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梅兰芳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15752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梅兰芳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梅兰芳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梅兰芳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梅兰芳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梅兰芳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梅兰芳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鲁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鲁教版夯基达标优化训练系列我夯基 我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粗犷 矿石 空旷 状况B.慵倦 雍容 平庸 雇佣C.惺松 猩红 腥气 醒目D.翘首 窍门 峭壁 讥诮解析:A项中“犷”读“un”,其余读“kun”。C项中“醒”读“xn”,其余读“xn”。D项中“翘”读“qio”,其余读“qo”。B项全都读“yn”。答案:B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可是今天晚上她却浓妆艳抹,穿上了最正统的高领紧身的女性裙袍:可见剧院毕竟是个守旧的天地,服装上开不得半点玩笑。B.“易卜生是伟大的。易卜生是不朽的。”他谦恭有礼地表示敬意,“我拜读过他的作品。”C.

2、为什么不说是“她”呢?因为这是位男演员,这里舞台上全由男演员演出。D.据说父母把儿子送进这类教育机构必须事先承认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负担任何责任,甚至还包括“孩子被鞭笞致死。”解析:D项中句号应放在全句之后。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可是今天晚上她却浓妆艳抹,穿上了最正统的高领紧身的女性裙袍:可见剧院毕竟是个守旧的天地,服装上开不得半点玩笑。B.是呀,我们西方国家的戏剧有一个时期未尝不是这样喧闹和杂乱的?C.舞台上这一场拼杀虽然完全不是现实的,但却照样充满了血腥和残暴。 D.它本身似乎就是某种中国式的霍尔贝格或者莫里哀,不过放肆的程度要比那两位大师高出十倍,因而

3、也成了更加引人入胜的喜剧。解析:B项中“未尝”使用不当,在问句中应该使用“何尝”。答案:B4.将下面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补充完整。(1)梅兰芳是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和_、荀慧生、尚小云并称为“_”。(2)易卜生是_(国别)剧作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_。(3)莫里哀是_(国别)剧作家,代表作有_、_。(4)西厢记是_(朝代)杂剧,作者是_,主人公是张君瑞和_。解析:本题考查对与文章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所考查的内容都是重要的和中学生应该掌握的。答案:(1)程砚秋 四大名旦 (2)挪威 玩偶之家 (3)法国 悭吝人 伪君子(4)元代 王实甫 崔莺莺我综合 我发展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4、完成57题。 现在已经十二点钟了,我们在戏院坐了将近五个钟头。 梅兰芳在哪儿呢? 这五个钟头里没有一分钟幕间休息,那面烦人的大鼓只要一遇到事情就像打雷般地敲响。而两根弦的中国小提琴像根红线一样整个晚上都粘在人的神经上。这出戏完了是那出戏。像这样呆坐着一出接一出没完没了地看戏,真是一种叫人肉体上受不了的疲劳战。 他究竟怎么回事? 清晨四点钟,梅兰芳终于来了。 那迪内已经向我解释过:梅兰芳是那么伟大,以致他的心情好坏也成了观众的喜恶。观众们通宵达旦,翘首以待地一直坐等到他天亮出场,这证明了他是了不起的,受人爱戴的。这样,用中国话来说,他就有了“面子”。 挣得“面子”是人生中所能得到的最大的欣慰和礼

5、遇,而反过来说,丢“面子”则是同等程度的奇耻大辱。 现在梅兰芳挣得了面子! 可是他得到的是一张张灰白的、慵倦的、睡眼惺忪的脸。武戏、滑稽戏、对白戏、音乐歌唱戏,我们坐在剧院的九个小时里都看遍了。剧院外面天已经蒙蒙亮,顶楼花厅窗户已经变为紫绛色。 可是当梅兰芳一出场,所有人的疲容立时一扫而光,人人脸上露出了抖擞的精神和充满了刚刚迸发出来的期望。大家都坐得像蜡烛一般笔直,眼睛是年轻的、炯炯发光的。 就像一团裹在白色绸缎里的絮云,梅兰芳轻轻柔柔地出现在舞台上。人们看不清楚他做了什么动作,仿佛他没有挪动脚步人已经袅袅娜娜地飘荡过来,仿佛他的双手徐徐卷舒出一层朦胧的轻纱。 他抬起了手臂,连一个外国人,一

