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溪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16705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溪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平溪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平溪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平溪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平溪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溪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溪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制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溪中心小学2009-2010学年校本教研制度为全面贯彻新课标精神,改进和加强学校教研工作,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课改中面临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校本教研理念 :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二、校本教研原则:1、针对性原则,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针对课改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实施“面对面”的研讨。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虑和困惑。2、实效

2、性原则,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注重实效,力求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现实的教学效益。3、实践性原则,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原则,注重给教师反复实践的机会,使理念学习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三、校本研究组织: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2、设立语文、数学、综合三个学科教研小组和备课小组,各设立学科教研组长一人,组织开展各项校本教研工作。四、校本教研时间:1、集中时间 每周三下午。2、分散时间 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学闲余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每周时间不少于2小时)。五、校本教研任务:深入了

3、解并及时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交流教学心得、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校本资源开发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六、校本教研措施:建立健全各项校本教研制度,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一课多研为主要活动形式,运用实际教学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1、备课制度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在熟悉新课表精神的基础上,制定出教学计划、进度、措施和所教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超前一周备课,不备课不上课。认真抓好集体备课,要改变过去抄教案、单纯罗列知识点的备课方式,要提倡“集意式”备课、课前会课和课后论课

4、。教师个体备课强调“一课三备”。一备:不使用任何参考资料,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写好一案;二备:通读大量的教辅资料后,在一案的基础上形成上课教案;三备:课后根据课堂实际调整教学策略、知识的重难点、教学的方法形成三案。备课做到“六备”,一备教材、二备学生、三备双边活动、四备教学策略、五备学习方法、六备能力培养。教导处加强对备课的过程管理和督查力度,要重点检查备课质量,2、教研组活动制度 教研组每周三下午进行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组织学习、研讨,学校领导参加。教研组长定期向教导处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校长、骨干教师要率先垂范,敢于做身边的专家;勇于承担起本单位教师的专业引领任务。3、教师自学制度 教师平

5、时要加强自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做好笔记。教师平时要注意坚持,写教育日记、教学札记、教学案例、教学故事等。教龄不满三年的教师每周记两篇以上;教龄三年以上、年龄35岁以下的教师每周记一篇以上;年龄36岁以上的教师每月记一篇以上。学期间学校教育日记、教学札记、教学案例、教学故事等不定期进行抽查。学期末学校进行检查评比,成绩计入年度量化考核。4、课堂教学研讨制度 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1节能给人带来思考和问题的教研课。平时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采用各人构思集中交流每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的备课方式,然后由一人主教,备课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

6、不足进行再次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一课多研案例教学研究。每学期至少组织每个学科教研组开展2-3轮案例研究,让教师在研究中感悟、启发、实践、成长。教师每学期听课10节以上,教导主任和主管教学副校长听课20-25节以上。5、教学问题发现解决制度 引导教师对照先进理论,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找出行为上的差距。对照先进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理念、策略和方法,找出观念上的不足。针对不足,设计对策。6、教学反思制度 完善反思形式,丰富反思内容。在反思形式上,做到三结合,即“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结合,口头反思与书面反思相结合,改进计划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让反思既具有实践成效,又具有理

7、论价值,让教师在反思中实现自我发展。在反思内容上,教师不仅要反思教学结果;更要反思教学过程;不仅要反思教学行为,还要反思教学理念;不仅反思教学内容,还要反思教学策略;不仅反思自己的教,也要反思学生的学等等。拓宽反思平台,畅通反思渠道。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研究阵地(报、刊、网),进一步开拓灵活的教研平台(如研究课、交流课,举办课改沙龙)。建立健全机制,使反思成为习惯、学校要完善评价机制,将教师课堂教学反思的数量和质量纳入考评体系,增强教师反思的自觉性,使反思成为良好的习惯;建立健全交流、展示反思成果的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反思的作用,调动教师反思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反思水平,使反思真正成为促进教师

8、发展的机制。7、教研成果展示与奖励制度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改,及时把教研成果进行推广、进行成果展示,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的各类成果评奖活动。 学校对获奖的教研成果进行物质奖励,在结构工资中占一定比重。8、名师带徒制度 教师之间开展“一帮一 结对子”活动,骨干教师带年轻教师,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师徒共同奖励,“徒”取得成绩,同样奖励“师”。 平溪中心小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校本教研计划校本教研是教师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研究对象,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及时将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管理实际的研究活动。本学期

9、,我校的教研工作将继续以课程改革为中心提高课程学科培训的实效性,以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为基本点,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开展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我校的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使我校成为大荔县教育系统中教研教改工作的先锋军。工作目标:1、通过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自主研讨,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惑,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研能力。2、通过校本培训,改变多年来教师被动教研的习惯,让教师由被动教研变成积极教研,逐步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探索一条新的教师发展的道路,努力建设一支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3、通过校本教研,使教师养成良

10、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研方法,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4、通过校本教研。使教师之间,备课组之间,教研组之间能积极研究交流教学中疑惑问题,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及时反馈教师,备课组、教研组的教研心得和成果,通过教研专栏,每月展示优秀的教学反思,随笔日记,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重视课题研究,每个教师要围绕课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每个教研组要及时总结阶段性的教研成果,做好教研记录。工作内容及措施: 1、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目前课题研究只是表面上的形式:有计划、有总结,但是真正围绕课题开展研究活动还不足,本学期要求每节教改课中要能突显出本组的

11、教研专题内容,教研成果要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课题教研要能真正促进每位教师的教学,本学期课题教研中应该追求本质的、内在的一些东西,要求教师从教学小问题入手,从教学日记、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开始积累教研素材,做好阶段性的小结,尽快出教研成果。2、加强过程性管理,在今年的教改课后评课活动中,先由教师进行课后说课,再由其他教师进行评课,评课时针对下列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课题研究的主题是什么?本节课解决了课题研究中的哪些问题?对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你还有什么新的研究设计?这样做课教师吸纳他人建议,评课教师从他人反观自身,真正促进了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3、加强课例评价的撰写。本学期每人要上交一份高质量的课例评价

12、,课例评析不求全面,只求突出值得回味的片段,对以后的教学能起到借签和促进作用。4、加强论文撰写与交流。本学期每人要完成一份针对本学期研究课题的教研论文,要有充分的教学实例来论证自己的教研论点,论文严禁抄袭、下载。5、加强课程建设。本学期我们一要使用好现在的校本教材;二要提倡各学科组积极开发课程和校本教材。6、加强校本教研,重视课题研究,使教师之间,备课组之间,教研组之间能积极研究交流教学中疑惑问题,每个教师要围绕课题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要及时总结阶段性的教研成果做好详细的教研记录,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学校每月将通过教研专栏,展示优秀的教学反思,随笔日记,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7、优势资源共享。每学期我们学校都有一些优秀的教研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程等,我们要把这些好的资源集中起来,建立我校的学科资源库,并建立相关档案,并把资源库建设作为学科组的一项长期工作,使它不仅成为我校的一笔宝贵财富,也为以后的教学应用提供宝贵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