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中药与方剂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16385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01、-中药与方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0101、-中药与方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0101、-中药与方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0101、-中药与方剂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0101、-中药与方剂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01、-中药与方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01、-中药与方剂(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第一节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神农本草经托名“神农”神仙级别(上中下)365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自然景色要注意730新修本草长孙无忌、李勋、苏敬首创图文850证类本草唐慎微慎微证据图文 集宋此前本草之大成176本草纲目李时珍记载药物最多189纲目拾遗赵学敏特殊 奇特的药 增收新药数目之冠92716中华本草 880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五味 (一)含义五味,即指药物因功能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达。(二)拟定根据 五味学说是中医归纳解释药物效能的说理工具。 (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1.辛 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2、。如治表证的荆芥、薄荷,治气滞的香附,治血瘀的川芎等,都具有辛味。 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 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如治虚证的黄芪、熟地、核桃仁、枸杞子,治挛急作痛、调和药性的饴糖、甘草等,均具甘味。某些甘味药还能解药、食毒,如甘草、蜂蜜等。此外,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酸 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自汗盗汗、遗精滑精的五味子,治久泻久痢的五倍子,治久咳的乌梅,治大汗虚脱、崩漏经多的山茱萸等,均具酸味。此外,酸能生津、安蛔,如木瓜、乌梅等。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

3、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苦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 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适宜大量用。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如治瘰疬、痰核的昆布、海藻,治癥瘕的鳖

4、甲,治热结便秘的芒硝等,均具咸味。 素问五脏生成云:“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故食盐类咸味药不适宜多食,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尤当如此。有的咸味药如芒硝,能泻下通肠,脾虚便溏者慎用。.涩 能收、能敛,同酸味同样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滑脱诸证的龙骨,治久痢脱肛的赤石脂,治崩漏带下的海螵蛸等,均具涩味。习惯将涩附于酸。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7.淡 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如治水肿、小便不利的猪苓、茯苓,均具淡味。常将淡附于甘。 淡味药过用,亦能伤津液,故阴虚津亏者慎用。此外,尚有芳香味,其能散、能行、能开,有化湿、辟秽、开窍、醒脾等作用,如功能化湿的藿香、辟秽的苏合香、开窍的麝香、醒脾的

5、佩兰等,均具芳香味。习惯将芳香归为五臭之列,有的也标上辛味,称为辛香之气。芳香味与辛味同样,亦能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慎用。 升降浮沉 (一)含义 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所治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治疗疾患的病位相似,是阐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二)拟定根据 1药物的质地轻重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种子、果实及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多主沉降。2.药物的气味厚薄 一般觉得,味薄(辛、甘、微苦等)者升,气薄(寒、凉、微寒、平等)者降,气厚(热、温)者浮,味厚(酸、苦、咸等)者沉。气厚味薄者浮而升,味厚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厚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如苏叶味辛

6、性温属气厚味薄,故升浮;黄连、黄柏味苦性寒属味厚气薄,故沉降;浮萍味辛性寒属气味俱薄,故可升(发汗)可降(利水);等等。 3.药物的性味从四气讲,温升、凉降、热浮、寒沉。从五味讲,辛甘淡主升浮,酸苦咸主沉降。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多主升浮,如紫苏、荆芥等;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 4.药物的效用 药物的临床疗效是拟定其升降浮沉的重要根据。如白前能祛痰降气,善治肺实咳喘、痰多气逆,故性属沉降;桔梗能开提肺气、宣肺利咽,善治咳嗽痰多、咽痛音哑,故性属升浮。又有不少药体现为升浮与沉降皆具的二向性,如胖大海,既能清宣肺气、利咽而具升浮之性,又能清热解毒、通便而具沉降之性;前胡,既

7、能降气祛痰而显沉降性,又能宣散风热而显升浮性。(三)所示效用 升和浮、沉和降,都是相对的。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达发散向外,沉表达收敛固藏和泻利等。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刊登、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四)临床应用 .顺其病位选择用药一般说,病位在上表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品有升浮之性的药。 2.逆其病势选择用药一般说,病势下陷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品有升浮之性的药。 3.据气机运营特点选择用药有时也根据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周而复始之特点,在组方遣药时,常将升浮性药与

8、沉降性药同用。(五)阴阳属性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六)影响因素 每一味药物的升降浮沉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炮制: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等。配伍:在复方配伍中,少量性属升浮的药,在同较多的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制约;反之,少量性属沉降的药,在同较多的升浮药配伍时,其沉降之性可受一定制约。 第三节中药的功能与主治病证 中药的功能与主治病证,既是组方遣药的根据和防治疾病的基本,又是临床中药学的核心内容和中医学的重要构成部分。 一、功能 (一)含义 功能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的作用。又称功能、功用、效能、效用。其有高档与初

9、级之别。 (二)认定 中医对中药功能的结识、概括和拟定,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引下,根据机体的用药反映,即用药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通过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及归纳分析的措施反推而得。 (三)表述 中药功能的用语大多采用动宾短语构造构成的词组。其中,对初级功能的表述,常常与病证或症状等相相应,所用语句多为动词加疾病名称构成的词组,如“已心痛”,“已疥”,“截疟”,“治瘘”,“治皮胀”,“主寒热、疝瘕、头风、目黄、耳聋”,“延年”等。对高档功能的表述,常常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相相应,所用语句多为动词加病邪(如风、寒、暑、湿、燥、火等)、脏器(如心、肺、脾、肾、肝、胃、小肠、胆、皮肤等)、生理功能或分泌排