6、个对此道一窍不通的门外汉都可以看出来,他的这个动作美极了,姿势既优雅,神韵又端庄。就在这个时候,整个剧场像是点燃了熊熊的火焰。观众们站立起来,他们高声呼喊:“好!”“好啊!”观众们为能一饱眼福而欣喜若狂。他们准确地知道这个抬起手臂的动作是多么优美,多么难得。 梅兰芳演的那出戏,也是唯一的一出我过去所知道的戏。那就是西厢记 梅兰芳演的这出戏描述了一个既有相思成疾、又有爱情追求的月夜。在他的千姿百态的表演里闪烁着神奇的光彩,忽而是倾吐爱情的温柔,忽而是反唇相讥,忽而是冷漠无情;像是游移在寒夜中捉摸不住的星星磷火,像是碧绿似冰的晶莹美玉,像是纯洁无瑕的坚硬大理石,像是金星迸溅的爱情流火。月亮和梅兰芳

7、就这样交相辉映着 不过外面太阳升得老高。我们走出剧院,驱车经过行人川流不息的街道时,已经是骄阳似火的大白天了。5.梅兰芳出场前后,观众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解析:使用对比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有所突出和强调,这里也不例外。参考答案:梅兰芳出场前,观众翘首以待,睡眼惺忪,疲乏不堪;梅兰芳一出场,所有人的疲容立时一扫而光,人人脸上露出了抖擞的精神,眼睛变得炯炯有神。这种前后对比的描写,突出了梅兰芳高超的演技和他受观众欢迎的程度。6.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表达技巧的把握。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的选择等,都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这一段文字在这方面的

8、特点比较突出,不难把握。参考答案:这段文字用词华美,句式整齐;使用排比手法,加强了文章的气势;选用一系列新颖的喻体构成比喻,创造了优美的意境。所有这些,都渲染了梅兰芳非凡的表演艺术,表达了作者的由衷钦佩和赞美。7.作者认为,梅兰芳受观众欢迎说明他“挣得了面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解析:这是一道比较开放灵活的题目,不强求统一的答案,但必须言之成理。参考答案:这种说法可以认为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十分准确。现实生活中中国人所说的“面子”,往往带有表面、虚荣的成分,而梅兰芳因演技高超大受欢迎,不能说是虚荣。(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题。戏剧与戏曲 “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

9、周钟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也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 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思想内涵深化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 前些

10、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芳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

11、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的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历史。目前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此庞大的艺术队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取材于周华斌什么是戏曲) 8.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

12、核心,所以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B.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话剧、歌剧、舞剧不同,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C.西方戏剧的代表是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体系,而中国戏剧的代表是梅兰芳体系。D.虽然“戏”字出现很早,但中国戏曲的成熟至今还不到1000年 解析:判断是否符合文意,需回到原文中逐一核对。A项应该注意原文第二段中对“戏曲”的介绍“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所以A项错误。B项注意原文第三段“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所以B项错误。C项读原文第四段可知“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中并没有提到“代表”一词,故C项也错误。答案:D9.根据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

13、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从表演体系来说,与其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B.布莱希特体系C.梅兰芳体系 D.写意体系解析:回到原文对应各个戏剧体系的特点,以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所以C、D两项可以排除。“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的戏剧体系,不符合电视连续剧的特点。答案:A10.填空。戏曲与百戏相比,增加了_和_,保留了_和_。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要点的归纳。回扣原文,筛选原文中对“戏曲”和“百戏”的相关介绍,比较区别,即可得出答案。答案:故事 歌曲(歌、诗歌)

14、 乐舞 技艺(杂技)11.作者是否赞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为什么?解析:作者对“世界三大戏剧体系”这一说法的看法集中在原文的第五段,可读此段,找出相应答案。参考答案:不赞同。因为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二、语言运用12.概括下面的语段所包含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个字。)京剧使用的一定是北京方言吧?不对。由于京剧是从湖北的楚调(在明、清两代湖北一带称湖广)与安徽的徽调演变而来的,所以京剧的唱腔和念白是在湖广与安徽的方言基础上形成的。但是我们今天听京剧与汉剧、徽剧的唱腔、念白有些相似却又不完全相似。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京剧是楚调与徽调演员在北京相互融合后形成的,为适应北京的观众,不可避免地溶入了京音。就好像是湖北人说北京话,声调是湖广的,许多字音却是北京的。湖广人听得懂,北京人也听得明白。 解析:仔细阅读可以看出,这段文字以两个问句为标志形成两个层次,第一层讲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