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物体分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158687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物体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物体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物体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物体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物体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物体分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物体分类以下内容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 ,小编还将陆续整理小学各年级教案资料 ,供广阔小学老师参考使用。请大家关注数学网小学频道 ,预祝大家工作愉快。教学目标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物体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教学难点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一、活动一:激情导入 ,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一谈话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 ,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 ,你们欢送他们吗?1出

2、示图片:小猫和小狗2小狗说:谢谢大家小猫说:在学习前我想提一个问题 ,你们能记住我们吗?请快想想 ,怎样才能记住我们二学生讨论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2学生反应: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小狗高高的、瘦瘦的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二、活动二:练习分类小狗说: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请你们帮个忙 ,给它们分类一出示图片:物体分类二分组讨论1四人分小组讨论 ,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2学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出示图片:分类方法一、分类方法二三、活动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小狗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教师板书:认识物体一认识长方体1出示图片:长方体2小狗问:它是什么

3、样子?3每一名同学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 ,看一看 ,数一数有几个面 ,摸一摸每个面一样大吗?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的?起个什么名字?4学生反应长方体的形状特点1有六个面;2有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个面是长方形 ,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四个面是一样大的 ,还有两个面一样大教师板书:长方体二认识正方体1出示图片:正方体2小猫问:这个物体是长方体吗?有什么特点?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起个什么名字?3学生分小组讨论4学生反应正方体的特点正方体六个面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教师板书:正方体副标题#e#5你是怎么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哪些东西是正方体的呢?四、活动四:认识圆

4、柱体和球一认识圆柱体和球1出示图片:圆柱体、球2小狗问:你的桌面上还有什么物体呀?它们有什么特点?3学生小组讨论4学生反应圆柱体有两个面是圆形的 ,球上没有一个平面教师板书:圆柱、球5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体的?那些物体是球体的?二小结今天我们和小猫和小狗一齐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我们一齐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教师指图形 ,学生举物体 ,说名字三出示图片:找朋友五、活动五:做游戏摸一摸、猜一猜游戏介绍:将所有的物体全部放在课桌上 ,小组中的每个人轮流用围巾蒙住眼睛 ,用手摸物体并猜出是什么物体 ,看谁猜得又对又快六、活动六:小小建筑师1用桌上的物体搭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1学生反应七、总

5、结今天你们认识了哪些物体?怎么记住它们?我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物体吗?八、板书设计认识物体一般说来 ,“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 ,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 ,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 ,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 ,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 ,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要练说 ,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 ,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 ,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 ,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 ,让幼儿在观察

6、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 ,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开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 ,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 ,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 ,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拟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