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生理测试题3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15319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医生生理测试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乡村医生生理测试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乡村医生生理测试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乡村医生生理测试题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乡村医生生理测试题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医生生理测试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医生生理测试题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村医生-生理学-模拟试题31 破坏中枢神经系统,下列现象将消失的是A反应B兴奋C反射D抑制E以上都不是2 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A 适应性反应B 旁分泌反应C 稳态反应D 非自控调节E 前馈调节3 以下哪项是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过程A 分娩 B 排尿反射 C 降压反射 D 小肠运动 E 血液凝固4体内哪种物质是不直接传递信息的A 神经递质B 神经调制C 内分泌激素D 旁分泌物质E 局部体液因素5 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A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B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C细胞外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

2、对K有通透性D细胞内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E细胞外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6 骨骼肌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A K+B Na+ C Cl- D Ca2+ E Mg2+7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减小 D增大E不变8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A钠的平衡电位 B钾的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E锋电位与超射之差9 血凝块的回缩是由于A 纤维蛋白收缩B 红细胞叠连C 白细胞变形D 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E红细胞破裂10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 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B 红细

3、胞膜上的抗原类型C 红细胞膜上的凝集素类型D 血浆中的凝集原类型E 以上都不是11一般血型抗原都是红细胞膜上的A糖原B蛋白质C磷脂D脂蛋白E糖蛋白12献血者为O型,受血者为B型,其交叉配血为A 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B 主侧凝集,次侧凝集C 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D 主侧不凝集,次侧不凝集E 以上都不对13违反输血原则主要产生A 血管内溶血B 红细胞叠连C 红细胞发生皱缩D 血液凝固E 过敏性休克14输血时主要应考虑献血者的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C红细胞不发生叠连D血浆不使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固E血浆不使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15关于输血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4、A ABO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做交叉配血B O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C AB型血的人为“万能受血者”D 将O型血输给其他型血的人时,需少量,缓慢E Rh阳性的人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16血浆中含抗A和抗B凝集素的血型是A A型 B B型C AB型D O型E 以上均不是17已知供血者血型为A型,交叉配血试验中主侧凝集,次侧不凝聚,受血者的血型为AA型 BB型 CAB型 D O型E以上都不是18父母双方一方为A型,一方为B型,其子女可能的血型为A 只可能是AB型 B 只可能是A型或B型 C 只可能是A型、B型和AB型 D A型、B型、AB型和O型 E 只可能是AB型或O型19B型血的红细胞

5、膜上含有A A抗原B B抗原C O抗原D 无抗原E C 抗原20对交叉配血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侧指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相混合,次侧指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相混合B对已知的同型血液输血,可不必做此试验C主侧和次侧无凝集反应,可以输血D主侧有凝集反应,不论次侧有何结果,均不能输血E主侧无凝集反应,次侧发生凝集,在严密观察下,可以少量、缓慢输血21.Rh血型的临床意义在于A Rh阳性受血者第2次接受Rh阴性的血液B Rh阳性女子再孕育Rh阳性的胎儿C Rh阴性女子首次孕育Rh阳性的胎儿D Rh阴性女子再次孕育Rh阳性的胎儿E 以上都不是22真毛细血管不具有下列哪一项特点A管壁薄 B血流缓慢

6、C管壁的通透性大 D是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E安静时,骨骼肌中大约有80%的真毛细血管处于开放状态23当心迷走神经兴奋时A 可使心率加快B 心房肌收缩缩力加强C 可使心率减慢D 房室传导速度加快E 左心室收缩压升高24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A心率减慢,传导加快,减弱收缩力B心率减慢,传导慢,减弱收缩力C心率减慢,传导慢,增强收缩力D心率快,传导慢,增强收缩力E心率快,传导加快,减弱收缩力25在不同血管段,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集的是A大动脉 B微动脉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D微静脉E大静脉26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 组胺B 乙酰胆碱C 肾上腺素D 血管紧张素E 去甲肾上腺素27心迷走

7、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 组胺B 谷氨酸C 乙酰胆碱D 肾上腺素E 去甲肾上腺素28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血管紧张素E 以上都不是29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主要是A 舒张血管B 升高血压C 心率加快D 强心E 增大脉压30平时维持交感缩血管纤维紧张性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A大脑 B下丘脑C中脑和脑桥 D延髓E脊髓中间外侧柱31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A 大脑皮层B 脊髓C 下丘脑D 脑干E 延髓32动脉血压升高时,沿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增加,将引起A 心迷走中枢兴奋,心交感中枢抑制,缩血管中枢兴奋B 心迷走中枢抑制,心交感中枢兴奋,缩血管

8、中枢抑制C 心迷走中枢兴奋,心交感中枢抑制,缩血管中枢抑制D 心迷走中枢抑制,心交感中枢兴奋,缩血管中枢兴奋E 心迷走中枢兴奋,心交感中枢兴奋,缩血管中枢抑制33在正常情况下,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主要依靠A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B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C容量感受性反射D心肺压力感受器反射E血管紧张素的作用34对动脉血压变化较敏感的感受器位于A颈动脉窦B颈动脉体C主动脉体D延髓E 以上都不是35关于减压反射,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也称为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B其意义在于维持生理状态下的血压稳定C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D在平时安静状态下不起作用E当动脉压突然升高时,反射活

