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范文(2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165251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范文(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有关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范文(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有关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范文(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有关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范文(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有关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范文(2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关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范文(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范文(2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范文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二、目标要求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2、和学生发展的需要。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三、开发内容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剪纸。四、课时安排地方课程课时,1_年级每周_节,3_年级每周_节,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

3、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校实际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六、开发与实施要求1.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有关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范文(二)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地方课程由省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而自主开发并管理,由地方、学校实施。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根据_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

4、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二、地方课程的主要目标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和完善我校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开发机制,提高我校基础教育质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三、地方课程设置的原则_系统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时代发展

5、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机结合起来,2.整合性原则。地方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区域化、本土化,要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专题教育和学校课程进行整合。小学劳动、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利用学校课程开设专题讲座。3.独立性原则。地方课程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和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共同构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三者相辅相成,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四、课程开发内

6、容及课时安排传统文化、环境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1_年级每周_节,3_年级每周传统文化、品德与社会_节,安全教育课环境教育各_节。五、课程设置说明1.传统文化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会诵读或记忆一些传统的古典诗词,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环境教育课程和安全教育课程,着重发展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一些问题,了解校园安全及自我无保护的措施。3、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是基本的良好的品行特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设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六、开发与实施要求1、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

7、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2、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3、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七、管理评价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第2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