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起源详述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165800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豪斯起源详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包豪斯起源详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包豪斯起源详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包豪斯起源详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包豪斯起源详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豪斯起源详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豪斯起源详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包豪斯释义包豪斯(Bauhaus,1919/4/1 1933/7 ),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 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ur Gestaltung ),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徳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 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 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 (房屋建筑)一

2、词倒置 而成。简介包豪斯产生的历史背景: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工艺生产体系,是以劳动力为基点的。而工业革命后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则是以机 器手段为基点。手工时代的产品,从构思、制作到销售,全都出自艺人(工匠)之手,这些工匠以娴熟的技艺 取代或包含了设计,可以说这时没有独立意义上的设计师。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分工,于是,设计与制造相分离,制造与销售相分离。设计因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然而大工业产品的弊端是:粗制滥造,产品审美标准失落。究其原因在于:技术人员和工厂主一味沉醉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成功运用,他们只关注产品的生产流程、质量、销路和利润,并不顾及产品 美学品味。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于艺术家

3、不屑关注平民百姓使 用的工业产品。因此,大工业中艺术与技术对峙的矛盾十分突出。19世纪上半叶,形形色色的复古风潮为欧洲社会和工业产品带来了华而不实、繁琐庸俗的矫饰之风,例如罗可可式的纺织机、哥特式蒸汽机、以及新埃及 式水压机。产品设计中如何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引发了一场设计领域的革命,以下三个运动作为标志,也是 在包豪斯产生之前欧洲艺术设计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19世纪后期英国人威廉莫里斯发起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发起人威廉莫里斯对当时出现的缺乏艺术性的机械化批量化产品深恶痛绝,他同时十分反对脫离实用和大 众的纯艺术。1861年,莫里斯与友人合作成立了一家“绘画、雕刻、家具和金属制品美术工匠公

4、司,这在艺术 设计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由美术家亲自设计并组织生产的机构,但其背离了工业革命的必然趋势,否定代 表新生产力的大工业机器生产,使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机器生产产品技术与艺术的矛盾。1900年前后以法国和比利时等国为中心的新艺术运动主张艺术与技术结合,提倡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主要成就体现在家具与室内设计方面,主要贡献在于继 承了英国“艺术手工艺运动主张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并使这种新的设计理论和观念在欧洲各国得到了比较广泛 的传播。其局限在于否定了工业革命和机器生产的进步性,错误地认为工业产品必然是丑陋的。比利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为杰出的设计家与设计理论家,无疑应推凡德威尔德(He

5、nry Vaan deVelde ),威尔德出身画家,后来也当过建筑师,1890年他为结婚选购家具时,感到 市场的所有用品都形态虚伪,从而开始自己动手设计大部分用品,这使他立志毕生从事设计活动和设计改革,在这一点上,他和威廉莫里斯颇为相似。威尔德的设计思想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早在十九世纪末,他就曾经指出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根据理性结构原理所创造出来的完全实用的设计,才是实现美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才能取得美的本质,他提出 了技术第一性的原则,并在产品设计中对技术加以肯定。 1902年至 1903年间,威尔德广泛地进行学术报告活 动,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从建筑革命入手,涉及产品设计,传播新的

6、设计思想,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反 对纯艺术。1906 年他考虑到设计改革应从教育着手, 于是前往德国魏玛, 被魏玛大公任命为艺术顾问, 在他的倡导下, 终于在 1908 年把魏玛市立美术学校改建成市立工艺学校,这个学校成为战后包豪斯设计学院的直接前身。威尔德到魏玛之后,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如果机械能运用适当,可以引发设计与建筑的革命。 应该做到 产品设计结构合理,材料运用严格准确,工作程序明确清楚,以这三点作为设计的最高准则,达到 工艺与艺术的结合 。在这一点上, 他已经突破了新艺术运动只追求产品形式的改变, 不管产品的功能性的局限, 推进了现代设计理论的发展。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工业同

7、盟或德国制造同盟这是一个半官方机构,旨在促进工业产品设计。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支持的促进产品艺术设计的中心,在德国现代艺术设计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心人物为海尔曼穆特修斯。他洞察到英国艺术设计运动的致命弱点在于对于工业化的否定,因而确立了 “艺术、工业、手工艺合作水平,明确指出机械与手工艺的矛盾 可以通过艺术设计来解决。英国手工艺运动认为手艺比机械生产优越,而工业同盟提倡认识两者之间的差别; 穆特修斯从设计目的热情地为标准化和机械的价值争辩,他认为简单和精确既是机械制造的功能要求,也是20世纪工业效率和力量的象征。工业同盟的努力想要把艺术家和手艺人与工业融化为整体,去提高大量生产的功

