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三八优秀征文6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154438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香三八优秀征文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书香三八优秀征文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书香三八优秀征文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书香三八优秀征文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书香三八优秀征文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香三八优秀征文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香三八优秀征文6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香三八优秀征文6篇 是专业的范文写作网站,每日更新大量热点文章。同时,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写作团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如果下面的范文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或者写作电话:00-01-155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服务 【篇一】 人们常常赋予幸福过多的物质条件,结果也许你在苦苦追求这些物质条件的过程中,匆匆的脚步让你错过了路边许多优美的风景。幸福有时很简单,只要你有一颗善于感受幸福的心,你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幸福。 我曾仿写了幸福在哪里。的歌词,尽管我并没唱它,但它是我内心真实的体会:“幸福在哪里。我会告诉你,它不在抱怨叹息中,它不在无聊的闲谈里。它在平凡

2、的工作中,它在巧妙的创意里。它在一道道温暖的目光中,它在上课时孩子们专注的眼神里;它在纯洁的心灵中,它在善意的帮助里。幸福在哪里。我还要告诉你,它在母亲的叮咛中,它在儿子懂事的行动里;它在爱人欣赏的目光中,它在同事们赞赏的话语里;幸福在哪里。幸福在不断进取的脚步中,幸福在战胜困难的勇气里;幸福在哪里。幸福在生活的小事中,幸福在人生的智慧里。” 在一般人看来,教师本就生活清贫,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忙忙碌碌,压力山大,何谈幸福。城里教师尚且如此,何况条件艰苦的乡村教师呢。我想:与其整天烦闷难熬,怨天尤人,度日如年,于事无补,倒不如把每一天当做人生的最后一天来过,这样,你会很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好好地

3、生活,好好地工作,好好地做人,好好地对待家人,好好地孝敬父母,不让生命有一点遗憾。你会拓展生命的宽度,让生命增加一抹抹绚丽的色彩。你会变得更加自信,你的脸上会常常挂着迷人的微笑,你的身心会越来越年轻 我曾经跟同学交流时戏谑我现在的生存状态。“两栖动物”周一至周五住校,周末回城度假。还笑称我过的是半隐居生活。虽然县城的的老师工作家庭两兼顾,物质文化生比我们丰富多彩,可对于个性好静的我来说工作之余能独处一隅,无人搅扰,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有书、电脑、电视为伴,出门见到的是活泼快乐的学生,恭敬地一声“老师好。”的问候,虽清净但不同于离群索居,我很习惯也很享受这种生活状态,既免去了整天呆在城里的枯燥单

4、调,也省去了周末去郊游爬山的调剂,还可以通过周末闲暇陪家人逛街,看望老母,做一顿美味犒赏自己,这样的“两栖”生活我很享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虽然我的教学中有不尽完美之处,甚至是遗憾,但大多数情况下,凭着自己的知识积淀,娴熟的表达,灵活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面对着一双双稚嫩、渴求知识的眼睛,一张张微笑陶醉的面容,我由衷地感到快乐、幸福。 我的学校住所破旧、简陋,里头的陈设灰暗、单调,但我把它收拾得简洁、舒适、温馨、实用,我住在里头丝毫没有降低幸福感,吃饭时打开电视或收音机,了解新闻时事;锻炼或娱乐的时候打开音乐和音响,熟悉的旋律响起来,喜欢的歌我就跟着情不自禁唱起来,富有节奏的音乐我就舞起来,这时

5、,身心放松,我觉得比健身房更自由,更自在。 读书更是我半隐居生活的重要内容。宜人的夜晚,院外虫鸣声声,而我这时很喜欢靠在床上,打开书,我最陶醉的一天就在这书香中慢慢落下帷幕。书香中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让我神游于祖国的许多名胜宝地,惊异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书香中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魔幻的想象,写出了拉美的历史和孤独,让我流连忘返;萧红的呼兰河传让我看到了萧红的寂寞和孤独,萧红对当时东北小镇的真切描摹,对呼兰河百姓的善良、愚昧、麻木的深刻精准的刻画,让我惊叹她的才华,更为她的遭遇和早逝同情和惋惜。白落梅文字的清淡、简省让我百读不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充满着睿智、理性的光芒。作品粗野

