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160681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内容丰富,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觉和欣赏数学美、利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那么应该怎么制订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带来相关的内容,期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一)一、班级情况分析二年级共两个班,92人,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础上已经达成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尤其是部分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全部比较感兴趣。不过在碰到思索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即使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全部不错,不过成绩不

2、能代表她学习数学的全部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表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础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取得的乐趣。二、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午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三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四单元图形和拼组;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十单元图形的周长;第十一单元总复习。三、教学要求1、数和代数:、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

3、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深入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正确识别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2、空间和图形:、经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合适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部分物体的长度。、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3、统计和概率:、能用适宜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4、实

4、践和综合利用:、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加深对统计意义的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四、教学重难点在“数和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关键教学内容。在“空间和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关键教学内容。在“统计和概率”中分段统计是关键教学内容。在教学“空间和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在“统计和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

5、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五、教学的具体方法1、将“数和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照由易到难的标准去教学。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2、在“空间和图形”时,能够借助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依据学生的年纪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3、在“统计和概率”中,能够以学生四面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次序来引导学生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4、联络学生生活实际,了解所学内容。比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搜集超市的部分宣传单

6、上部分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表现了数学于生活的道理。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二)一、 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本班共有65人,男生35人,女生30人,全班学生学习基础尚可,但课堂参与意识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作业习惯,学风、班风的建设需要深入加强。少数学生思想品德有偏差,自私狭隘。大部分学生体质健康,但少数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要加强体育锻炼。二、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含以下部分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和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处理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

7、等。这册教材的关键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处理问题。三、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依据除法的意义处理部分简单的实际问题。3、 使学生学会识别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部分简单和稍复杂的包含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5、 使学生深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次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

8、和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下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需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和分解。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9、 经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12、经过实践活动体验

9、数学和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四、关键难点关键: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处理问题。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多个应用题。五、全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情况1、降低了难度。关键表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改变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关键是教学复式统计表和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关键学习调查的方法和统计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二分之一和在方格纸上识别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2、完善结构体系。关键表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改变上。首先立刻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

10、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么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络。(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含:数据搜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处理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三)编排特点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相互搭配。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3、继续重视表现数学背景知识。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5、练习的层次、功效分明。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六、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以前的教具和学具,部分仍可继续使用,本册的教学需要部分新教具和

11、学具,如:算盘学具盒。七、教学方法1、科学安排处理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表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4、提供相关空间和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含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八、课时安排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8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依据本班具体情况课时大致安排以下:一、数据搜集整理(3课时)二、表内除法(一)(10课时)1、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2课时左右除法

12、3课时左右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图形的运动(一)(4课时)四、表内除法(二)(5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课时左右处理问题 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五、混合运算(7课时)两步式题 4课时左右处理问题 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六、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5课时左右处理问题 3课时左右小小设计师 1课时七、万以内数的认识(12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 3课时左右10000以内数的认识7课时左右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课时左右八、克和千克(2课时)九、数学广角(3课时)十、总复习(4课时)(三)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二年级学生共有学生4

13、0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很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部分同学因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其本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处理问题。需要愈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索。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愈加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含下面部分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

14、形和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处理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三、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次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量。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初步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问题、数学和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处

15、理问题中使用小括号。5、会识别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6、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复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觉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四、教学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