10、泄物(如阴、阳、气、血、津、液、精、尿、便)及病理产物或反映(如痰浊、瘀血、疼痛、结石)等名称构成的词组。如清热、燥湿、散风寒、祛风湿,平肝、补肝、补肾、清肺,补气、生津、行气、活血、通便、利尿、化痰、祛痰、泻火、化瘀、排石等。 (四)分类.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辨证的功能:是指中药的某些功能分别与八纲辨证的各纲辨证相相应。如相应表里辨证的有解表、刊登、温里、攻里等;相应寒热辨证的有散表热、清里热、散表寒、散里寒等;相应虚实辨证的有补虚、泻实等;相应阴阳辨证的有补阴、滋阴、敛阴、补阳、助阳、温阳、回阳等。 (2)针对病因辨证的功能:是指中药的某些功能分别与病因辨证的六淫与疫疠、七情、饮

11、食劳伤、外伤等辨证相相应。如相应六淫与疫疠的有散风、祛寒、清暑、渗湿、燥湿、化湿、润燥、清热、泻火、解毒等;相应七情的有镇惊、定惊、解郁、安神、醒神等;相应饮食劳伤的有消食、消积、补虚、强身等;相应外伤的有生肌、敛疮、续筋接骨、解蛇虫毒等。(3)针对气血津液辨证的功能:是指中药的某些功能与气血津液辨证的气、血、津液病证辨证相相应。如相应气病辨证的有补气、行气、降气、敛气等;相应血病辨证的有养血、活血、止血、和血、摄血等;相应津液辨证的有生津、保津、化痰、涤痰、化饮、逐饮、利水、逐水等。 ()针对脏腑辨证的功能:是指中药的某些功能分别与脏腑辨证的各脏腑病证辨证相相应。如相应心脏的有养心、清心、泻

12、心火、补心血、通心脉等;相应肺脏的有宣肺、温肺、清肺、润肺、敛肺、降肺气等;相应大肠的有通肠(便)、润肠、滑肠、涩肠等;相应脾脏的有补脾、健脾、温脾、运脾、清脾热、补脾气、升脾阳等; 相应胃腑的有温胃、健胃、养胃、开胃、泻胃火、降逆止呕等;相应肝脏的有疏肝、清肝、养肝、暖肝、泻肝火、平肝、潜阳、养肝阴(血)、息肝风等;相应胆腑的有利胆、清胆、温胆、利胆排石等;相应肾脏的有温肾、补肾、益肾、固肾、滋肾阴、补心气、助肾阳、暖肾气、补肾纳气、益肾填精等;相应膀胱腑的有清利膀胱湿热、散膀胱冷气等;相应三焦、脑腑、女子胞的有通利三焦、健脑、醒脑、暖宫等。(5)针对经络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功能:是指中药的某些

13、功能与经络辨证或六经辨证的各经病证辨证相相应。如和解少阳、散太阳经风寒、散少阴经风寒、降厥阴经上逆之寒气等。 (6)针对卫气营血辨证的功能:是指中药的某些功能与卫气营血辨证的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病辨证相相应。如疏散风热、清气分热、清营分热、透营转气、清营凉血、凉血解毒、散血解毒等。 ()针对三焦辨证的功能:是指中药的某些功能与三焦辨证相相应。如宣化上焦湿浊、芳化中焦湿浊、清中焦湿热、清利下焦湿热、补中气、温中散寒等。 2按中医治疗学分类 (1)对因功能:是指某些中药能针对病因起治疗作用。其中,属于祛邪的功能有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泻下、涌吐、解毒、杀虫等;属于扶正的功能有补气、助阳、滋阴、

14、养血等;属于调理脏腑或气血的功能有疏肝、柔肝、宣肺、和中、理气、活血、安神、开窍、潜阳、息风等;属于消除病理产物的功能有消食、利水、祛痰、化瘀、排石、排脓等。 ()对症功能:是指某些中药能缓和或消除疾病过程中浮现的某些或某种症状,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避免病情恶化,如止痛、止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涩肠止泻、涩精止遗等。 (3)对病证功能:是指某些中药对疟疾、赘疣、痹证、鼻渊、黄疸、肺痈、绦虫证等病证,具有明显优于她药的疗效,如截疟、蚀疣、祛风湿、通鼻窍、利胆退黄、消痈排脓、驱杀绦虫等。 (4)对现代病症功能:是指某些中药对西医学所描述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肿瘤等病症有明显的疗效,而使

15、用老式功能术语又难于体现清晰,权借现代药理学术语来体现,如夏枯草降血压,决明子降血脂,天花粉降血糖,半枝莲抗肿瘤等。 二、主治病证 (一)含义 所谓主治病证,是指药物在临床的重要适应病证,也称重要适应范畴,简称主治。 (二)表述 1.病名类主治病证 是指以疾病的名称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疟疾、肺痈、肠痈、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等。2.证名类主治病证 是指以疾病的证名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热淋、血淋、热咳、冷哮、湿热黄疸、风热表证、风寒表证、风寒挟湿表证等。 .症状名类主治病证 是指以病或证的某一症状名称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惊悸、耳鸣、耳聋、口臭等。 三、功能与主治的互相关系 (一)初级功能与高档功能初级功能是高档功能的基本,而高档功能是初级功能的升华与提高。 (二)功能与主治病证中药的功能与主治病证是互相关联、密不可分的。主治病证是拟定中药功能的根据,功能又提示了中药的主治病证。 (三)性能特点、功能主治、配伍应用的内在联系 每一味中药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