6、中寓含荒谬,荒谬中不无理性,理性中浸满幽默,幽默中沾满讥讽,讥讽中蓄满批判,不愧是中国的乔伊斯和卡夫卡。余华的活着既像一个寓言,也像一部史诗。跨越了从民国初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一段动荡不安、波澜壮阔、改天换地的中国现代史。福贵的经历代表了经过那段历史的亿万中国人的经历。人生就是一部悲喜剧,活着的意义就是去经历、去体验人生中的个中滋味。 周末在家,我会把家里收拾整洁,然后会去超市或菜市场采购,回家做一顿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的营养大餐,如红烧带鱼、可乐鸡翅、啤酒鸭、香菇烧鸡、酱爆肉、水煮鱼等等犒劳自己和家人。我还会挤出时间,去老家探望老母,为老母做做家务,陪她聊聊家常,看着她身体精神俱佳,我也带

7、着一份喜悦满意而归。 生活是个调色板,我们要把自己生活的色彩调配得美丽动人;生活也是七弦琴,我们要善于拨动协调的音符,奏出动听的旋律。 【篇二】 曾几何时,懵懂记事开始,外公书架上的战争与和平诉说着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爱国情怀,也见证了外公因亲历中国解放战争而铸造的一颗坚韧赤子之心。妈妈的那本平凡的世界记录着自强不息、永不放弃的知青岁月,也见证了妈妈与书相伴充满奋斗的无悔青春。而我记忆中的精装版上下五千年是八十年代父亲省下“的确良衬衫”的钱换来的。珍贵不仅因为它的来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到现在二十年过去,那本上下五千年历经几次搬迁,换过几个城市,依然珍藏在自家的书柜中。 就这样记

8、录了一代又一代的过往,记录了一年又一年的岁月。有道是:“忠厚传家久,书香继世长”。喧嚣退去,过往不再,唯有伴随着墨色的文字,丰满的内容,深邃的思想,将过往点点滴滴的幸福,永远留存在书香深处,才能形成独特的家风,形成家文化的传承。 翻开已经泛黄的老照片,想起当年妈妈下乡返城后参加77届的高考,为了考取心中的理想学府,她放下还在嗷嗷待哺的孩子,重新拾取心爱的书本,毅然考取了东北财经大学的物资管理系,接下更是四年持之以恒地钻研学习。至今她会懊悔为求学提前将孩子断奶,但依然无悔自己当年的选择。她依然感恩那个恢复高考制度的时代,她更怀念无数个上山下乡的日子。在乡下的夜晚,就在众多知青累了一天酣然入睡之时

9、,只有她还在挑灯夜读。她是真的因为喜欢读书才“自找苦吃”,书是那个时代孤独的青春最好的陪伴,看书是那个艰苦的年代最大的快乐。 作为后独生子女的一代,我的童年却并不孤独,回想起来可能更多的是得益于书的陪伴。从小学期间的故事会等各种杂志,到中学时代的上下五千年,阅读的内容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比妈妈那个时代更丰富了,看书真的可以让一个人走进另一个美妙世界,看到兴奋处还不由得拿起笔来作上标注,怕自己忘记还会拿来“日记本”记上重要的摘要。现在这个“日记本”可能都已经掉页不齐了,但30年过去了,我一直把它珍藏,因为“日记本”记录的每个故事都给了我启迪,给了我力量,给了我积极的回忆。 其人至中年,体会颇深

10、,毕竟一生之路总会崎岖不平。当我前途黯然,我会想起“日记本”里一次次隐忍与坚持实现复国的勾践;当我遭受挫折,我会想起“日记本”里屡屡落榜后仍留下传世之作的蒲松龄;当我凭空受人误解,我会想起“日记本”里放弃越狱机会以示精忠报国之心的岳飞;当我惧怕孤独无从力量时,我会想起“日记本”里晚年孑然一身却达到诗词顶峰的李清照。相形之下,用时时相随的书中人物作为自己最有力的臂膀,总会有无穷的力量来填满人生的不如意,为自己的人生实现摆渡。 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不断更新的朋友圈,让我们来不及思考,来不及与心灵对话。而我享受这种一快一慢的节奏,我品味这种时空转换的感觉。常常捧书阅读,有隽永悠长的古诗三百,也有时下

11、流行的都市小说,有气象万千的中国通史,也有流传最广的西方圣经。没有功利地阅读,只要慢慢享受,我要尝遍阳春白雪,更要感受下里巴人。推开了生活另一扇大门,人生体会自然有滋有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家不在大,有书则融,读书的家风就这样不经意间“润物细无声”的传承下去,感染到我的女儿。七岁的她是一个小书虫,她会自己编一个故事甚至是连载小说,只是碍于会书写的汉字太少,大多的时候都是她口述我来执笔。有时候我发现,看似可以编书的小家伙其实仅仅是把她看过的几个小故事串联起来,换了主人公而已。但我依然保护她这份热情,鼓励她开启她的阅读之旅,因为书,我们心灵的交流更多,我们是母女亦是书友。 现在的我反而会更