8、能和美观质量,尤其对低成本的消费产品。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在其青年时代就致力于德意志制造同盟。他区别于同代人的是,以极其认真的 态度致力于美术和工业化社会之间的调和。格罗皮乌斯力图探索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并要求设计师“向死的机械产品注入灵魂 ”。他认为,只有最卓越的想法才能证明工业的倍增是正当的。格罗皮乌斯关注的并不只局限于 建筑,他的视野面向所有美术的各个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无论达芬奇或米开朗基罗,他们都是全能 的造型艺术家,集画家、雕刻家甚至是设计师于一身,而不同于现代社会中分工具体化了的美术家,包豪斯对 建筑师们的要求,也就是希望他们是这样 “全能造型艺术家 “。包豪斯的理想

9、,就是要把美术家从游离于社会的状 态中拯救出来。因此在包豪斯的教学中谋求所有造型艺术间的交流,他把建筑、设计、手工艺、绘画、雕刻等 一切都纳入了包豪斯的教育之中,包豪斯是一所综合性的设计学院,其设计课程包括新产品设计、平面设计、 展览设计、舞台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等,甚至连话剧、音乐等专业都在包豪斯中设置。而这一教育思想缘自德国的缪司运动。包豪斯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 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 20 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

10、课, 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 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 梅耶(H ANNS MEYER )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 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L密斯凡德罗(L MIES VAN DEROHE )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 1932年10月纳粹 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

11、包豪斯;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L密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 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 8月宣布包 豪斯永久关闭。 1933年11 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 14年的发展历程。包豪斯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虽然包豪斯名为建筑学校,但 直到 1927 年之前并无建筑专业,只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 设计学校。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 品:设计必须遵循自

12、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 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包豪斯教学时间为三年半,学生进校后要进行半年的基础课训练,然后进入车间学习各种实际技能。包豪 斯与工艺美术运动不同的是它并不敌视机器,而是试图与工业建立广泛的联系,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生存 的必须。包豪斯成立之初,在格罗披乌斯支持下,欧洲一些最激进的艺术家来到包豪斯任教,使当时流行的一 是思潮特别是表现主义对包豪斯的早期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包豪斯早期的一批基础课教师有俄罗斯人康定斯 基、美国人费宁格、瑞士人克利和伊顿等,其中康定斯基

13、曾担任过莫里斯教育学院金属和木制品车间的绘画课 教师。这些艺术家都与表现主义有很强的联系。表现主义是 20 世纪初出现于德国和奥地利的一种艺术流派。主 张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管感受和体验,鼓吹用艺术来改造世界。用奇特、夸张的形体来表现时代精神。 这种理想主义的思想与包豪斯 “发现象征世界的形式 ”和创造新的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它最先是由伊顿创立的,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伊顿提倡“从干中学”,即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探讨形式、色彩、材料和质感,并把上述要素结合起来。但由于伊 顿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十分强调直觉方法和个性发展,鼓吹完全自发和自由的表现

14、,追求“未知”与“内在和谐 ”甚至一度用深呼吸和振动练习来开始他的课程,以获取灵感。这些都与工业设计的合作精神与理性分析相去甚远, 从而遭到了很多批评。 1923 年伊顿辞职,由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纳吉接替他负责基础课程。纳吉是构成派的追 随者,他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 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这些就为工业设计教育奠定了 三大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另一方面,构成主义所倡导的抽象几何 形式,又使包豪斯在设计上走向了另一种形式主义的道路。 1923 年

15、包豪斯举行了第一次展览会,展出了设计模 型、学生作业以及绘画和雕塑等,取得了很多成功,受到欧洲许多国家设计界和工业界的重视和好评。在这次 展览会上,格罗披乌斯作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讲演,更加强调技术的作用。从19231925 年,包豪斯技术方面的课程得到了加强,并有意思地发展了与一些工业企业的密切联系。 1925 年4月1日,由于受到魏 玛反动政府的迫害,包豪斯关闭了再魏玛的校园,迁往当时工业已相当发达的小城德绍,继续自己的事业。迁到德绍之后,包豪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格罗皮乌斯提拔了一些包豪斯自己培养的优秀教员为教授,制 定了新的教学计划,教育体系及课程设置都趋于完善,实习车间也相应建立起来

16、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包豪斯 新建的校舍,这座新校舍是格罗披乌斯设计的, 1925 年秋动工,次年年底落成。它包括教室、车间、办公室、 礼堂、饭厅及高年级学生宿舍。校舍建筑面积接近一万平方米,是一组多功能的建筑群。包豪斯校舍本身在建筑史上由重要地位,是现代建筑的杰作。它再功能处理上有分有合,关系明确,方便 而实用;在构图上采用了灵活的不规则布局,建筑体型纵横错落,变化丰富;立面造型充分体现了新材料和新 结构的特点,法古斯工厂的工业建筑风格被应用到了民用建筑之上,完全打破了古典主义的建筑设计传统,获 得了简洁和清新的效果。如果以包豪斯实际投产的设计原型来评价格罗披乌斯的教学方针的成果,那么这些成 果并不像它在课程设置和理论研究方面那样显著。包豪斯最有影响的设计出自纳吉负责的金属制品车间和布劳 耶负责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