9、动加强,导致血压回降36下列有关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A 感受器是颈主动脉体和主动脉体B 感受器能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C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D 反射中枢是中脑E 以上都不对37同肾上腺素相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特点是A 对受体作用小于受体,有明显舒血管作用B 心脏效应不如肾上腺素C 可致心率加快D 对组织代谢的增强效应大于肾上腺素E 有明显降低血压效应38有甲、乙二患者,甲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为 140ml,收缩末期容积为 56ml;乙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为 160ml,收缩末期容积为 64ml,两患者的射血分数A 相等B 甲患者高于乙患者C 乙患者高于甲患者D 无法判断E

10、均低于正常39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的动力是:A肺泡膜的通透性B肺泡膜的总面积C. 肺泡膜的厚度D气体的分压差E温度40让受试者先用力作深吸气,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尽力呼出气体,分别测量第1、2、3秒末的呼出气量,计算其占肺活量的百分数,分别称为第1、2、3秒的A 通气储量百分比B 最大随意通气量C 用力呼气量D 肺泡通气量E 深吸气量4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常采用低流量持续给氧的方法,以防吸入大量纯氧导致呼吸暂停。呼吸暂停的原因是:A. 缺氧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消失B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消失C. CO2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消失D. CO2对外周化学感

11、受器的刺激作用消失EH+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消失42外周化学感受器包括A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B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C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D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E颈动脉体和颈动脉窦43一个Hb分子可结合的氧分子是A 8个 B 6个 C 4个 D 2个 E 1个44新生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常见的病症是A肺栓塞 B 休克肺 C 肺炎 D 呼吸窘迫综合征 E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45肺泡通气量是指A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量B进入肺泡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C尽力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气体量D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E无效腔的气量46正常成人在平静呼吸时,每次呼出或吸进的气量约为A 300-500ml B 400

12、-600ml C 600-700ml D 500-800ml E 800-1000ml47化学性消化的作用是:A 食物由大变小B 食糜与消化液混合C 将食物分解成可被吸收的成分D 推动食糜沿消化管不断移动E 以上均不是48不属于胃肠激素的激素是:A 肾上腺素B 促胃液素(即胃泌素)C 促胰液素D 缩胆囊素(即促胰酶素)E 抑胃肽49不构成胃自身保护作用的是:A 胃表面有一层厚的粘液层B 胃粘膜上皮细胞分泌HCO3C 胃粘膜腔面膜和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构成的粘膜屏障D 胃粘膜上有许多皱襞E 胃壁细胞分泌内源性PG50对胃酸叙述,错误的是:A 由壁细胞分泌B 基础酸分泌有昼夜节律C 可反馈抑制胃酸分泌

13、D 泌酸是被动扩散过程E “餐后碱潮”与胃泌酸有关51对胃酸作用叙述,错误的是:A 可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其所需的酸性环境;并使蛋白质变性B 抑菌、杀菌C 保护胃粘膜D 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E 有助于小肠中铁和钙的吸收52胃液中的酶能消化的营养物质是:A 脂肪B 糖类C 维生素D 蛋白质E 无机盐53关于脂肪的吸收,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 需水解为脂肪酸、甘油三酯和甘油后才能吸收B 吸收过程需胆盐的协助C 进入肠上皮细胞的脂肪水解产物绝大部分在细胞内又合成为甘油三酯D 长链脂肪酸可直接扩散入血液E 细胞内合成的甘油三酯与载脂蛋白形成乳糜微粒后通过淋巴吸收54对大肠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14、A 吸收水分B 储存食物残渣C 形成粪便D 杀菌E 合成某些维生素55对于蛋白质的吸收,错误的是:A 可以二肽、三肽和氨基酸的形式吸收B 是主动的耗能过程C 吸收途径主要是通过血液D 与Na的吸收无关E 绝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被吸收56男,49岁,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烧、不适,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伴餐后腹胀,有时一天要大便2-3次,便溏。如吃较油腻食物如鸡汤、骨头汤后,便会引起腹泻,通常要持续4-5天。胃镜检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轻度红白相间。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患者壁细胞大量减少,胃酸缺乏,但胃泌素分泌增多,其原因是A迷走神经兴奋B 交感神经兴奋C 促胰液素分泌减少D胃酸对G细胞的抑制减弱E 肠-胃反射减弱57男性,35 岁,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2 天,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少。体温约 38.2,脉搏 98 次/分。查体: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血 WBC1.210 10/L,中性 90%。手术前医生要求护士为患者注射阿托品,注射后患者出现口渴感觉,其原因是A阿托品为M受体阻断剂,注射后会抑制唾液分泌B阿托品为N受体阻断剂,注射后会抑制唾液分泌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