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练习(共6页)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167650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练习(共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练习(共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练习(共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练习(共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练习(共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练习(共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练习(共6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八下科学第二章练习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过氧化氢 空气 高锰酸钾 二氧化碳 液氧。A B C D2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完第三章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d相对应的是()A原子、原子核、分子、核外电子B原子、分子、原子核、核外电子C分子、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分子、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3、在化学发展史上,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拥有“原子之父”的美誉。在他的学说中有下述三个主要论点: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质子数相同的

2、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点中不确切的是( )2A B C D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B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C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单质组成 D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5 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二者的不同点有( )原子中的电子数;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原子的质量。A B C D 6、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学习有助于我们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一切变化中,原子都不能再分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

3、质的最小粒子C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7、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32He,每百吨32He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2He的形式存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32He和42He是两种不同的元素B. 32He和42He互为同位素C. 32He原子核内有3个中子D. 42He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8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

4、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效=核电荷数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10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海水中都检测到碘131超标碘是周期表中第53号元素,其中131是指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关于碘131原子的描述错误的是()A质子数为53 B核电荷数为53 C核外电子数为53 D中子数为5311、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 )A a+m+n B a-m-n C m+n-a

5、D m-n-a12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B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C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D表示的是阳离子13下列离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14碳14常用于测量古生物的生活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中子数为8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外层电子数为6 B质子数为8 C核外电子数为8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15居里夫妇1898年从几吨炼出0.3g镭镭具有放射性,镭原子会分裂,变成一个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的氡原子和一个具有2个中子、2个电子的氦原子,并放出放射能试推测镭原子的核电荷数与相对原

6、子质量分别为()A88、138 B86、140 C88、226 D84、16816某种植蔬菜的专业户,不慎蔬菜,蔬菜上市销售时检测出蔬菜中铅、铜、铬、锌等重金属含量超标,这里提到的铅、铜,铬、锌是指()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17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为()A电子数 B电子层数C质子数 D中子数18、下列现象不能反映出构成物质的微粒所具有的性质的是()A酒精灯不盖灯帽其中的酒精会减少B将糖放入水中,糖不见了,水却变甜C衣橱里的卫生球消失了仍能闻到其气味D敲击玻璃,玻璃会变成碎片19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

7、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20、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二填空题21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离子这些微粒中:(1)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 (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_;(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 (4)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_;(5)一定带负电的微粒有_; (6)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的是_21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

8、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1)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2)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两者具有的关系_A同种元素 B同种物质 C同种分子 D同种原子22我们生活的世界由质组成,物质是由微小的微粒构成的有下列物质:氧气;氦气;二氧化碳;铁;氯化钠其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_(填序号,下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_,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23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1)已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两种原子中相等的是_(填序号)。A质子数 B、电子数 C、第一层电子数 D、第二层电子数(2)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名称是_。(3)如

9、图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型图,请在如图方框中以图示的方式完成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24如图是卢瑟福用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请结合现象分析原子内部结构。(1)绝大多数粒子通过,说明_;(2)部分离子发生偏转,说明_;(3)少部分粒子反弹回来,说明_;(4)上述现象说明:原子的体积主要取决于_。25如表微粒中:(以下均填字母编号)组别质子中子电子A141414B263024C263026D141614属于阳离子的是 ;B与 是同种元素;互为同位素的是 。26请读表并比较氯原子与氯离子、镁原子与镁离子、镁离子与

10、氯离子,把它们的异同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名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所带电荷镁原子12120镁离子1210两个单位正电荷氯原子17170氯离子1718一个单位负电荷氯原子与氯离子: 。镁原子与镁离子: 。镁离子与氯离子: 。27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21【进行实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粒子(带正

11、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3)荧光屏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粒子的到达情况。【收集证据】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www-2-1-cnj【猜想与假设】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21*cnjy*com【解释与结论】(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粒子就 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来源:21cnj*y】(2)1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