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课引入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164525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高数学课引入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职高数学课引入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职高数学课引入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职高数学课引入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职高数学课引入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高数学课引入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高数学课引入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日期: 2009-8-21 2:26:38浏览: 25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郭卫丽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职高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分析与探究,认为数学知识的引 入需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主要从:生活中的新人新 事、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个人体验、数学活动、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旧 知识的闪光点和动画片、诗歌、谚语等创设情境引入数学知识。关键词:数学知识引入创设情境有效性新课标指出 :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 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引 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

2、猜测、验证、归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 生通过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 物、思考问题,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 学的信心。一、职高生学习数学的现状1、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基本技能欠缺。他们对数 学公式和解题方法知之甚少,有甚者连小学的知识也不知道。他们一贯来上课 从不听讲,更谈不上他们的参与研讨。是老师心目中无可救药的一群,故而选 择职教想在职教学一技之长以谋生路。2、从学生心理角度来看,学生对数学课普遍存在恐惧心理。他们常年以来的不 听讲或听不进去,只要一看到数学题或有甚者一听到数学课就头晕。在

3、我们传 统教学观念的诱导下,以及传统教学行为模式框架里,数学长期以来就被学生 们视为“枯燥”、“繁琐”、“艰难”的代名词。个别学生唯恐避之不及,表 现为一到上课就想睡觉或是逃课。3、从学生认识角度来看,职高是直接为工厂培养有用的具有初级技能的操作 工。学校对专业课的要求非常的严格而对数理化就不是很重视了,从而影响到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持有懒散态度,他们上课不听讲,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抄袭或 者不做,交上来的几个也只是鬼画符,错题连篇。4、从学生的智力方面来看,这些学生大部分智商很高,只要他们有心应对,不 管什么时候他们都能对答如流。他们有了错能从你的眼神、动作中找出答案与 方法来应对。而这些人往往注

4、意力不高,动手能力较差。但有些同学智力虽不 高但动手能力极强,他们好动但苦于思索。对形象的具体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 能力,我们可利用此点来开发他们的智力。二、数学知识引入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启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动机原理,使学生 的学习具有内驱力,学习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的 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结合教学实际,恰当地创设一定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 引起认知冲突或置身于渴望解决问题的情境中。1、利用生活中的新闻事例创设情境引入数学知识 从当前社会热点新闻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习实际,既激发了学生探究 问题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

5、考的习惯。如 2006 年我在学校 上公开课时,上等差数列这一节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同学们想 不想感受一下超女的报名盛况呢?学生们积极响应“想”。幻灯片演示超女的 报名情境,教师解说:报名现场可谓人山人海,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每天的报名 人数: 时间 第1天 第 2天 第3天 第 4天 第 5天 第6天 第 7天人数 3300 3400 3500 3600 3700 3800 3900 下面我们把每天的报名人数写下来看一下有什么规律: 3300,3400,3500,3600,3700,3800,3900 观察一下有什么特征,找出特征引入课题,超女图片,音像的刺激大大吸引了 学生的兴趣,

6、整节课学生的气氛热烈。又如去年我在上数列这一节时,我是这 样创设情境的,以 2008 年奥运会里鸟巢的坐位数引入数列的概念,这样的情境 设计符合职高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个性特征。又如在上角的概念的推广这一节 时,我利用何雯娜的蹦床图片引入课题。2、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入数学知识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为“生活教育”,它由三个部分组成:“生活即教 育”、“生活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 习。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教师要把生活、数学、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 在切身体会中感悟新知识,从而使课堂充满盎然生机。 职高生已具备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许多数学现象或

7、问题怀有浓厚的 兴趣,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 讲球面上的两点间距离概念时,可问学生飞机为什么要沿球的大圆飞行?又 如:我在上随机抽样这一节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今天老师带了 5 件礼 物想送给 5 位同学,可是现在老师犯愁了,送给哪五位同学呢?大家想想怎么 办? (学生热烈地讨论后,纷纷发表意见。)又如我在上位移与向量的表示这节 时,我是这样引入:问题( 1)1 千吨的铁和一千吨的棉花谁更重?(2) 猫能捉住老鼠吗?一只老鼠以每秒 6 米的速度向东南方向逃窜,一只猫以每秒 10 米的速度向东北 方向追,问猫能捉住老鼠?学生把上就能回答,方向不同,追不

8、上。对,现实 生活中有好多量不仅有大小,而且还有方向。由此得出向量的概念就水到渠 成。3、利用数学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数学知识 学生学习是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来认识数学的。在数 学的学习中,它需要学习者经历感受、体验和思考过程,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 的方法来学习数学。由直观感知到观察发现,或通过实验的手段来逐步认识到 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认知概念。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 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如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 念教学中,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观察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形成感性认识。 可给出以下实例: (1) 将书打开直立于桌面上,观察书脊