12、担心她随时随地看书的习惯会伤害了她的眼睛,因此,特意选了一个她喜欢的小书架小书桌,传承了从外婆一辈就开始的家庭阅读习惯与书香氛围。 我想,一个女孩子,从小爱读书又涉猎广泛,长大后就会容易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广度与深度,行为方式与表达就会很有逻辑。最最重要的是,她会用自己书中所领悟到的内涵让自己有一种积极乐观的能量力面对生活,有一番诗意的细腻来感知幸福。有一种担当的责任来传承家风。 现下,少儿图书故事内容涉猎范围很广,有激发想象力的童话故事,还有逻辑思辨的侦探故事,有爱心感知温暖的亲子故事,还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种种这些,都会滋润着她的心灵,真是比起我们那一代,物质文化都大大地提升了,我不由

13、得感慨年来国家的富强,家乡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由得感慨时代在进步,文化在传承,当下一代的儿童起步的平台更好更高了。感恩时代的进步,感恩文化的传承,感恩身边的美好。 荷尔德林曾说过。“人要诗意地栖息在大地”。我感恩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感恩这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在这片肥沃的大地上,一家四代每辈人都会“有心无痕”地播撒书香的种子,传承爱书嗜书的家文化,终会深种于下一代的心中,静待开出一片书香之花,不求闻达诸侯,只求诗意生活,幸福满怀。 【篇三】 陌上花开出自吴越王钱镠之笔。 钱镠之妻吴氏,素有贤淑之名,随其征战半生,深受吴越王的宠爱。每年春暖花开,吴氏都要归故里小住时日,一解乡愁,侍奉二老。倘若

14、住的时日稍久,钱镠便会惦记这位结发之妻,派人带信给吴氏,诉思念,问归期。 有一年,吴氏照例回娘家,钱镠独自一人出宫踏青,看西湖早已烟柳青青、桃花灼灼,转念想起夫人不见多日,不禁思念情愫千万缕。回宫后,钱镠沉吟片刻,磨墨提笔,情真意切之下一挥而就,信中笔墨不多,仅有寥寥数言。 其中一句,令吴氏看后当场落泪,这就是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仅九个字,却是细腻温暖,朴实内敛。后经无数文人雅士沿用,其绰约风姿,一直无人能出其左右。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读到这一句时,心中不由感动,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副画面。 在那瘦西湖的风光旖旎美景中,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绕着湖水起起落落的鸟,清脆的鸟鸣不时响起,那是呼唤伴

15、侣的声音;此刻,阡陌之上鲜花盛情绽放,心中的伊人不在画中,但在心中最温柔的地方;颜色,在当下的这一季节里,仿佛要释放出沉睡一冬的热情,给看风景的人留下一份最为美好的回忆,在时光的涟漪中一圈圈地荡漾着。 我想,在那陌上花开的时分,能让吴越王如此思念的女人,定然也是一位不俗的红尘丽人。可是查阅诸多史料,只知吴氏是临安横溪郎碧村的一名农家女子,貌美且温良,方圆百里远近闻名,而钱镠那时尚未发迹,依靠贩米来维持生计,但吴氏却不嫌他家贫貌丑,识其传略,重其才情,及至钱镠后来南征北战之时,吴氏依然不离不弃,休戚与共。 可惜如此吴氏,她在史书记载中所留笔墨并不多,能不以貌取人,不视财重人,能识得钱镠的才情与心志,毅然决然地随军从旅数年,耐得寂寞,享得繁华,成为国母的吴氏,每年依旧返回故里侍奉双亲,论及吴氏的才情美德与钱镠的成就地位,两人可谓是旗鼓相当。 闻香识人,女子须书香 倘若闻香识女人的话,那位传奇吴氏的身上,定然是有一种淡淡的书香气。 聪慧如她,方能在众人中看出钱镠的不凡之处,识文断字,才能读懂书信中的款款深情。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气便是书香之气,更是透于体外的无形气场,这便是当下无数女子所追求的气质。 你走过的路,遇到的人,看过的书这些都收敛在你的气质当中。行路能开视阔野,读书却是拓心展胸,于诗词歌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