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DOC 12页)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155844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DOC 1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DOC 1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DOC 1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DOC 1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DOC 1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DOC 1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DOC 12页)(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 教 部 编 版 语 文 四 年 级 下 学 期期 末 测 试 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24分,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蜻蜓(qn) 茅檐(mo) 变化多端(dun)B.忧虑(l) 崭新(zn) 蜿蜒盘旋(wn)C.嘱咐(zh) 劫持(ji) 一曝十寒(p)D.绮丽(q) 蔬菜(sh) 汹涌澎湃(pn)2.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B.天高地阔 迫不急待C.手不释卷 凿壁偷光 D.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3.下列有可能与“揭”的读音相同或相似的一项是( )A.扭 B.揪 C.勃 D.歇4.下列词语与其

2、他三项不是同一类的一项是( )A.知难而进 B.全力以赴 C.有始无终 D.无坚不摧5.将成语填入句子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些整天浪费宝贵时间的人,简直是_。A.足智多谋 B.愚不可及 C.异想天开 D.耳聪目明6.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特殊含义C.表示引用 D.表示讽刺或否定7.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往足球里打气,足球就会变得硬邦邦的了。B.王师傅技术高明,再难的活儿,只要到他手里,就能化难为易。C.这次接力赛我们落后了,不是我们跑得太慢,而是接棒不够默契。

3、D.既然他学习刻苦,思想品德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就被评为“三好”学生。8.对下列句子中的描写方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动作、神态描写)B.大海上夜色正浓,烟雾弥漫。(环境描写)C.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语言描写)D.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动作描写)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B.我们应当保持公共场所的清洁。C.我认真改正并听取大家的意见。D.我带了课本、笔、纸等文具,按时到校。10.对下列句子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蓝蓝的天上飘

4、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这个句子把浮云比作红绸和鸡冠花。B.“它(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句子中用狗来举例,向我们说明这种恐龙的外形特点。C.“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句话说的是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D.“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这是作者的想象并不是比喻。11.“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这一句放在( )最合适。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

5、罩在柔软的芦花里。A.前 B.前 C.前 D.前12.下列作品与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诺曼底号”遇难记维克多雨果B.海上日出巴金C.我们家的男子汉曹文轩D.记金华的双龙洞叶圣陶二、填空题。(10分,每空1分)13.古人描写的乡村生活是多么富有情趣: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_”从侧面写出了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_”中,农村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现在的乡村生活也充满诗情画意:“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_的风景。”14.本学期我们结识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人物: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小英雄_;心地善良、聪明懂事的_;为了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

6、身的_;历经艰辛,终于回到祖国的_。15.本学期我积累了墨梅中盛赞墨梅高风亮节的名句:“不要人夸好颜色,_”;关于自强不息的名句是:“_,君子以自强不息”;关于学习要勤奋刻苦的名句是:“书山有路勤为径,_”。阅读与感悟三、暑假,乐乐和他的阿姨两家人准备去海洋公园游玩。认真阅读下列组合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海洋公园门票说明成人票:80元/人儿童票:40元/人(1米至1.4米)免票:身高1米以下儿童在购票监护人陪同下,免费入园,每位监护人限带一名免票儿童;每超过一名免票儿童,均按儿童票购票。半票:现役军人、残疾人、65周岁以上的老人均凭有效证件购买半票。【材料二】游玩项目注意事项升空

7、奇遇12岁以下的儿童必须由成人陪同冰极天地全年低温,请自备外套保暖熊猫护理员小朋友需要在3岁以上,注意不能摸熊猫海底潜水游客身高必须为145厘米及以上,有心脏、血压疾病者不宜参加夏威夷沙滩没有身高、年龄等特殊要求16.乐乐10岁,身高143厘米,去海洋公园,应该买的票是( )(2分)A.成人票 B.儿童票 C.半票 D.免票17.妈妈带着乐乐一起去海洋公园游玩,乐乐不可以游玩的项目是( )(2分)A.冰极天地 B.夏威夷沙滩C.熊猫护理员 D.海底潜水18.乐乐的阿姨带着身高不到1米的双胞胎儿子去海洋公园玩,她买票最实惠的组合方式是( )(2分)A.两张成人票。B.一张成人票。C.一张成人票和

8、两张儿童票。D.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19.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乐乐的爸爸是现役军人,可买半票。B.满3岁以上的儿童才可以体验“熊猫护理员”这个项目。C.乐乐的叔叔手臂刚受了伤,绑着绷带,可以享受半票优惠入园。D.乐乐的爷爷68岁了,他凭有效证件只要花40元就可以入园游玩。20.患有高血压的爷爷准备带你(乐乐)一起去海洋公园玩“冰极天地”和“海底潜水”两个项目,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至少两条)(4分)建议一:_ _建议二:_ _四、阅读看不见的爱,回答问题。(24分)看不见的爱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儿和一位

9、妇女。小男孩儿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我站在小男孩儿身后不远的地方,看他打那瓶子。我还从没有见过弹弓打得这么差的孩子。他有时能把弹弓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安详地微笑着,不时地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小男孩儿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孩子的母亲。小男孩儿很认真,屏住气,瞄了很久,才打出一弹。可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而他还在不停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小男孩儿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笑了笑。“谢谢,不用了!

10、”她停顿了一下,望着孩子,悄声对我说,“他看不见。”我怔住了。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沉默了。过了很久,小男孩儿打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微笑着,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我慢慢发现,在他母亲的提示下,小男孩儿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点儿,打一弹,再移点儿,然后再慢慢移回来。我想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啊!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

11、“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小男孩儿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我对他们说了声“再见”,便转身往回走去。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碎裂声。21.第2自然段中,作者站在小男孩身后不远的地方,以下选项中不是他看到的情景是( )(2分)A.小男孩弹弓打得很差。B.有位妇女不停地给小男孩递石子。C.小男孩不停地打弹弓。D.小男孩打中了瓶子。22.“小男孩儿很认真,屏住气,瞄了很久,才打出一弹。”这句话主要是对小男孩的( )描写。(2分)A.语言 B.动作 C.外貌 D.心理23.文中的“我”认为

12、妇女是孩子的母亲的理由是( )(2分)A.她坐在孩子的身旁。 B.她给孩子递石子。C.她不断地提醒孩子。 D.她的眼神满含着慈爱之情。24.对第6自然段中“我怔住了”的原因,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打弹弓的是盲孩子。B.打了无数次却打不中。C.小男孩儿的母亲不同意“我”教小男孩儿打弹弓。D.男孩瞄很久才打出一弹。2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对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点明时间已过了好一会儿。B.美妙的傍晚景色暗示成功的即将到来。C.说明蛐蛐的歌声十分动听。D.表明小男孩在母亲的陪伴下练习的时间长。26.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_ _27.文中的母亲说“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说说你对母亲的话的体会?(3分)_ _28.你赞成文中母亲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_ _29.如果把文章结尾的“。”换成“”,你能试着把文章补充完整吗?(3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