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167282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1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 目 录前言1一、任务的由来1二、方案编制的依据2三、方案的适用年限4四、以往工作程度4五、本次工作概况6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8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8二、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9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11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14一、自然地理14二、地形地貌15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15四、水文地质条件17五、工程地质条件18六、矿体地质特征18七、矿山与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20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21一、评估围和级别21二、现状评估24三、预测评估26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29一、分区原则与方法29二、分区评

2、述30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目标和任务31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31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任务31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32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34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34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34第七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36一、经费估算36二、进度安排36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项目预算书:37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53一、保障措施53二、效益分析54结论与建议55一、结论55二、建议56附 图 目 录附图1区域地形地貌图比例尺1:10000附图2矿区地质图比例尺1:5000附图3实际材料图比例尺1:10000

3、附图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图比例尺1:10000附图5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比例尺1:10000附图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比例尺1:10000附图7某铁矿区13号勘探线剖面图比例尺1:1000附图8某铁矿区17号勘探线剖面图比例尺1:1000附图9某铁矿区19号勘探线剖面图比例尺1:1000附 件 目 录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证书附件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培训证书附件3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附件4审查申请登记表附件5备用金承诺书前 言一、任务的由来某冶金某铁矿为生产矿山,属持有采矿证矿山,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国土资源部办

4、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与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1号)、某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吉国土资环发200915号)等文件精神要求,已取得采矿许可证的,采矿权人应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施行之日起两年完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为此,某冶金某铁矿委托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某总队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某总队接受委托后,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基础上,结合矿山开发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分析,预测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5、与治理恢复方案,于2010年7月完成室资料综合整理、图件编制与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主要任务:1、收集某铁矿矿山概括、自然地理、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有关资料;2、在某铁矿采矿活动可能影响到围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3、某铁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包括分析评估区地质环境背景,对矿山活动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与其影响做出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4、编制某冶金某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二、方案编制的依据编制依据: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2004年3月1日;2、某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9年3月27日某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

6、09年6月1日起实施;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2009年2月2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4、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与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1号),2009年7月9日;5、某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吉国土资环发200915号),2009年11月6日;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国土资源部 DZ/T 223-2009);7、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与其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7、(试行),2004年3月25日;8、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国土资源部财务司编制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参考资料:1、某冶金某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合同书;2、某冶金某铁矿初步设计修改说明书,某省冶金XX公司,2007年,9月;3、某冶金某铁矿可行性研究报告,某省冶金XX公司,2007年,8月;4、某冶金某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某省冶金,2005年,12月;5、某省某市白虎山某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某省第六地质调查所,2005年6月;6、某冶金某铁矿2009年度固体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7、某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2006-2007年,某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三、方案的适

8、用年限根据某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的评审意见书(吉储核字200525号)、某省国土资源厅文件(吉国土资储备字200583号)。评审通过某矿段资源储量见表0-1。资源储量表 表0-1资源储量类型编码开采消耗量保有量累计查明量TFe%基础储量122b6010316340.83%资源量33338438439.94%资源储量122b+3336048754740.43%设计主要矿体为、号5条矿体,122b储量10.3104t,按80%取用,8.24104t,333矿量38.4104t,按50%取用,19.2104t,设计取用矿量为122b+333,共计27.44104t。矿山设计生产能力6万t/a,矿山

9、服务年限4.5a,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自2007年4月至2011年10月。剩余有效期限1.2年。某冶金某铁矿为地下开采,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为工业广场、选矿厂、尾矿库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为了在整体上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进行安排,本方案所涉与的时间至终采后2年,适用年限为3.2年。四、以往工作程度1、1976年某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对该地区进行地质调查工作,提交了某、春化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说明书,建立了区域地层层序,查明了幅岩浆活动与地质构造。2、1982年某省地质矿产局以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并利用和参考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与普查、勘探等地质成果,编写出

10、版了1/50万某省区域地质志。3、1996-2000年,某省地质调查院开展并提交了1:50万某省区域地质环境调查说明书,对某省地质灾害现状、发展趋势与防治对策进行了研究探讨。4、白虎山铁矿、某铁矿分别位于本区白虎山、某,两处直线距离2.7km。1958年某省地质局延边地质大队某分队在白虎山地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同年12月提交了某县白虎山铁矿区地质报告,1962年6月,经某省地质局审查后,以第35号文批准该报告为初步勘探,可以作为矿山建设依据。1959年-1960年某省地质局延边地质大队某分队再次对白虎山-某铁矿区进行勘查,提交了某地区1960年年终地质报告。5、白虎山-某铁矿,自1958年以来

11、曾经多次小规模开采,20世纪60年代初,某县在白虎山建立炼铁厂,对白虎山1号矿进行小规模开采,1970年-1975年中铁十三局又对白虎山、某进行开采,其中白虎山矿段开采量较大,但无具体文字资料记载。2004年7月,某省第六地质调查所为满足资源储量核实需要,对以往地质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同时对原报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适当的补充工作。6、2006-2007年,某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对某市进行了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并提交了某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五、本次工作概况工作方法:本次工作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如下:接受委托任务-充分收集资料-研究资料、现场踏勘、设计调查路线与调查点-野外现场调查-室综合整

12、理、编写报告。本次野外调查方法:在调查区围以穿插追踪调查为主,手持GPS定位。野外手图采用1:10000地形地质图。工作程序见图0-1。 图0-1 工作程序框图工作量:本次工作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0-2。本次评估工作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表 表0-2主要完成项目野外调查(天)调查路线(km)调查面积(km2)定点调查(点)调查访问人次收集资料(份)完成工作量34.892.191125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一)矿山地理位置某冶金某铁矿位于某市哈达门乡柳树河子村二部落东侧的某上,行政区隶属哈达门乡柳树河子村管辖。企业性质为民营企业。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304315130

13、4520;北纬:425630 425920。矿区距某-春化公路3km,西距某市50km,东北距春化50km,交通十分方便(图1-1),拐点坐标见表1-1。(二)社会经济概况矿区附近主要村屯有:柳树河子一部落、二部落、三部落、桃源洞、葫芦鳖、农坪、马滴达等。居民多为朝鲜族,少数为汉族,农业较发达,农产品主要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劳动力较为充足,居民生活较为富足。矿区围坐标(54坐标系,3度带) 表1-1拐点编号X Y1475940043642200247594004364260034758300436426004475830043642200开采标高+260-+10二、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一)矿山开采历史某冶金某铁矿于2005年建矿,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万t/a。由某省国土资源厅发放采矿许可证(证号为63),生产规模6万t/a,有效期限4.5年:自2007年4月至2011年10月。矿山实际生产能力0.6万t/a。矿区面积为0.44km2,矿区开采标高+260-+10m。设计开采、号5条矿体。2005年7月29日,某省国土资源厅审查由某省第六地质调查所提交的该矿区铁矿石储量核实报告,审查通过的资源储量见表1-2,储量变动情况如下:资源储量表 表1-2(2005年审批储量)资源储量类型编码开采消耗量保有量累计查明量TFe%基础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