9、和各页面与桌面的交 线,显然都是垂直的: (2) 在开门的过程中,观察门轴和门与地面的交线始终垂 直的: (3) 日光下,观察直立于地面的旗杆及它在地面上的影子,尽管随着时间 的变化,影子的位置会移动,但旗杆始终与影子垂直。从以上三个生活实例感 悟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形象,从而形成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感性认识;第二步,通 过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上升为理性认识。可让学生准备两根小木棒,按以下程 序动手实验、自主探索: (1) 要求学生拿出一根小木棒放在桌面上,然后过该木 棒上的一点,在桌面上作它的垂线,并提问能作出多少条? (2) 要求学生将放在 桌面上的那根小木棒举起来,然后再过同一点作它的垂线,并提问

10、可作多少 条; (3) 将其中的一条垂线(小木棒)旋转一周的轨迹是什么?以上的现象说明 了什么问题?如何给直线和平面垂直下定义?可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如下: (1) 在 平面内,过直线上任意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2) 在空间中, 过直线上任意上点有无数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 相交,并且和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 直。这样让学生亲身参与,水到渠成地抽象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又如在 引入异面直线的概念时,可让学生拿出两支笔自由摆放位置,它们会发现有两 条直线既不相交也不平行,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通过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

11、 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探索新知的欲望,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异面直线的概念。4、利用学生的个人体验创设情境引入数学知识 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必须先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和掌握的知识,让学 生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得以进行,即设计有支架的问题。设计有“支架”的问 题必须考虑到:支架如何搭建才是适当的,还需要考虑如何确定“期待学生发 展的能力和掌握的知识”,才能跨越其“实际发展水平”,又不至于超越“最 近发展区”的范围,逼近其“可能发展水平”。也有学者把“支架”定义为: “提供符合学习者认知层次的支持、导引和协助,以帮助学习者由需要协助而 逐渐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任务,进而使其由低阶的能力水准发展到高阶的能力水

12、准。”如对知识点“平行向量的概念设计时”是这样创设情境的:两个人用一 根不变形的钢管抬重物的物理背景,分析物体所受的向下重力与两个人肩膀对 钢管的向上的支持力和关系,提出以下问题:你能从向下重力与两个向上支持 力关系的物理背景中抽象出向量之间的某种关系吗?学生的思考便有了支架和 依托点,深刻理解了平行向量的概念及本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想而知。5、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典故创设情境引入数学知识 数学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历史,运用生动、丰富的事例创 设情境,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初 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和了解

13、,有 助于学生对数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发挥作用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技 术、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对数学发展所起的作用的了解,也有助于学生学 习数学兴趣的培养。通过了解数学家的工作历程,学生还可以感受数学家的严 谨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如在上函数概念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对照初中函数的定义,讨论为什么在 高中还要学习函数,函数为什么用集合来定义?在这里我引入康托尔创立的集 合论的历史知识,并从中找出答案。简短的话语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史知识的渴 求,使数学史成为数学课堂的兴奋剂,为学生打开了解数学的窗户。又如在讲 概率教学时,我让学生了解这门学科的产生历史:概率论产生于十七世纪 中叶,当时刺激数学

14、家首先思考概率问题的却是赌博中的分赌金问题,在探讨 赌博有关问题中产生了一门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现在概率论已经成为一 个非常庞大的数学分支,已广泛的应用于人口统计、人寿保险等范畴,让学生 了解这些实事,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可以增加他们学习数 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 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并不是一门神化的学科,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6、利用旧知识的闪光点创设情境引入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等有关,可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寻 找新知的“生产点”来创设情境。如在讲双曲线时,可创设情境,以前初中学 过双曲线,那么今

15、天讲得双曲线与我们以前学得双曲线是不是一回事呢,它们 之间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想探究结果,一定会抱着浓厚的兴趣学习。7、禾I用动画片、诗歌、谚语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幽默诙谐、充满童趣的语言更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吸 引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上等比数列前 n 项和教学中我对本课的 引入是这样创设的:(动漫演示)话说猪八如戒自西天取经回到了高老庄,从 高员外手里接下了高老庄集团,可好景不长,因资金周转不灵而陷入窘境,急 需大量资金投入,于是就找孙悟空帮忙。悟空一口答应:“行!我每天投资 100万元,连续一个月( 30 天),但是有一个条件:作为回报,从投资的第一 天起你必须返还

16、给我1元,第二天返还给我2元,第三天返还给我4元即后一天返还为前天的 2 倍”,八戒听了心理打起了小算盘:“第一天:支出 1 元,收入 100万元;第二天支出 2元,收入 100万元;第三天支出 4元,收入 100万元;哇,发财了心里越想越美再看看悟空的表情,心里又 嘀咕了:“这猴子老欺负我,会不会又在耍我?”教师提问:假如你是高老庄 集团企划部的高参,请你帮八戒分析一下,按照悟空的投资方式 30天后,八戒 能吸纳多少投资?又该返还给悟空多少钱?禾用动画片中的素材创设问题情 境,语言诙谐,以趣引思,触发了学生学习心向。又如在学习函数时,我是这 样引入: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x 只青蛙 x 张嘴, 2x 只眼睛 4x 条腿,扑通 x 声跳下水。设青蛙只数为x只,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