二步:确定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固定制造费用与固定销售与管理费用)完全成本计算法:第一步计算销售毛利:1)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本期

3、销售产品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第二步计算税前利润:2)息税前利润销售毛利期间费用(销售与行政管理费用)(三)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四)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

4、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五)分期损益不同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二、在实际教学中,两种方法的实际分析假设新华工厂只生产一种产品,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按照表1和表2的资料,可以计算出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成本=5+4+3+(45000/15000)=15元可以计算出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成本=5+4+3=12元根据

5、单位成本计算两种计算法的息税前利润。假设生产的15000件,已销售13000件,尚有2000件作为期末存货。单位售价20元,销售与行政管理费用30,000元,其他成本资料见表2。在授课过程中对于初学者来说,有少数知识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能够较快的分析明白。大部分的同学在这一部分绕不过弯来。细细分析,慢慢体会,便可以彻底明白,进而为后面的继续研究做铺垫。两种方法计算的EBIT(息税前利润)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差额为6000元。差在哪里?为什么?完全成本法下:EBIT(息税前利润)=260,000-13,000*(12+3)-30,000=260,000-13,000*12-13,000*3-

6、30,000变动成本法下:EBIT(息税前利润)=260,000-13,000*12-15,000*3-30,000从上面两个公式中明确的看到在变动成本法下年固定性制造费用45,000元在计算息税前利润时一次性扣除。而完全成本计算法在计算本期损益时,只有属于已销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39000(13000*3)元,转为本期销售成本同本期销售收入配比,另外的2000件期末存货所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6000元(3*2000)元则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中,在未来销售时才能体现为销售期间的销售成本与未来销售期间的销售收入配比。上题中期初存货为0件,差异就在于期末存货的存在,其“吸收”了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

7、导致本期扣除的总成本相对于变动成本法而言少了,而计算的EBIT大了。由此可以做一简单推导:(1)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EBIT完全=变动(2)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EBIT完全变动(3)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EBIT完全变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只影响分期损益,如果从较长的会计期间看,只要总产量=总销量,其他情况不变,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总利润相等。大家可以举连续几个期间的数据利用上述计算方法进行验证。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参考文献1郑爱华,张亚杰等.管理会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贾国军.管理会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陈丽,管理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